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挖了有将近一米深了,还没有完全挖出来,来,咱们再加把劲!”杨大哥一边挥舞着手中的锄头一边说道。杨冬生是江西瑞昌市高丰镇严坪村的村民,此刻他们正在地里挖的可是“宝贝”,有着“江南人参”的美誉。在挖了一米多深之后,这个“宝贝”终于现出了真容,一米多长的身子,姣好的面容,夹带着泥土的新鲜气息,一支品相上乘的瑞昌山药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在这片瑞昌山药的核心保护区,记者看到了漫山遍野的山药,正是这些山上的“宝贝”让当地发生了巨大变化。
高丰镇2018年被批准创建农业产业强镇,百姓的生活正因山药发生着巨大的变化。2019年,高丰全镇山药种植农户760户,种植面积达3600余亩,平均单产1600公斤,总产值超4亿元,农民仅此一项人均增收达1200余元。
历史传承,山药在此生根发芽
瑞昌山药是高丰镇也是整个瑞昌市农业的主导产业,种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唐朝时,瑞昌地方已将山药作为贡品敬献朝廷,并得到唐明皇李隆基的赞誉,赐名“江南人参”,是宫廷御宴“拔丝山药”的指定原料。明代隆庆年间的《瑞昌县志》对瑞昌山药也有栽培记载,据传李时珍曾到瑞昌研究山药,盛赞其效,并载入《本草纲目》,后引种至家乡。
瑞昌山药具有“组织细密、茎肉润白”的特点,其味鲜、可口,食之益肾气、健脾胃、益容颜。“我们山药的品质在全国范围内应该是最好的那一批,其生长环境也极为严苛。”高丰镇政协联络处主任朱纯健说。瑞昌山药是轮作植物,种植一年后,需要隔5到8年才能再种植。“一方水土出一方特产”,苛刻的种植条件,让山药选择瑞昌的灵山秀水就像紫砂之于宜兴,陶瓷之于景德镇。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公用品牌”
由于瑞昌山药对于生产环境有着严苛的要求,加之其轮作的特点,根据高丰镇区域内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为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当地政府划定山药产业核心保护区与标准化基地建设,实现了“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提高了土壤肥力和水体质量,保障了山药产业健康发展。
2010年,瑞昌山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对于瑞昌山药的源产地核心产区高丰镇,政府授权镇内合作社及农户等对“瑞昌山药”公共地理标志的使用。“对于源产地的山药种植户,我们政府免费授权给其‘瑞昌山药’标志的使用,其他地区我们是不授权的。”瑞昌市农业农村局山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余国庆说。“我们常常跟老百姓说,要像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保护瑞昌山药公用品牌。”高丰镇镇长陈少林说。保护公共的区域品牌,就是保护瑞昌山药的品质。高丰镇通过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统一生产标准、统一管理,保障山药品质,共同维护“瑞昌山药”公用品牌,打造“瑞昌山药”金字招牌。与此同时,瑞昌市农业主管部门也加大品牌执法保护,2018年与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了联合执法,清理整顿了山药零售市场,依法取缔不合法的山药“套牌”销售行为。多措并举下,现在的瑞昌山药每当上市的季节,已是供不应求的局面,品牌成效显著。
交易市场规范助力“卖得俏”
“好的产品没有好的平台,销售会遇到一定困难,为此,我们市政府特地打造了山药交易中心,助力山药销售。”瑞昌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飞说。在山药交易中心内,记者看到了整齐划一的大大小小各类山药销售门店。“我们将裕丰农贸市场打造成瑞昌山药收购、销售的聚集地。采用统一包装,树立统一形象,利用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山药产品,带动小农户的山药种植和销售。”陈飞说。除此之外,瑞昌市政府还通过参与各类推介会、展销会以及在电视台做广告等形式,全面对外展示瑞昌山药,助瑞昌山药卖得更俏,名声更响。
为规范山药市场秩序,瑞昌市农业农村局通过发挥山药协会的带动作用以及打造山药交易市场来助力本地山药卖得俏。“我们创建行业协会,目的也是想进一步规范山药市场交易秩序,避免出现故意压价,漫天要价等恶性竞争问题,保障山药产业的健康发展。”瑞昌市山药协会会长曹海军说。山药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教育培训和品牌营销作用,开展标准制订、商业模式推介等工作。目前,协会会员有139人,已成为山药产业的主力军,为山药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注入了活力。
乡土赤子为产业发展献力
要想做大做强一个产业,人是关键因素。在高丰镇,就有这样一批带头人,他们走在当地山药产业发展的前线,以自己的赤诚之心来助力家乡山药产业的发展。
刘元四是高丰镇严坪村的山药种植大户,目前种有近30亩山药。1998年刘元四从部队退伍后在深圳工作,在外多年的他,回到家乡时,看到家乡的村貌与其他地区的村庄有着巨大的差距,心里埋下了要发展好家乡的种子。2004年,刘元四选择返乡做山药产业,从最开始的自己种植山药,到带动村民一起种山药,再到如今村里的山药已经销往了九江市里,实现了“走出去”,村民们的生活也因山药发生了大变样,村子也在一天天变得更漂亮。用他的话说就是:“我就想把山药这个产业做起来,通过发展产业来让我们村的百姓越来越富,村子越来越美。”
与刘元四有同样经历的刘堂标也是这样一位有着乡土之情的山药产业发展带头人。刘堂标现为瑞昌市南参山药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负责人,2004年从上海回乡种植山药。“我们家乡的山药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是当地的特色,但当时老百姓种的规模比较小,我就想能不能把我们当地的特色山药做大做强,于是选择回到家乡发展山药产业。”刘堂标说。自己的山药越做越好,但他并不吝啬,热心向身边村民传授自己在外培训学到的技术,并进行指导,本村的山药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成立合作社以后,通过统一生产环节的选种、施肥以及统一销售,村民的山药卖得更好了,生活也变得更好了。“下一步,我们打算建山药深加工厂,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把我们的山药推向全国各地!”谈及未来,刘堂标信心满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