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腾冲玉璧社区边陲小村庄的振兴路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王云娟 字号:【

  2018年8月17日,腾冲首个农村综合改革乡村振兴试点试验示范项目在云南腾冲市腾越镇玉璧社区启动并挂牌,项目投资1700余万元。玉璧社区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结合实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植增收产业、提升群众文明素质、美化乡村面貌,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稳步前行。

  “产业伸枝展叶,振兴开花结果”

  作为古官道进入腾冲最后一站,玉璧于明朝初期依托旧时的驿站发展而来,历史上曾有“接官汇商之地,商誉文明之村”的美誉,独具魅力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20多年前的玉璧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寨,交通闭塞、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薄弱,村容村貌差、社会治安差、村民矛盾纠纷多。经过多年发展,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如今的玉璧社区呈现出“政通人和发展好、山清水秀生态好、人文诚信社会好、产业兴旺生活好、民主管理口碑好、班子团结业绩好”的“六好”景象。

  黄金强作为社区的党总支书记,是土生土长的玉璧村人,已进村工作19载。作为玉璧发展的带头人,他带着老百姓发展产业,解决农田灌溉难题,也因此获得腾冲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最大的变化是村容村貌更美了,老百姓的生活更富了,对乡村振兴的信心也更足了。”黄金强用一句话来总结社区这两年的变化。

  在腾冲,玉璧社区的菱角颇为出名,已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代代传承。如今100多亩的菱角,亩产2000余斤。4月底育秧,6月中旬移栽,中秋节前采摘,不用农药化肥,是送亲访友的好礼品。

  “产业伸枝展叶,振兴开花结果。”黄金强说。过去,村民以生猪养殖、大棚蔬菜种植、泡核桃、传统酿酒、农家乐、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去年,300亩的“元兴果脯”原料示范基地,带动周边村民种植400亩脆柿、香橼、香水梨,300亩的万寿菊以及30亩的石斛、重楼育苗基地……

  “产业振兴,亮在‘五见’,即见树、见花、见果、见人、见钱。因地制宜,种植果脯原材料,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坚持产业融合发展,不就农论农。我们还围绕农业发展服务业,把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体验、养老等有机结合起来。”黄金强介绍。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活,则全盘活。”土地是农村和农民最大的资源和资产。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村“两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大力发展支柱产业。

  在社区党支部的牵线搭桥下,村民将集中连片的土地流转给当地果品和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整个社区共流转土地650余亩,每年每亩价格600~900元。同时,党支部和合作社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进入基地打工。今年,合作社已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50余个。在合作社盈利后,每年还将拿出净利润的60%作为红利,按股份分配给村委会和流转土地的村民,实现土地流转、劳务、红利分配三重收入。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黄支书对社区工作的热爱,远胜过家庭。”这是玉璧村民对黄金强的评价。他以19年如一日的工作热情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2000年“村改委”时,黄金强以全票当选玉璧村主任。因工作出色,2001年任党支部书记。

  “支部建设取得成绩的关键是搞好班子团结,支部团结得好就像内燃机有了强劲的动力,干什么事情都有信心,用群众的话讲‘就有了奔头’,全村有了凝聚力,再大的困难也不怕。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黄金强说。

  在他的努力下,玉璧社区党总支连续获得各级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表彰。

  玉璧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黄金强感受最深是要坚持党建为引领,加强村党支部建设,突出战斗堡垒作用,将基层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所有干部坚决做到“五强五带头”,即政治素质强、带头履行党建主责,担当作为强、带头践行为民服务,发展本领强、带头聚焦发展富民,治理能力强、带头抓好基层治理,作风纪律强、带头严守纪律规矩。

  党员带头上,凡事有希望。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他要求社区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改厕,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后,引导老百姓积极加入到改厕的队伍中。

  “群众是乡村振兴的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只有发挥主力军作用,才能切实增强组织振兴的向心力。”村党支部在工作中,积极引导老百姓感恩党的政策、自觉养成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作风,凝聚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为提升老百姓参与意识,借助群众会、大喇叭、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短信群发、兜底宣讲、送教上门等形式,积极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不断强化老百姓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主动承担起乡村振兴主力军的责任。

  黄金强认为,实施人才振兴很重要,必须大力培育乡村振兴“领头羊”。“首先,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是村级党组织建设的组织者,是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路人,要重点培育第一书记‘领头羊’的关键作用。其次,充实基层人才力量,注重培养大学生村官和党建信息助理员。此外,充分挖掘有一定技能的‘田秀才’‘土专家’,发挥本土人才的作用。”黄金强说。

  “晴天不再一身灰,雨天不再一身泥”

  从“农村”到“乡村”,从“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变化的不是一个字、一个词,而是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思维的呈现。

  “晴天灰尘满天飞,雨天一身泥一身水。”过去的玉璧路网不畅、道路狭窄坑洼、村民出行不便。近年来,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平整的路面、拐弯处的玻璃镜子、路边的护栏……无不显示着农村出行情况的改观。

  村民王大妈,经常向社区干部感慨:“过去住的是破瓦房,出门是坑坑洼洼的泥路,家里的厕所是旱厕,非常不方便。现在,住上了小平房,村里的水泥路又宽又干净,还用上了抽水马桶,生活的幸福感提升了。”

  去年以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如火如荼推进。政府对改厕农户实行以奖代补优惠政策,挖个池子装上玻璃钢化粪池、放上蹲便器、接上自来水,轻轻松松就能用上卫生厕所。

  玉璧共有866户3257人,原有卫生户厕457户,涉及改造或新建的有409户。在社区干部和第一书记的带动下,已经有三分之一的进行改造,预计明年2月将全部改造完成。

  针对进度缓慢的农户,村“两委”主动上门沟通,提出解决方案,帮助农户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改造提升;针对未启动的农户,改进入户工作方式,带领农户参观学习已改造家庭,“现身说法”动员提升建设。

  “以奖促治促提升,家居环境同参与。”黄金强说,为了提高老百姓改厕的积极性,省级补贴400元/户,腾冲补贴400元/户,玉璧从村集体经济中拿出一部分,按200元/户直接补贴到改厕户。“玉璧每年有近5万元的垃圾处理费,为减轻老百姓负担,全部由村集体承担。还从社区聘请了10名专职保洁员,负责打扫全村的卫生,保持村容村貌的整洁。”

  农村人居环境要提升,黄金强的体会是重在引导党员干部、群众牢固树立“自己的寨子,自己爱护,自己的家庭,自己管护”的观念,制度化维护村容村貌、责任化改变人居环境,让大家在感受“变化”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感。

  (作者系云南腾冲市腾越镇原玉璧社区大学生村官)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