农村消费 沉睡的市场——基于对安徽岳西县农村的调研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颜岸青 字号:【

  广大农村市场仍然是一个尚未得到有效开发的沉睡市场,这一市场有着庞大消费人群和消费潜力,是潜在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笔者于2017年8月起到安徽岳西县头陀镇梓树村扶贫工作队挂职锻炼,在脱贫攻坚一线两年多的工作期间,发现岳西县农村消费市场发展迅速,呈现出一些新变化与新特点。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广大农村市场仍然是一个尚未得到有效开发的沉睡市场,这一市场有着庞大消费人群和消费潜力,是潜在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农村消费市场现状

  汽车消费。近年来,农村地区汽车消费增长迅速,笔者通过对岳西县部分乡镇、行政村的走访调研,发现农村家庭对汽车的消费需求呈上涨趋势,很多农民家庭把购车作为外出务工、发展产业的奋斗目标。头陀镇属于岳西县条件相对艰苦的边远乡镇,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30%,在天堂、莲云、温泉等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农村家庭汽车保有量普遍在40%~50%,农村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成为农村消费市场的新亮点。

  农民购买汽车意愿强烈,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家庭经济条件好转。农民工工资收入较之前有大幅度增长,同时伴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家门口务工一样有可观的收入。以梓树村为例,外出务工人员平均年纯收入为4~5万元/人,如果夫妻二人都在城市务工,全年家庭收入在10万元上下。二是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梓树村仅用了4年时间,就实现了水泥路对所有村民组的全覆盖。通过走访调研发现,道路修到哪,哪里的群众就有购车的意愿。据不完全统计,梓树村536户群众中汽车保有量在200辆左右,平均每3户群众就拥有1部汽车。三是农村民风民俗的影响。由于农村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在婚恋问题上,普遍要求“有房有车”,其中汽车较住房更为重要,同时家庭之间容易攀比,进一步刺激了农村购车欲望。四是金融产品多元化。近年来,买车可以像购房一样采取先付首付,然后办理商业贷款分期还款的模式,极大地缓解了购车人群的经济压力。

  手机消费。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农村地区已经基本实现4G信号全覆盖,有条件的家庭已经接通无线宽带,使得手机在农村消费市场呈井喷状发展。农村手机市场主要以国产品牌为主,得益于线下渠道的高度发达。手机在农村地区的高度普及,有以下因素:一是对外联系、沟通交流的需要,二是网络交友的需要,三是移动支付、经济往来的需要。

  摩托车、电瓶车消费。摩托车是农村地区传统代步工具,以梓树村为例,全村560户拥有摩托车近500辆,除了少数五保户和残疾人外,几乎每家一辆摩托车。从地形地貌、交通条件、公共交通发展三个方面分析,摩托车在地形地貌复杂的山区农村有着极高销量,电瓶车在地势平坦但公共交通相对滞后的平原农村销量可观,接近城市中心区而且公共交通发达的地方,电瓶车也有一定的市场,但摩托车则性价比较低。

  烟酒消费。由于民风民俗和家庭文化的影响,烟酒长期占据岳西农村商品零售市场的首位,有以下特点:从购买需求上分析,一是日常生活需要,农村男性中烟民比例在60%左右,中老年男性可达80%以上,白酒、啤酒更是家家户户都要购买;二是人情往复的需要,在农村走亲戚送礼,白酒和香烟可谓“硬通货”,以梓树村为例,过年期间走亲戚,两瓶五年古井贡外加一条“金皖”香烟成为“标配”;三是民风民俗的影响,农村各种礼节较多,年节时各家互相请客吃饭次数频繁,只要请客必然要有烟酒,平时相互见面打招呼也是散一支烟拉近感情。

  家电消费。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家电下乡”等各类优惠政策在农村的推行,农村家庭家电普及率较高,电饭锅、空调、热水器几乎成为农村家庭的“标配”,家电市场整体呈现出相对疲软的趋势。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推进,农村家电消费市场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刺激了家电消费需求。2014年以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各地农村普遍开展美丽乡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这些都会带来家电购买的新需求。以梓树村为例,2014年以来进行危房改造的农户有87户,符合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条件的农户28户,新建房屋农户50户,这165户农户在房屋改造、新建的过程中,均不同程度新购置一批家电,其中空调、热水器、电视机、电冰箱是销量最大的四类家电品种。二是农村销售渠道和物流配送体系的迅速发展。目前各乡镇的集镇区以及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均有家电销售商店,加之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和农村地区道路交通条件不断改善,部分农村家庭通过京东、淘宝网购家电,物流配送也较为便利,而且比在线下渠道购买有更多的选择,价格也更优惠。三是农村家庭普遍有对家电更新换代的需求。随着家用电器技术的迅猛发展,更多高科技、高配置却低价格的家电在市场上广泛销售,新技术的推广让家电更加实用,性价比也更高,这进一步刺激了农村家庭对第一代家电进行更新换代。

  岳西农村消费市场的特点

  市场体量大,发展前景广阔。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看出汽车、手机、摩托车、家电在岳西农村市场有着较高的销量,而且潜在消费人群也很多。以汽车销售为例,2018年仅梓树村新购买汽车农户就有15户,岳西县180个行政村,假设每个行政村每年有5户购买汽车,全年一个县汽车销量也有600辆,按此标准,安徽省105个区县,全年农村新购买汽车即有6.3万辆之多,而且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农村家庭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较先前已有大幅度提升,只要产品定位准确,能切合农村家庭实际,这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发展速度快,对上下游产业有辐射带动作用。如果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汽车生产企业针对农村市场在价格、金融、售后、性能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市场需求还将成倍增长。对于国内汽车生产企业而言,庞大广阔的农村消费市场一旦打开,不仅将有效“去库存”,还将刺激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推而广之,手机、家电、摩托车、日化等行业都可以在农村消费市场找到落脚点,这对于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

  各种市场要素并存,发展充满活力。目前农村既有传统的集市,又有类似于城市的实体商店;既有线下销售体系,又有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新兴市场元素,新旧市场同时并存,在交通基础设施、电力电信通信设施改善的背景下,互为补充,刺激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成为最具活力、欣欣向荣的市场体系。

  抑制农村消费市场释放潜力的主要因素

  城乡资源配置不均等,企业对农村市场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大部分企业仍然以城市作为最主要的市场定位,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销售渠道都是围绕城市优先配置资源,在城市消费市场基本饱和的情况下,产品库存积压越来越严重,销售不畅而陷入困境。很多企业忽视每年规模数千亿的农村市场,没有用心开发,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如果不是中央持续推进脱贫攻坚政策,这种资源分配的两极分化将会更加明显。以方便面为例,近年来在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的持续冲击下,方便面在城市的销售受到影响,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方便面则有着广泛的需求和销售潜力。笔者在山区农村扶贫,发现无论是农民干农活,还是在集镇区就近务工,以及基层干部值班加班,方便面、火腿肠都是最实用的方便食品,在农村地区广受欢迎。但是由于方便面生产企业重视程度不够,而且销售网点很少,不容易买到,导致农村市场各类方便面假货居多。笔者扶贫期间,经常要从合肥市区购买方便面带到村里。一方面城市方便面销售额不断萎缩,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市场没有正规的渠道和货源,出现了“城市方便面卖不掉,农村想买买不到”的奇怪现象。这背后正是销售企业忽视农村市场,导致这一潜在的消费市场一直未被有效利用,大量消费资源闲置。

  农村市场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笔者在岳西扶贫期间购买生活日用品时,深感农村市场假冒伪劣商品数量大、范围广,农村各类小商店、代销点几乎买不到真货,充斥着大量贴牌的“山寨”产品。笔者就曾经买到过“雷碧”(山寨“雪碧”)饮料、“奥利粤”(山寨“奥利奥”)饼干、“康帅傅”(山寨“康师傅”)方便面等等。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农村消费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监管和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另一方面则是企业将资源围绕城市集中配置,农村市场空有需求,就让很多小作坊小企业找到了商机。他们仿照正规商品,或贴牌生产山寨产品充正品销售,或直接仿冒商标生产假冒伪劣商品,这些商品虽然规模不大,但是以次充好,扰乱市场秩序,也严重损害农村消费者权益。大部分远离城市的农村市场,多存在市场主体不规范、市场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例如部分边远农村开设小卖部、小商店没有按规定进行工商登记;开设的农家乐没有办理正规手续;闲时在家做小生意,有机会又外出务工,开店时间不稳定;跑运输、客运没有运营证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是农村地区客观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所限,没有达到城市消费市场的成熟度;另一方面则是发展资源相对较少,经济缺乏活力,只能靠农村群众内生力量培育市场主体,这样的培育往往进程比较缓慢而且时间较长。

  城乡二元壁垒仍然存在,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升。现阶段城乡二元壁垒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有加重的趋势。笔者在山区扶贫期间,曾接待过来村洽谈投资的外地客商,很多客商在谈到农村市场时,第一反应就是农村落后,农民没有购买力,农村市场没有什么空间,有资源还是要往发达地区特别是主城区周边投放。在外地接洽重点项目时,笔者曾与一位企业家谈及农村汽车市场发展迅速,未来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他用疑惑的眼光问我:大别山深处的贫困村,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有钱买车,怕不是事实吧?通过前文分析,已经可以看出农村无论是家庭购买力、消费需求、市场需求都有巨大的空间,正因为企业对农村市场的轻视,加之固有城乡二元矛盾没有得到完全消除,扎根于城市的市场主体不愿意也没有耐心去调研农村市场,这就导致相关企业对农村市场的新变化新常态不能及时掌握。

  农村地区由于就业、医疗、养老、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笔者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有部分经济条件好的群众不敢主动消费,“存钱养老”、“存钱防病”的观念在农村地区仍然广泛存在,也正是因为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薄弱,这些被动的消费支出,限制了农村家庭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如何提高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免除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释放农村家庭的消费潜力,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作者单位:安徽省委办公厅)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