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濮阳发展壮大农业产业 铺就稳定脱贫之路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王周峰 字号:【

  近年来,濮阳县积极调结构、育主体、创模式、促联合,快速推进贫困地区农业产业,为贫困群众稳定长久脱贫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农业产业是贫困地区发展的根基,是脱贫的重要依托,更是惠及广大贫困群众最直接的民生产业。近年来,濮阳县针对农业特色产业不突出、产业带贫主体不强、产业增收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关键和重点,目前,全县2.7万多贫困户已实现产业对接全覆盖,通过农业产业带动实现贫困户增收5870万元。

  找症结,补短板,提升产业扶贫成效

  为帮助全县贫困群众尤其是沿黄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濮阳县组织农业部门87名中级以上职称且具有一定专业水准和基层工作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了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大普查。据调查,沿黄贫困地区174个重点村粮食作物52万亩,经济作物面积21万亩,粮经比值低于全县平均水平;畜禽养殖规模33.6万头(只),农户分散养殖规模达80%,养殖风险极大;拥有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219个,只占全县数量的28%,参与带贫经营主体只有10家,普遍存在着“农业产业结构不优、农业经营主体不强、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业经济效益不高”的现象和“不知道种(养)什么、不知道怎么种(养)好、不知道如何卖个好价钱”的“三不”问题。近年来,濮阳县积极调结构、育主体、创模式、促联合,快速推进贫困地区农业产业,为贫困群众稳定长久脱贫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截至目前,“六优”农畜产品规模快速增加,种植规模达78万亩,养殖规模达5000余万头(只),粮经比提升25个百分点;培育壮大带贫农业经营主体342家,贫困户与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对接实现了全覆盖,农产品订单收购率达到90%以上。

  调结构,育主体,做强特色扶贫产业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近年来,濮阳县按照“粮食品种调优、经济作物调宽、畜牧效益调高”的思路,大力发展紧缺型和绿色优质农产品,初步形成了“三大种植核心区(强筋小麦、优质水稻、优质油料)”、“三大产业示范带(主干路网高效果蔬产业示范带、两堤草食畜牧业示范带、休闲生态农业示范带)”的产业格局。目前全县优质水稻23万亩、优质花生13万亩、优质瓜菜27万亩、优质林果2.2万亩、优质草畜350万头(只),贫困群众优质农产品种养率达到90%。涌现出海通乡莲藕、渠村乡韭菜、郎中乡西甜瓜、梨园乡肉羊养殖、徐镇镇紫苏种植、白堽乡食用菌等一批各具特色农业扶贫产业,有效提升了贫困群众农牧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培育产业发展主体。濮阳县把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带动产业扶贫的突破口来抓,按照“一扶、二引、三培育”的工作思路,全力培育产业带贫农业经营主体。“一扶”就是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措施,改善农业经营主体生产、加工、销售条件,提升其带贫能力,增强其带贫积极性。据统计,3年来共投入财政扶持资金4000余万元,先后为40家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厂房2500平方米,修建生产道路48480平方米,建冷库4310平方米,建设高科技温室大棚16座,引进先进稻米加工、芦笋加工等设备52台套,有效提升了农业经营主体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营造了争先带贫的良好氛围。“二引”就是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濮阳县投资兴业,先后引进北京汇源肉羊、四川国宏辣椒等龙头企业到濮阳投资,扩大了产业规模,提升了产业水平。“三培育”就是通过引导龙头企业牵办、致富能人创办、村干部领办等多种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仅2018年就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余家。并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之间,取长补短、抱团发展,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目前,全县已组建小麦、水稻、油料、肉羊等4个产业化联合体,引导全县15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濮阳县农联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15个土地托管服务队,作业范围覆盖全县20个乡镇,破解了全县农业生产尤其是滩区搬迁后“谁来种地”的难题。目前,全县参与带贫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共342家,通过入股分红、吸纳就业、土地流转、订单收购等多种形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6284户,53456人。

  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濮阳县在做好产地批发、订单农业的基础上,整合农业、供销、商务等部门资源,积极发展农校对接、产地直销、农产品电商。濮阳县充分利用安阳师院联系帮扶本县的机遇,建立完善的产销对接机制和配送体系,已为安阳师院配送优质农产品10.3吨。同时为了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市场流通成本,县农业部门引导全县50多家农业经营主体,在濮水小镇打造了优质绿色农副产品产地直销一条街,仅春节期间就销售农产品31.6吨,销售额120万元。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对接淘宝、京东、苏宁、京濮电商等全国性和区域性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推动“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实现农业从“地上”到“线上”的飞跃,多形式开展农产品营销,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目前,全县已设立益农信息社620个,建设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110个,实现了贫困村电商站点全覆盖,年销售农产品20万吨以上。

  创模式,促联合,打造产业带贫利益联合体

  濮阳县在借鉴其他县区带贫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创新,重点实施五大产业带贫模式。

  “资金入股+产业”模式。贫困户利用扶贫贷款或财政补助资金入股到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新型经营主体对贫困户每年按5%~8%标准进行保底分红。目前采取该模式带贫的农业经营主体7家,带贫农户2253户,入股资金9000万元,累计为贫困户分红1126万元。

  “务工就业+带贫”模式。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到农业企业、园区就业的贫困户,由县农业部门进行免费岗前培训,就近安排到相关的农业产业基地或园区务工,实现务工就业脱贫。目前,累计安排贫困人口就业1120人,人均月工资1500元以上,累计增加贫困人口工资性收入2016万元。

  “土地流转+托管”模式。针对无劳力、无技术的贫困户,濮阳县积极引导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户签订土地流转或托管协议,由合作社统一进行代种代管代售,并确定最低收益标准。目前已流转(托管)贫困户土地7843亩,土地租金收益784.3万元,土地新增收益156.8万元,土地托管后亩均纯收益增加200元。

  “订单农业+收购”模式。由企业或新型经营主体对订单农户开展“统一供种,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回收”等系列化服务,并按照高于市场价2%~5%的价格收购贫困户农产品。目前已发展贫困户订单种植面积3万亩,养殖订单规模890万头(只),按照保护价收购,贫困户可多增加收入670余万元。

  “股权+精准扶贫”模式。目前,全县174个深度贫困村积极推进“股权+精准扶贫”股改试点,尤其是渠村乡大闵城村先行一步,取得了成功经验,探索出了“大闵城模式”,即村成立集体公司、对村里机井、坑塘、村室等集体资产进行确权、评估、颁证,资产评估148.58万元,再由县惠民农业公司做担保,按照评估值的60%比例在银行贷款90万元,建设粉条厂、休闲农业园区,带动贫困群众种植红薯360亩,亩产红薯6000斤。在红薯原材料基础上进行深加工做成红薯粉条,每亩纯利润达3700元。村集体经济仅红薯种植这一项就能实现纯利润130万元。

  (作者单位:河南濮阳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