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常荣 马鬃岭下的“第一书记”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夏树 王翔 魏龙飞 汪洋 字号:【

  巍巍大别山,深秋情更浓。沿着九曲十八弯的山道驱车前行2个多小时,记者来到了大别山腹地,位于马鬃岭核心地带的安徽金寨县千坪村。放眼望去层林尽染,就像上帝打翻的颜料,浓墨淡彩总相宜。初至千坪,空气清新,云山雾海中升腾起袅袅炊烟,无愧“世外桃源”的美称。2017年春季的一个下午,安徽省红十字会干部汤常荣带着组织的重托,来到千坪村干起了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这一干,就是近三年。

  黑虫、银蛇、奇寒交织而成的生活,让汤常荣深切感受到了大山里的艰辛

  “这里美吧?”汤常荣没等记者回答,紧接着就说道,“我刚来也感觉特别好,但当地村干部告诉我不要高兴得太早,他们说,能到我们大山里头来,能够住下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一开始,汤常荣以为这仅是地方领导的客气话,也就没有放在心上,但随后发生的事情让他真正体会了这句话的分量。黑虫、银蛇与奇寒成了他驻村两年多来最真实的生活故事。

  大别山里有种小黑虫,老百姓叫它蚂蚁婆。2017年7月的一天,汤常荣在走访农户过程中,看到一个老人在种马铃薯,刨地刨得很辛苦,他就自告奋勇帮老人家。由于夏天穿着短裤,不一会腿上就被咬了十几个包,一开始他以为是蚊子咬的,但是老人家不让他干了,告诉他是被蚂蚁婆咬了,需要赶紧把毒水挤出来。他没有当回事,坚持把一块地刨完才走。回到住处洗澡的时候,汤常荣的大腿已经奇痒难耐,抹了风油精也不管用,晚上睡觉的时候更严重了,腿上全是一块块的瘀血,血水沿着伤口往下淌,买了各种止痒药膏都不行。结果种马铃薯的时候弄的伤口到吃马铃薯时都没有愈合,结结实实尝到了山里虫子的厉害。

  “2018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们在住处第一次发现了银环蛇。”时至今日,汤常荣仍然心有余悸。最先发现银环蛇的是林场职工养的一条狗。那天晚上,狗一直狂吠不止,后来又在院子里狂奔,汤常荣就从屋里出来看看这条狗今天晚上到底怎么了,只见狗的嘴里叼着一条蛇,蛇身都是一圈圈的白色,他赶紧带人用锄头从狗嘴里拽下了这条蛇。处理完准备回房间睡觉的时候,狗又叫了起来,再出来看的时候,都吓出一身冷汗,这次是一窝蛇,足足有七八条,林场的同志告诉他们,这个院子里肯定有蛇窝,提醒大家晚上睡觉一定要小心,一定要把门缝给堵死。第二天白天,他们就去请教村民这是什么蛇,有没有毒?村民后怕地告诉他们,这是银环蛇,俗称“三步倒”,毒性非常大,咬到了基本没有生还的希望。

  除了虫蛇类的危险,异常寒冷的冬天也让汤常荣切实感受到了大山里的艰辛。千坪村冬天室外最低温度零下20摄氏度,不仅水管结冰,连存在厨房里的水都成了冰块,要做饭就只能把冰块化成水。由于下山路途遥远,千坪村的冬天与外界交通完全中断,成了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储存的菜都没有了,但是还要等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下山。”汤常荣回忆起来不胜唏嘘,“全靠村干部和群众送给我们的咸菜度日,一些群众不忍看我们辛苦,在雪地里扒几颗已经完全冻透的菜送给我们,这些可能在平时看来扔了也不心疼的菜,帮助我们度过了最难熬的冬日。”

  抓党建、种药材、搞旅游……汤常荣为千坪村想方设法谋增收

  独特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环境,让千坪村成为大别山海拔最高、自然环境最美的村。但是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将传统资源变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考验着汤常荣的智慧与能力。“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木材,现在保护了,群众承包的山林就成了公益林,公益林是不能砍伐的。”初至千坪的汤常荣很是苦恼,“群众的收入从哪里来,靠国家的公益林补贴是根本不够的。”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带动作用,扭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是汤常荣破题的第一招。驻村以来,他借助各种场合,经常与班子成员和普通党员谈心,从自身做起引导广大党员积极参加组织生活,让以前不经常不规范的组织生活生动起来、严肃起来。通过党小组会、支委会、党员大会、上党课等形式,结合村实际开展的大讨论活动更是成果显著,“许多村里发展的金点子,就是在党小组讨论时议出来的。”汤常荣告诉记者。

  发挥村党员志愿服务队的作用,为汤常荣的扶贫工作打开了另外一扇大门。汤常荣在村党员中选择了一些有热情、有能力的党员同志成立了志愿服务队,组织他们经常开展村内脱贫政策宣传、灾害救援、安全巡逻、光伏电站除草、清理公共饮水池等志愿服务活动,群众反响非常热烈。为了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汤常荣带领村委还发起了党组织关爱党员行动,决定凡是党员患重大疾病或去世,支部都应当组织党员开展慰问活动,村支部先后慰问大病党员两人,组织参加去世老党员追悼会一次,“别看这小小的慰问,也花不了多少钱,但是对党员的归属感和获得感太有用了。”

  海拔高、气温低的环境造成了千坪村“种啥啥不长,养啥啥不发”的尴尬局面。“自然条件虽然不适合种地,但是非常适合中草药的生长,比如天麻,市场需求非常旺盛,利润也很可观。”汤常荣带领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介绍种植中草药的方法和收益,鼓励广大村民种植天麻、七叶花、西洋参等符合高寒山区气候条件的中草药。2018年,千坪村天麻大丰收。“平均一户种植2000棒就能有2万多块钱的收入,足以应付家庭一年的开支。”汤常荣告诉记者,“有户人家去年试种了两分地的七夜花就赚了7000多块,大家积极性都很高。”

  千坪村位于天马国家森林公园的腹地,偏远造就了其独特的原生态景观,这里有奇峰怪石,也有丛林瀑布,有苍鹰娃娃鱼也有栗子树,优越的旅游资源为千坪村带来了客流。得益于交通的开发及宣传推广的引导,千坪村成了外地游客争相来访的旅游村。汤常荣来的时候,村里已经有了几家农家乐,但是他发现,这些农家乐没有组织,各干各的,价格不一、标准也不一,而且还存在恶性竞争的情况。“必须把农家乐组织起来,制定统一的标准,才能留住客人。”于是,他发起成立了千坪村农家乐协会,经常把经营者召集起来开会,并统一了服务标准和定价,引导游客量大的农家乐带动小农家乐发展。为了提升农家乐品质,汤常荣还争取资金为所有农家乐配备了应急包和各类书刊,提升了接待档次。在多方努力下,千坪村的名气也在周边响亮了起来,去年全村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直接经济效益约100万元。

  “我送菜给你们不是巴结你们,是真心觉得你能看得起我们老百姓!”

  “衡量我们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村民是否满意。”汤常荣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群众出行难一直是千坪村最大的困难。由于村子离集镇近50公里,每次下山的车费都要50元,极大地增加了群众的经济负担。汤常荣多次向上级呼吁要求开通公交车,但总是因为海拔高、路途远而不了了之。他就抱着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决心,抓住一切与相关领导汇报的机会,多次到县里做说服工作,一遍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强调通公交才是提升群众满意度最好的载体。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7月,千坪村公交完成了路线勘测,11月1日,村内第一班公交车来到村部,群众自发燃放鞭炮庆祝,大山里的村民与外界终于架起了“金桥梁”。“那一刻体会最深的莫过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看着群众的笑脸,成就感油然而生。”记者在汤常荣的眼睛里看到的是真诚和满足。

  借助省红十字会的实力,汤常荣为千坪村争取到了一个博爱家园项目,投资40万元。“刚争取来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但是具体做什么出现了争议。”为了把这40万用到刀刃上,汤常荣带领扶贫工作队在村里开展了VCA(易受损性评估),将村内会出现的灾情进行分析投票。在群众列出的灾情中,洪灾排第一,冰冻灾害排第二,旱灾排第三,大家都支持搞预防洪灾和冰冻灾害。但是汤常荣在实际调研后发现,得益于国家近年来的扶贫政策,洪灾和冰冻灾害的投入和防范已经较为成熟,即便遇到,也可以应付。但是村里已经很多年没有遇到旱灾,在抗旱这块普遍不太重视,最后他决定“逆民意”,补短板,用硬件资金修建高位饮水设施。2019年,金寨县遇到了50年一遇的旱灾,汤常荣决定修建的高位饮水设施保证了80余户群众饮水需求,基本不存在群众饮水困难的问题。

  汤常荣的努力和坚持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他们用最朴实的心情表达着感谢。在汤常荣住地的厨房门口,经常会堆放着很多菜,有腌的咸菜,也有地里刚拔下来的新鲜蔬菜,他们也不知道谁送的。直到有一天,汤常荣“逮”到了一个送菜的村民,他叫祝裕峰,是村里的贫困户。汤常荣问他为什么要送菜,他就说看到驻村干部真的是很辛苦,经常帮助他们,还把自己的衣服送给他穿,他就想尽自己的能力表达一下心意,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家里菜园里的青菜了。后来,汤常荣又“逮”到一个送腌菜给他们的祝大姐,她的丈夫常年在外打工,眼睛因为用电焊造成畏光,一到晴天看到的就是白茫茫一片,汤常荣帮助联系了合肥的一家眼科医院的医生帮他看病,还送给他一副眼镜。祝大姐说,“我送菜给你们不是巴结你们,我是真心觉得你能看得起我们老百姓,打心眼里感谢你们!”

  记者手记:大别山区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山里几个村子的挂职干部记者都有接触,在这么恶劣的条件下,他们想尽各种办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无怨无悔,不计得失,用心用情用尽所有的能量想点子、找路子,带领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让我们深深感动。

  在与挂职干部的交流中,他们也提到了一些工作的压力,“上面千把锤、底下一根钉”的形容也不为过,各种检查、督查、暗访、问责时刻悬在头上,扶贫干部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和精神压力,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提高待遇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最现实的问题。当然,给予一线扶贫干部更多温暖、更多关心、更多肯定,给扶贫干部多送些“精神温暖”,也是我们能做而且必须要做好的。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