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三生”融合 建设美丽乡村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吉林榆树市委书记 高山 字号:【

  近年来,吉林省榆树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走出一条建设美丽乡村与保护生态环境同频共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提升的特色发展之路。

  聚焦耕地保护,为建设美丽乡村“强根”。榆树市坐落在世界三大黑土带核心区,全市黑土面积22.34万公顷,占吉林省的20.31%,是吉林省第一黑土资源大县。粮食产量常年保持在70亿斤,占吉林省的1/10,全国的1/170,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第一产粮大县。但由于长期对耕地进行掠夺式经营,黑土资源日趋恶化,面对逐渐板结退化的黑土地,榆树市开始反思,如何才能守住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基于此,榆树市坚持“谁开垦、谁使用、谁受益”的原则,大力开展垦荒造田行动,2018年全市耕地发展到586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486万亩,保护率达到82%以上,居全国县级城市首位。另外,还采取增施农家肥、秸秆还田、粮豆轮作等措施,培肥地力,提升耕地质量,摸索出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黑土资源保护利用模式,用实际行动守护这片黑土地,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焦棚膜经济,为建设美丽乡村“留人”。榆树市人均耕地0.38公顷左右,为解决人多地少、粮食产业效益低等问题,提出打造“中国北方蔬菜生产基地”目标,经过不懈努力,到目前全市棚膜经济发展到6.9万亩。仅以八号镇北沟村为例,该村5个自然屯770户农民,屯屯有园区、户户有大棚,棚膜蔬菜年产值近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万元,不但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更是由贫困村脱胎换骨成为亿元村。全村每年通过棚膜产业转移劳动力3400人,消化农民剩余劳动时间200天以上,村里没有一名外出务工人员。农民的腰包鼓了,村里的人气旺了,村民自觉加入到建设美丽乡村的队伍中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聚焦产镇融合,为建设美丽乡村“扩能”。为了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在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合理流动,榆树市在五棵树镇探索实施产镇融合模式。在镇域规划上,科学划定产业集聚区、生态保护区等四个功能区。在产业发展上,以粮食精深加工、白酒酿造为重点,培育中粮、吉粮等玉米化工产业集群,促进现代农业、特色工业等四大产业齐头并进。在城镇建设上,镇区公共服务能力达到县级水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位居吉林省前列,主要街道绿化率达到96%,村村有文化广场。通过产镇融合,五棵树镇形成了工农互促、城乡互补、三产融合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成为“大镇”变“新城”的新样板。五棵树镇先后荣获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镇、全国小康建设示范镇等称号。

  聚焦绿色发展,为建设美丽乡村“铸魂”。秉承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榆树市通过优化农村资源要素,把生态资本变成产业资本,把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以延和乡为例,该乡以资源优势为突破口,从产业增效、生态改善等方面入手,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浙江省卡森集团合作,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绿色稻米产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企业化管理。积极引进有机蟹稻、有机鸭稻种养结合技术,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在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上,延和乡的“榆树大米”获评“最受市场欢迎名优农产品”。经济的发展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供了财力保障,榆树市修建了长春地区最大的朝鲜族文体休闲活动广场,建成了民俗博物馆,打造了地标性灯光塔,形成集活动广场、沿村环路、街道路灯、四面环水于一体的花园式朝鲜族特色乡镇。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