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蕴来种稻养蟹鸿运来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沈立宏 字号:【

  “洪蕴来种粮,种出鸿运来”,这是老百姓眼里的全国十佳农民洪蕴来。他是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人,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利用多年探索的水稻种植新模式,带领乡亲们开展绿色有机水稻种植及稻蟹、稻虾共养,开创农村种植养殖产业结合的新路子,探索了农民致富增收的新平台,开创了一片“属于咱农民自己的新天地”。

  立志在水稻产业做出名堂

  “从我记事时起,石佛寺地区的父老乡亲就以种植水稻为生,水稻几乎是这里百姓家庭的全部经济来源,可是水稻的收入一直不是很可观。”看到家乡父老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土里刨食却一直难以致富这种状况,洪蕴来便萌生出为家乡父老乡亲做点什么的想法。

  2005年,27岁的洪蕴来决定开始搞水稻专业种植,立志在水稻产业做出名堂。没有经验,他就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向同行学习,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他长年累月泡在水田里,从买种子、肥料到育秧、插秧,再到水稻管理、收获、销售等全部亲力亲为,几经研究琢磨,终于找到了种植水稻致富增收的“金钥匙”。

  为此,水稻种植的规模逐渐加大,从几十亩到上百亩,再到几千亩,产业越做越大。为了提高水稻种植的附加值,他决定延伸产业链,搞起了稻米加工。刚刚起步的他东拼西凑30余万元,购置了当时具有国际水准的加工设备,并创办了七星米业。

  “从七星米业创建的那天起,我就确立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创业宗旨,并为自己定下一个原则,坚持只做良心买卖,只收购当地农民的水稻。”洪蕴来说。

  经营中,洪蕴来一直坚持质量第一的标准。为了严格保证大米的质量,每年到了收购水稻的季节,即使粮贩子找上门,给出很优惠条件请他收购手中的水稻,都被洪蕴来拒绝了。而对本地村民,即使市场上水稻收购价格下降,他也从不讨价还价。

  为了让种植户吃下“定心丸”,洪蕴来与本地村民签订订单,保底收购他们种植的水稻。越来越多的农民跟着他种植水稻,不断辐射到整个乡镇,七星米业年加工大米产值8000万元,直接获益百姓超过2600户,累计增收超过5000万元,老百姓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七星米业由小作坊式逐渐走上正规企业,加工工人也由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近60人,这些人虽说是农民出身,但是他们踏实肯干的精神都时刻激励着洪蕴来,公司的效益也在逐年递增,工人的工资收入现在都能超过4500元/月。

  良心赢得了信誉,诚信赢得了市场。经过努力,七星米业生产的“沈北七星”牌大米,很快在市场销售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产量、质量、销量每年都在上升,在当地市场销售排名中位居前列。“沈北七星”也荣获了辽宁省著名商标、沈阳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

  一田两用,绿色种植

  作为新农民,洪蕴来开始探索走绿色、有机、健康大米的生产之路,通过发展绿色种植,使当地父老乡亲的身体更健康、经济更富裕、生活更幸福。

  2010年,洪蕴来用自己家的55亩稻田,开始了“一田两用、绿色种植”的尝试——探索稻田蟹模式。他从沈阳农大聘请了一名教授做技术指导,还多次到盘锦学习螃蟹养殖技术。当年秋天,他不但吃上了自家稻田养出的螃蟹,而且养蟹稻田产出的大米比传统大米好吃,价格也卖得高。

  2011年,他又承包了550亩稻田作为生产基地,增加有机水稻的种植面积。有机大米上市后,消费者对蟹田大米的认可度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想。

  洪蕴来意识到大面积种植蟹田水稻给村民带来的利润将不可小觑。从2012年开始,他组织当地有意向的117名村民,承包了1560亩稻田,专门种植蟹田水稻。为了鼓励村民种植蟹田稻,他自掏腰包,按照每亩5斤的蟹苗投放量为村民购置蟹苗,并提供技术指导,而卖螃蟹的收入则归村民所有。秋收季节,螃蟹一上市便销售一空,仅销售螃蟹就为每亩稻田增加利润300元,蟹田大米也取得了较好的收成。

  越来越多的村民认可了蟹田水稻,开始主动与洪蕴来合作。洪蕴来与乡亲们共同种植蟹田水稻,并按照每斤水稻1.8元的价格予以回收,蟹田水稻种植面积也因此开始向附近的房身村、孟家台村、鲁家村、小屯村等地辐射,2018年稻田养殖面积达到5000余亩。

  蟹田水稻新模式让村民品尝了绿色农业带来的甜头。在当地政府政策资金的扶持下,蟹田水稻在沈北地区的种植已经渐成规模,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创业、你创收,我投资、你受益

  推广水稻种植基地、创办七星米业、建立专业合作社,不仅保证了村民的水稻销售渠道,也提高了乡亲们的收入,但洪蕴来带领乡亲致富的初心不改,脚步不停。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新时代农民,让乡亲们都富起来,才是我最大的心愿。”

  洪蕴来发现,单户村民的人、财、物相对分散,无论是生产、销售农产品,还是购买生产资料,都因为力量比较薄弱而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只有把大家组织起来,采取互助合作、抱团取暖的方式,才能让身边的每个人都受益。

  过去,村民从一些经销商手中购买的生产资料几经转手,价格要高出出厂价很多,而且大部分并非正规厂家的产品,由此导致种植成本增加。于是,洪蕴来提出了“合力购买”的想法,由他雇村民直接从生产厂家购进相关生产资料,再以进货价格销售给村民,中间不加一分钱利润。仅此一项每年直接为村民节省生产资料费用20多万元。

  为了提高农药的喷洒效果,他出资2万多元购买了专业农药喷洒机器,集中无偿为村民喷洒农药,均匀喷洒既有利于作物吸收,又减少了村民的劳动力付出。

  多年来,“我创业、你创收,我投资、你受益”,已经成为洪蕴来实现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2016年,他出资60万元,流转闲置土地,试验性新置5个绿色蔬菜大棚,无偿交由村民进行种植,以带动全村乡亲种植大棚蔬菜,改变当地只种植水稻的传统农业经济状况。2018年,他又投资数百万元建造了储量上万吨的储粮库,为村民储存水稻。他不但不收存储费,还按一斤水稻每月一分钱付给村民利息,村民取名叫“水稻银行”。更令乡亲们敬佩的是,即使村民不把所存的水稻卖给他,他也不收一分钱的储存费。

  洪蕴来告诉记者,“人的一生,只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才能不断地向着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2019年,他在继续发展稻田蟹养殖的同时,还引进实施1500余亩稻田小龙虾养殖,进一步助力沈北有机水稻和立体养殖产业发展,开创出一条“以农养农,以农富农”的增收致富新路子。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