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世纪60年代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大寨是一代人的回忆。如今,在“铁姑娘”郭凤莲的带领下,大寨成功实现了从政治品牌到经济品牌的转型。在乡村振兴这一新时期,如何发扬大寨精神?大寨现在产业发展情况怎样?记者为此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山西昔阳县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
记 者:“农业学大寨”让大寨精神为世人所知。斗换星移,精神永恒。在乡村振兴这一新时期,您认为应该如何发扬大寨精神?
郭凤莲: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寨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的代表。当时还有很多人吃不饱。大寨人战天斗地,主要是多卖粮食给国家,种好粮食支援国家建设。改革开放,是一个很大的变革。对于大寨人来说,不仅是思想上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行动上的变革。从大寨来讲,从传统种植业走向了多种经营。这归功于改革开放又一次解放了大寨人,又一次放开了农民的手脚。作为一个大寨人,我认为大寨人每一个时代都没有懈怠,都不是封闭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们就开始改革,全方位的改革。大寨人任何时候都是听党话跟党走的,跟党中央紧紧保持一致。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大寨人趟出了一条路子。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是坎坎坷坷。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大寨人都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现在从生态、生活、旅游、产业方面,大寨人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从一个贫穷的大寨到一个富裕的大寨,从一个荒山秃岭的大寨变成一个美丽的大寨。
回顾这40年,的确很不容易,我感觉也很值得。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农业,出台了大量支持“三农”的政策。十九大又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把他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现在,我们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要撸起袖子自己干,幸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是奋斗出来的。我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发扬那种精神走过来的。所以当我听到习近平总书记这些话我心里有一种特别的幸福感、亲切感。现在,有些人懒惰了,小富即安,容易满足。路子还很长,我们还必须振奋精神,挺起腰杆走下去,不能靠在国家身上。我们能办的事情自己办,能办多少就先办多少。如果都靠在国家身上,国家要养活这么多人,负担多大啊!作为农民,我也希望我们早日脱贫,都过上幸福的日子。历史只能作为回忆,现在作为起步,再往前发展还是可以的,我要趁还能干的时候带领大寨人民再多干一些事儿。
记 者:现在,很多村子缺乏活力,成了“空心村”。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郭凤莲:什么叫“空心村”?我认为,不能单单因为村里没有人把他列为空心村。没有产业也应该列入“空心村”。一个地方没有产业,自然也吸引不到人。我们应该想办法扶持村里的产业发展。要想发展产业,有的地方可以走发展集体经济的道路。大寨是从集体企业走过来的,今后我们要把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当然,发展合作社、民营经济也都是好办法。
记 者: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的支撑,现在大寨的产业发展情况如何?有何抓手?
郭凤莲:20世纪90年代,我回到大寨后就是到处跑项目,跑资金,赶场子。现在有些厂子因为调整产业结构关了,关了就不能干了。有些厂子还可以,我现在就要把他救活。救活以后,我要把他变成大产业。我们大寨现在是两大产业,一个是文化旅游业,大寨是个品牌,通过旅游、通过文化把他做起来。这是一个抓手。
另一个抓手是加工业。一个就是大寨核桃露。我现在跟广东的王老吉合作,打算把大寨核桃露重新打造起来。还有一个是羊毛衫厂。因为我们厂子有基础,有技术,有人力资源。我要把这两个厂子发展好。我们打算跟别人联合起来打造,和石家庄3502服装厂一个老国营厂合作,把大寨作为他们一个分厂。那个厂很大,主要是做军装的。我们很多技术工厂也是一代一代传承的,毛衣制作很精细,所以我们有技术工人的基础。农村没钱不行,产业可以挣钱。挣了钱,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没有产业的农村就是空心村。
作为经济品牌的大寨现在只是起步阶段。我还有6年才到80岁,我要带着大寨人再好好地干一番。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