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强调要更好地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并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
学习完这个文件,感慨良多。我们经常讲深入基层,但对基层真实情况的了解有几多?我们时常和基层干部打交道,但对他们的酸甜苦辣的体会有几分?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干部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者、执行者、落实者,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强基层工作的关键。基层如此重要,基层干部如此关键,中央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松绑,让他们轻松上阵,担当作为,好!
叫好之余,对基层干部和基层工作也想说几句话。
一要理解“不易”。就是要充分理解基层干部的不容易。还记得云南楚雄州大姚县湾碧乡那位满头白发的80后基层干部李忠凯吗?当公示的照片引发舆论质疑,到后来媒体澄清,公众在明白“原来如此”后,更多的是感慨基层干部的辛苦和不易。多年前,我在山东开展百乡万户调查时,见到莒南县某乡的一位书记,他每天早上五点多就到办公室,梳理一天的工作,七点钟开乡干部的调度会,分配当天的任务,然后分头下乡,晚上九、十点才能到家。对于他们来讲,哪有什么“朝九晚五”,哪有什么双休日,有的只是“5+2”“白+黑”,还有一个“夜总会”(就是晚上总开会)。在基层,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干部有之,一个月没有在家吃过一口热乎饭的干部有之,没有给自己孩子过过生日或者参加学校家长会的干部有之,甚至自己亲人去世也没有来得及见一面的干部有之。芝麻大的官,无限大的责,基层干部,不容易!中办这个通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心系基层、关爱基层干部的深厚情怀。
二要做到“不扰”。就是不干扰基层的正常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中央省市县,有多少政策文件需要贯彻落实,有多少会议精神需要传达学习,到了基层不可能再“转发”或者“以会贯会”,只能实打实地以干字说话。所以,我们发的文件要管用,我们开的会议要务实,不能让基层工作陷于文山会海之中。中办通知强调要着力解决文山会海反弹回潮的问题,提出确保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30%~50%,特别是那些毫无实际内容的文件、泛泛表态的会议,发不得,开不得。还有,过多过频的督查检查考核,走马观花式的调研,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不胜其烦。有个乡镇,一天之内接待了数拨“客人”,有督导督查的、有调查研究的、有执法检查的,而且都需要主要负责同志陪同。这样下去,正常的工作如何开展?中办通知强调,考核评价一个地方和单位的工作,关键看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群众的评价怎么样。到田间地头,到农家炕头,看看实际,问问百姓,同样能够收到满意的效果。要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不要“钦差大臣满天飞”,让基层干部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重点工作的推动和落实上来。
三要摒弃“不信”。就是解决对基层干部不信任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过度留痕的问题?要说理由,那一定是上面怕基层干部不抓落实,但实质上是由于不信任而产生的各种所谓“创新”:花样迭出的表格、工作场景的截图,还有台账记录、工作笔记等。把这些材料是否齐全作为对实际工作的评价,明显是一种不信任的做法。这种不信任,是政绩观的错位,把痕迹当政绩。这种不信任,是工作机制的不畅,没有真正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这种不信任,造成的危害不可估量。表面上看,伤害的是基层干部的感情,影响的是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原本再正常不过的本职工作,由于过多过频而力不从心,开始走过场、搞花架、忙应付。往深里究,呈现的是行政体制的信任危机,让政府的行政成本无用消耗,暴露的是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薄弱。摒弃这种“不信”,要着重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上找根源、抓整改。
四要善治“不为”。就是要科学治理干部不敢担当作为的问题。中办通知提出,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规范问责、精准问责、慎重问责,真正起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一些地方动辄就和基层干部签订“责任状”,动辄就启用“一票否决”,动辄就“拿你是问”,这些机械式的泛化简单化的做法,实质上是一种“责任甩锅”,把问责作为推卸责任的“挡箭牌”,既不实事求是,也不规范科学。我们既要善于解决那些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的不作为问题,也要善于总结如何调动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经验和做法。去年,中央办公厅专门下发了一个意见,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旗帜鲜明倡导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风尚,旗帜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我们要关心基层干部,特别是困难艰苦地区和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干部,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激励他们在基层工作中用心、务实、尽力,干出一番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事业来。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
细读《通知》发现,多处出现“不超过”“严禁”“不得”“严格控制”“从严掌握”“坚决纠正”等表述,对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提出硬要求硬措施。让我们快速浏览一下,《通知》都提出了哪些硬杠杠吧。
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30%~50%
中央印发的政策性文件原则上不超过10页,地方和部门按此从严掌握
除有明确规定外,地方各级、基层单位不再制定贯彻落实意见和实施细则
上级会议原则上只开到下一级,经批准直接开到县级的会议,不再层层开会
严禁随意拔高会议规格、扩大会议规模,未经批准不得要求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以及部门一把手参会,减少陪会
不搞照本宣科,不搞泛泛表态,不刻意搞传达不过夜,坚决防止同一事项议而不决、反复开会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原则上每年搞1次综合性督查检查考核,对县乡村和厂矿企业学校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减少50%以上的目标要确保执行到位
坚决纠正机械式做法,不得随意要求基层填表报数、层层报材料,不得简单将有没有领导批示、开会发文、台账记录、工作笔记等作为工作是否落实的标准,不得以微信工作群、政务APP上传工作场景截图或录制视频来代替对实际工作评价
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不能动辄签“责任状”,变相向地方和基层推卸责任
对涉及城市评选评比表彰的各类创建活动进行集中清理,该撤销的撤销,该合并的合并
对巡视巡察、环保督察等,牵头部门也要倾听基层意见进行完善,提出优化改进措施
调查研究、执法检查等要轻车简从、务求实效,不干扰基层正常工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