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缸的变迁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章小兵 字号:【

  有一段童年的记忆,总在我的脑海中抹去不了。

  当年,我六七岁,生产队里正在稻床上分山芋。母亲将分到的两稻箩山芋准备挑回家,我却挡住了母亲的去路,哭着喊着:“姆妈!我不要山芋,我不要山芋!我要稻子!”社员们都停了下来,静静地听着我的哭喊,母亲生气地放下肩上的担子,用手轻轻地打了我一巴掌,接着,抱着我就哭了起来。

  那时,我家姐弟四个,父亲一个人远在外地工作,就母亲一个人在生产队挣工分。当时,生产队吃粮是按照工分计算,也称为工分粮。一个男壮劳动力一天披星戴月也就10分工,妇女最多7分工。别人家劳力多,工分就多,分配的工分粮当然也就多。我们姐弟小,不能参加生产队里劳动,但吃口却不少。母亲把自己当一个男劳力来对待,但一年下来,工分却少得可怜,工分粮总在生产队里垫底。称口粮时,我家少有稻谷,平时只好用瓜菜代替,山芋就成了我们家的主打口粮。早上是氽山芋,中午是蒸山芋,晚上是山芋饭。天天山芋唱主角,胃特别难受,就连放屁,也是臭气熏天。

  家中口粮少,母亲却特别地重视家中一个米缸。这个米缸高四五尺,上下滚圆够成年人一大熊抱。没有盖,母亲请木匠做了一个松树板的木盖。米缸不是放在厨房,母亲特意将米缸放在她房间的床前。家中大门与其他房间,母亲都不上锁,唯独地将这个放有米缸的房间上了锁。

  其实,母亲搞这么大的一个米缸,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它满过,见得最多的是,米缸露出黑釉的缸底。有时,米缸空了,恰巧家里又来了客人,母亲便悄悄地把那竹子做的米升子递给我,“快,到桂花婶家借一升米来!”母亲人缘好,仗义,借人家平平的一升米,她不仅要还尖尖的一升,还搭着父亲从城里带回来的这样那样的东西,只要母亲言声借,在村里几乎有求必应。

  我家的米缸,除了装米,还装母亲在自留地里种的芝麻、黄豆、绿豆、花生,客来客往送的一些糕点。有时,上学回来饥肠辘辘,家中没有吃的,母亲总是变戏法般地从米缸中变出一块方片糕,一包酥糖。在我的记忆中,我家那胖胖的米缸,从来就没有充盈过,徒有一副胖胖的外表。

  农村分田到户那年,恰好哥哥从部队复员。当年是一个丰收年,哥哥把一板车稻谷卖了之后,自作主张地买了一只闹钟,气得母亲拿起扁担要揍哥哥,“你这个败家子啊,丰年不记得荒年饥啊!”一辈子缺吃少穿的母亲,不把瘪瘪的米缸填得满满的,她就感到心慌!

  1979年我顶父亲的职到城里工作,母亲不急着为我准备棉被什么的,却张罗着为我准备一个小米缸,让我带上。父亲说:“他到单位要吃食堂,不用准备米缸的。”执拗的母亲找了一只小水缸让我带着做米缸,“带着吧!到了城里,有米心里不慌!”我说,这个我背不动。固执的母亲却请木匠给我新做了一个米桶,权且让我做米缸用。我不好拂母亲的好意,就背着这个米桶到城里上班了。

  刚开始几年,单身汉的我吃单位食堂,交粮票买饭票,这个米桶就成了我的书桶。成家之后,这个米桶还真派上了用场,每个月在粮站买好米,就装在这个小米桶里,就像母亲说的那样,工资虽然少了点,但米桶里有米,心里真的不慌。

  渐渐地,粮食市场放开了,粮票成了古董,一次买米也用不了许多了,米桶便换成一个小塑料桶,一次最多就买二十斤米,管保全家一个月。如今,生活水平好了,吃菜吃得多,吃米吃得少,一个月十斤米,还分几次买,到超市要什么米有什么米,不说东北大米,就是秦国香米,台湾籼米,应有尽有,家里的米缸、米桶统统下了岗。

  母亲离开这个世界十多年了。母亲用过的米缸,哥哥家一直在用。这次回到家乡,看到母亲用过的米缸,摆在哥哥新落成的院子中,那胖胖的米缸,蓄满了水,水里养了几棵荷花。夏日的荷花格外妖娆,把整个院子装点得妩媚起来。我问哥哥:“你家吃米不要米缸啦?”哥哥说:“现在农村谁家还用米缸,吃米不都像城里人一样,现碾现吃!”

  回城时,哥哥问我要带点什么。我说,有没有山芋?哥哥笑了,“你不是从小山芋吃怕了吗?”说笑之间,嫂嫂已经把蛇皮袋装满了山芋,放在我回城的车子上。

  回到家,倒出山芋,有红薯,有白薯,有紫薯,缤纷得像当今多彩的生活!

  (作者单位:安徽省青阳县蓉城镇中山堂大药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