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嘉模式”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浙江省嘉兴市委副书记 孙贤龙 字号:【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是加速产业兴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浙江省嘉兴市有着7000年稻作文化,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良好。近年来,嘉兴市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的嘱托,咬定目标、久久为功,一任接着一任干,从“城乡一体化”向“城乡融合”快速迈进。2018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79元,连续15年居浙江省首位,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76:1,农业现代化指数居浙江省第三位。

  “破旧立新”,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嘉模式”

  着眼供给侧,政策引导调优结构。制定《关于坚定不移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地的意见》,统领全市乡村振兴工作,配套出台乡村人才振兴、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农村产业用地保障等文件,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建立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支撑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以粮油为战略产业,蔬菜、水果、畜牧、水产、蚕桑、食用菌和花卉苗木为主导产业的发展结构,七大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达70%。加速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推广稻渔(虾)共生、稻姜轮作等“万元钱千斤粮”模式,开展“五优联动”试点,构建“优种+优购+优储+优加+优销”的优质粮油全产业链,打开了“浙北粮仓有好米”的新局面。

  突破旧思维,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创新采用“二产理念、三产思维”发展农业,加快“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聚力建设农业经济开发区,全市7个县(市、区)各建成一个农业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已落实涉农投资总额13亿元,累计引进项目79个、合同投资83亿元、实际投资10亿元,落实建设用地160亩。其中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已完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落地建设的国际植物新品种研究院及产业化项目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部品种均与发达国家同步商用,年产值可达2亿元。

  培育新产业,美丽经济涨势强劲。嘉兴按照全域秀美、生态富美、景致精美、心灵之美、合作共美、康庄健美“六美”要求,高标准推进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和村庄景区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全力打造美丽乡村3.0版。着力打造一批具有“红船魂、国际范、运河情、江南韵”的国际化品质江南水乡名村,“面上整洁、线上美丽、点上出彩”的美丽乡村格局初步形成,“粉墙黛瓦”的江南乡村“底色”正在重现。全市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1个、示范镇22个、精品线22条(规划建设37条)、3A级景区村庄28个、特色精品村75个。同时,打出打响了“江南小乌镇·田园新生活”乡村旅游品牌,美丽环境正在加速转化为美丽经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数和经营收入均以同比40%的速度快速增长。

  “乘势而上”,加速形成现代农业生产“嘉系统”

  建好新标田,夯实农业生产基础。率先建立耕地保护激励机制,按照“谁保护、谁受益”原则,将永久基本农田和其他一般耕地纳入耕地保护补偿政策范围,一般耕地补偿标准不低于130元/亩/年;永久基本农田及示范区、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等重点区域,补偿标准不低于150元/亩/年。全面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探索建立了一套农村土地整治节余指标交易、质押融资、收储等市场化运作机制,经省政府批准立项的农村土地整治项目823个,累计完成整治复垦面积86181亩,有力地优化了土地空间布局。始终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粮食生产、促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事项来抓,全面实施耕地质量管理和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标准农田一等田占比超过68%,耕地抗旱、排涝和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紧跟新趋势,鼓励发展智慧农业。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承接乌镇峰会溢出效应,加快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实现乡村4G网络全覆盖,“互联网+农业”快速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加速向乡村延伸。在乡村管理方面,建立了市级现代农业应急管理指挥中心、智慧农业云平台和现代农业“大数据”中心,完成7个农业应急指挥中心、45个基地应急基点建设。在农业生产方面,加快实现农业信息数字化、农业生产自动化、农业管理智能化,积极构建低碳节能、高效高产、绿色生态的现代农业体系。在农产品网络销售方面,鼓励依托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抱团开展农业电子商务区域服务,建成698个农村电商服务点以及113个“淘宝村”和17个“淘宝镇”,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2.6亿元,数量和销售额均居全国前十。在农业信息服务方面,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建立万村联网村级子网801个,建站率及网站规范率均达100%;建成益农信息社874个,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平湖市、桐乡市、海盐县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桐乡市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与管理平台获评2018年度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创新项目。

  “因地制宜”,不断完善现代农业经营“嘉体系”

  放活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随着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嘉兴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在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截至2018年底,全市土地流转率为67%,其中开展整村流转的有127个村,整组流转的有841个组。为了防范和化解土地流转风险,建立了农业经营主体准入、租金预付、风险保障金等制度,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规模达到1.28亿元,覆盖面积约50万亩。海盐县和南湖区等地还试点开展土地流转履约保险,一旦承租方发生违约,流转费将由保险公司理赔。

  育好新农民,壮大新型主导力量。以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实施“六型双千”工程,“十三五”以来共培育各类农村实用人才近10万人,带动了乡村人才队伍在质和量上的双提升。建立农业创业创新孵化园,汇集资源,引导优质涉农初创企业入园发展,培育国家级星创天地7家、省级6家、市级17家,成果转化基地面积已超4万亩,公共服务面积超10万平方米,可提供创业工位1154个,集聚创客396人。培育“嘉田四季”“金平湖”“银加善”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6个,树立农产品优质优价导向,嘉兴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同时,依托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鼓励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如浙江青莲公司建成涵盖“良种繁育—生态养殖—肉品加工—品牌门店—文化旅游”的黑猪全产业链,年产值达35亿元。

  搭好利益链,构建小农连接机制。嘉兴小农户经营着全市33%的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基本形成了公共服务、合作服务、市场服务相协调,涵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服务方式机动灵活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有规模、有场所、有载体、有人员、有机制、有特色”的六有标准,组建产业农合联,形成“产业+农合联+载体”的全新运作模式,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市场的有效对接,建立特色产业农合联9个,覆盖稻米、葡萄、水产、蔬菜、南方梨五大产业。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