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人居环境整治“人才磁场”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陈娜 字号:【

  如何把现代先进技术引进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来,如何让先进理念克服水土不服,如何把简单易行的日常习惯真正落地,这些都离不开人的参与。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村庄美丽的背后是多方人才的参与和付出,构筑人居环境整治的“人才磁场”是一道绕不过的命题。

  引“外脑” 技术人员踏进村

  江苏省丹阳市吕城镇规划建设服务所科长张萍向记者介绍,在2010年,大荆村改过一次污水管网,但因为粗放管理,任务直接下达乡镇,当时省里并未出台相应标准,很快管子要不堵了,要不又漏了。这次专业的技术人员进村,对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从总体规划、方案设计、建设运营等方面进行统一安排,镇里充分做好服务保障,严把工程质量关。

  据丹阳水务集团副书记胡国庆介绍,丹阳水务集团由自来水有限公司和几家污水处理公司重组而来,有着十多年治理污水的经验,这次中标后,特意成立了一个由15人组成的团队专门负责此项工作。

  同样引进“外脑”的还有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黄龙岘自然村。卢青告诉记者,如果不是江宁区交通集团的专业人员的参与,黄龙岘茶文化旅游村的名声不会这么快打响,去年村里农家乐户年收入超30万元,过去人均收入“一万八”,如今“八万一”。通过土地入股公司,目前集体资产已由原来的20万元增至2300万元,集体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做“插口” 社区干部使巧劲

  江宁街道牌坊社区书记卢青告诉记者,在环境整治中,社区干部得善于使巧劲。卢青说,社区干部就像是数据线“插口”一样,把外来的现代化专业力量与本村实际情况连接起来,让先进的现代技术和治理理念真正扎根农村,服务农民。

  在黄龙岘茶文化旅游村建设过程中,引进了江宁区交通集团,引进了包括南京农业大学茶叶品质研究所志愿者服务队、“青枝”大学生志愿者分队在内共计21个志愿者服务组织,在社区干部的配合下,外来的组织克服了“水土不服”,最终形成了富有传统意境的田园景观格局,留住了原生态的田园风貌,延续了乡村和自然有机融合的空间关系。

  在黄龙岘茶文化风情街,记者遇到了回乡创业的41岁汉子阮丛林,一边给游客拿土特产一边说:“社区干部三不五时就来商铺,有什么建议、组织了什么活动,都能及时沟通,店里给游客提供的服务越来越精准,生意也越来越旺了。”

  挖“内力” 老庄老农齐上阵

  作为蟹苗核心区的安徽省当涂县乌溪镇七房村,95%的农民从事蟹苗产业,村党总支书记刘小兵介绍,最初推进“五清一改”时,主要依靠了老党员、老村干、老教师、老军人和老劳模等“五老”人员的带动力量。在大家伙儿的关注点仍在养蟹增加收入的情况下,20世纪90年代带着大家搞蟹苗养殖的老支书刘文尚首先表了态:模仿着城里商铺的“门前三包”检查,带头做好了自家“门前三包”,不仅如此,他还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很快,在刘文尚等“五老”人员的带动下,村民纷纷行动起来了。

  在安徽省天长市张浦镇兴隆村蒋庄组,庄里的小广场依偎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水杉林旁,间隔主干道背面是一片50亩桃林。记者在路边偶遇今年64岁的组长雷恒祥,他说,原来村民空闲时间总爱打麻将,这两年经过环境整治后,大家伙儿改了习惯,散步遛弯,自觉维护起环境卫生。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采访中,记者听到很多村民表达了对村里未来发展的满满信心,在江宁区东山街道佘村开农家乐餐馆的61岁村民孙大胜感慨:“环境好了才能留住城里的游客。”84岁的丹阳市红光村鸾集翔自然村老党员张长兴慈祥地对记者说:“环境这么好,儿子过两年退休都要回村养老。”相信这样满满的真情将汇聚成改天换地的磅礴力量,将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进一步实现农村美、村民富,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