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特色支柱” 构建产业体系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四川成都市郫都区委书记 杨东升 字号:【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前提。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视察工作时指出,乡村振兴要“走在前列、起好示范”。郫都区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围绕“产业兴旺”布局攻坚战,立足“特色支柱”发展优势产业,推动全领域、全链条、全生命周期产业发展培育,着力构建乡村振兴产业体系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链生态圈,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坚持党建领航,加快新农人现代化

  选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强“龙头”。乡村振兴,村党支部书记是关键。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常态培养机制,探索实施“找选育用管”五步工作法,950余名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企业家入选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集体经济负责人“一肩挑”,一批党性强、能力优、作风实的党员走上村领导岗位。建立健全阳光透明监督、综合考评、末位淘汰机制,排名后20%的作“待岗、下岗”处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10位村党支部书记脱颖而出,成为深受群众喜爱并远近闻名的“网红书记”。

  实施“五链融合”创新,育“老板”。产业振兴,双创是动力源。通过强化孵化链、科技链、资金链、产业链、政策链“五链”融合,创新创业主体蓬勃发展,聚集孵化器平台(苗圃、加速器)68个、初创项目2000余个、创客2.5万人、双创风投基金29支,建成农业双创孵化园区(基地)7个,孵化双创主体1065家、高新技术企业76家,带动2000多人返乡创业,被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受到国务院督查通报激励。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天本地源公司,拥有专利50余项,核心技术填补了世界空白,业务覆盖西部地区,今年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0倍。

  加强农民现代职业教育,赋“新能”。乡村产业振兴,从业者专业化职业化是根本。郫都全面实施新型职业农民资格制度,完善选拔、培养、管理、服务流程,建立相关专业职业准入,推行持证上岗,全区认定颁证新型职业农民800余人、农业职业经理人621名。搭建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乡村振兴讲习所、农民夜校等多层次培训平台,大力培养新村民、新乡贤等“六新”实用人才,推动创新人才高地建设。2019年以来,举办电商、插花、厨艺等培训班370期,培训7.2万人次,现代新农人职业队伍日益壮大。

  聚焦创新发展,促进产业高端化

  加强校地企合作促研发。建立以项目为纽带、利益联结为核心、发展共赢为目标的校地企合作机制,推动“园区+院校+企业+产业”一体联动,构建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区内19所高校、100余家科研院所优势,链接全国科研资源,合作搭建川菜研发中心等创新研发平台123个,联合开展郫县豆瓣有益菌群分离等重点技术攻关,实现科研成果转化500余项,研发新品种1000余个,建立了唐元韭黄、郫县豆瓣等生产技术规范和制作工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超过95%。

  加强企业引育占高端。瞄准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制定了产业链全景图、产业生态发展路线图、重点企业和配套企业招引名录表“两图一表”,引进了德国班纳利、美菜网、京东云创等企业近100个,抢占新品研发、种苗培育、精深加工等产业链高端。制定促进都市现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支持政策,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支持有根企业自主创新、挂牌上市等,培育吉峰科技等上市企业10余家、丹丹豆瓣等农业产业化国家省市重点龙头企业58家。

  加强数字化改造提效率。创新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携手阿里巴巴、深圳步科等企业,对全区300余家重点涉农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建成现代设施农业示范3万亩、智慧农业示范园5个。新技术运用使韭黄生产每亩成本降低30%,种植效率提高30%,销售收入增长52.5%。依托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创新示范园建设,组建现代农事服务公司,推广运用智能农机,德源大蒜、生菜等种植收获实现全程机械化,全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超90%。

  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体系化

  做优产品体系。立足都江堰精华灌区自然优势,聚焦绿色有机高端产品定位,做优做大圆根萝卜、唐元韭黄、新民场生菜、珍稀食用菌等绿色生态农产品,创建“三品一标”认证产品273个。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农安质量溯源体系、金融服务和风险防范体系,建成高标准农产品基地30万亩、出口备案基地7个,带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唐元韭黄、圆根萝卜等优质农产品远销欧美、日韩。

  做强产业链条。培育形成郫县豆瓣及川菜调味品、唐元韭黄、云桥圆根萝卜、新民场生菜、珍稀食用菌、蜀绣、川派盆景、花卉苗木、种苗繁育、优质粮油、科技创新、智能农机、冷链物流等“10+3”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体系,围绕特色产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纵向延伸产业链长度,建立了全国唯一以地方菜系命名的中国川菜产业园,川菜及豆瓣调味品年产值达172亿元。加强一二三产业横向耦合,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增加产业链厚度,引进国际川菜小镇等三产融合项目25个,建成334公里串联特色镇、产业园、川西林盘的绿道网络,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10个(4A级5个、3A级3个),全区乡村旅游年收入近50亿元。

  做亮品牌体系。坚持以品牌价值提升产品价值,孵化培育“天府水源地”公共品牌,整合京东云创、猪八戒网等知名运营商,搭建绿色战旗品牌创新中心、京东郫都地方特产馆等16个品牌孵化营销平台,先后培育出云桥圆根萝卜等100余个优质农产品品牌,开发郫县豆瓣牛肉酱、蘸粉等系列新产品56个,实现农产品电商销售额年度约9.45亿元,“郫县豆瓣”品牌价值超657亿元,位列全国加工食品类地理标志产品第一。

  强化改革赋能,推进产业组织化

  改善经营方式壮大集体经济。坚持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破除壁垒实现发展,深入实施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实现全区各类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债权债务核实、股份量化、股权颁证全覆盖。立足区域面积较小、农户生产技术突出、合作经济组织发达等特点,建立“农民股份合作社+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小农户”“园区+基地+小农户”等经营模式,培育农民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现代产业经营主体1000余个,小农户入社率和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超过70%。全面推行集体经济+土地流转、“互联网+”现代农业、土地入市、资金入股、冷链物流经营等12种发展模式,农业生产组织化率、农民市场经营能力显著提高,培育出战旗村、青杠树村、农科村等全省百强名村及集体经济十强村,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化土地改革推动资本下乡。大力开展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三项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以“定基数、定图斑、定规模”的办法,锁定农村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可入市用地量,按照“功能区”理念,多规合一编制形成农村集建用地专项规划,创新“产权主体+实施主体”的土地入市组织结构,集成出台配套政策23个,成功敲响四川“集建入市”第一槌,入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1590余亩,成交总额超14亿元,吸引社会资本560亿元,盘活了乡村闲置资源,实现农村资源系统与资本系统有机对接,有效破解了乡村产业发展资金瓶颈。

  精准供需对接强化智力支持。持续推进“人才兴村”,整合全区19所高校和100余个科研院所机构资源,搭建“高校+支部+农户”结对共建、乡村振兴智库、农业专家大院等智力供需对接平台,实施“一村一大师”工程,引入组建温铁军工作室、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等52个专家智囊团队,引导近20万大学生、200名专家学者、2000余名农业技能人才进村入户,帮助解决产业发展难题,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持。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