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养猪村的新变化及其启示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冯忠武 林湛椰 李汉堡 字号:【

  从2015年6月至2017年11月,我们先后4次来到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慕仪镇洞坡村,亲眼见证了这个位于渭北台塬上的普通养猪村在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保护生态等方面取得的可喜变化,其中的一些经验做法值得总结提炼,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

  洞坡村有762户、3000余人,耕地4200亩,在渭北地区属于资源条件适中的村庄。该村历史上就是当地有名的养猪村,近年来生猪养殖更成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村党总支书记王海生告诉我们,近几年村里的生猪养殖业走上了一条“抓防疫、抓环保、上规模、上水平”的正道。与3年前相比,规模化养殖比例进一步增加,118户生猪养殖户的存栏量全部达到100头以上,以往房前屋后养上几头或者十几头猪的养殖方式已不复存在,存栏500头以上的养猪户由3户增加到了8户;全村的生猪出栏量逐年增加,2017年预计达到3万头以上,比2014年时增加了7千多头。

  在一个新建的标准化养殖场,我们与当地青年兽医李建龙进行了深入交流。李建龙在当地农校兽医专业毕业后,又在外地从事了5年的养殖场兽医工作,期间还考取了助理执业兽医师资格,2017年初回乡担任这个养殖场的技术负责人,每月能领5000元工资。我们问养殖场主,雇村里人养猪月工资不到2000元,一个月给小李5000元值不值?他笑着回答,“上一批才十几斤的仔猪交给小李养,每一百只仔猪最多才死一两只;而其他养殖户买来40来斤的仔猪养,死淘率一般要达到5个点,养出来的猪也没小李养的猪长得快,这娃儿算是请对了。”

  这两年,当地规模养殖户的饲养水平和防疫水平都在稳步提高,洞坡村所在的慕仪镇设立了4个村兽医室,每个兽医室有一名乡村兽医,服务范围覆盖3至4个行政村,既负责中小养殖户强制免疫这类公益性服务,也从事兽药销售、母猪配种这类经营性的社会化服务,在乡村兽医服务“有人干、有钱赚”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二)

  近3年的调研中,与村民们聊家常,大家都不免提及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问题,我们也能从中体会到关中的农民兄弟对土地的深深眷恋。一方面,农民十分爱惜自己的土地。渭北台塬缺水,种一季冬小麦每亩地可以收八九百斤,毛收入平均不到1000元,再减去各类投入,每亩地纯收入仅四五百元。户均不到6亩地的洞坡村,全家种一季小麦的收入只抵得上一个男劳力外出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如果在夏季再种一季玉米,虽然能有额外的一点收成,但村民们感觉会降低地力,影响下一季小麦的收成,往往就不舍得去种玉米。另一方面,土地是农民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许多男劳力平时将耕地交给妻子打理,但农忙时往往花上不菲的路费也要回家帮忙。虽然上述方式算经济账已不划算,但村民们利用农忙时节联系邻里、纾解乡愁,一家老小“收自家的地、磨自家的面、吃自家白面做的白馍馍”的生产生活方式满足了部分农民的情感需求,在当地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我们还发现,当地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不但没有阻碍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经营方式的多元探索,形成了符合当地实际的适度规模经营。正如洞坡村利民农机合作社带头人王九利所说:“大家认可啥,需要我们提供啥,我们就干啥。”该合作社在供给端宜入股则入股、宜雇工则雇工,以农机具入股的有工资加分红两项收入,到合作社打工的按实际劳动天数支付报酬。在需求端宜流转则流转、宜代耕代种则代耕代种、宜提供农机服务则农机服务,流转合同五年一签、代耕代种合同一年一签,农民意愿得到了尊重,亩均收益也和自种时大致相当;对于自种户的农机服务按项目收费,例如打农药、除草剂每亩每次10~15元,收麦子每亩60~70元,有助于农民从一家一户几亩地的农耕生产中腾出手来,从事收入更高的务工和养殖业。目前该合作社在洞坡村流转耕地200亩、代耕代种1000亩,有了一定规模后,合作社还加大了对水利设施设备的投入,推广了规模化节水种植技术,小麦亩均产量超过了1000斤,麦收后还可以加种一季青贮玉米,为附近的奶牛养殖户就近提供成本更低的优质青饲料。

  (三)

  2015年,我们第一次到洞坡村调研时,发现村内蚊蝇很多,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气味。当时许多村民向我们反映,村里的中小养殖户大多把圈舍建在房前屋后,畜禽粪污不能及时处理,严重影响村内的环境卫生,还造成了许多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这次再访洞坡村,村民们兴奋地告诉我们,从2017年夏天开始,成群的蚊蝇已不见踪影,房前屋后也基本没有了猪粪味。问及原因,村干部和村民给出的答案可以用“粪污的出路对,监管的办法灵”来概括。

  关于粪污出路,针对以往粪尿混合物难以还田的问题,村里在当地畜牧兽医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养殖户建设粪尿分离设施,并探索出将猪尿经过两次沉淀后集中存储,在收完小麦后浇到地里以增加地力等办法;半干的猪粪以260元一车(约3立方米)的价格卖到隔壁的猕猴桃种植大县眉县,用于果树施肥,由眉县的“粪经纪”(专业的猪粪收集贩运人)来村里收猪粪并承担运输费用,存栏500头规模的养殖场一周收一车猪粪即可。

  关于监管办法,针对村里养殖户数量多、监管治理难的问题,洞坡村创新方法,双管齐下。一方面,村里首先将养殖户召集起来统一思想,在大家都认可必须治理养殖污染这个道理后再召开全体村民大会,投票通过新修订的《村规民约之环境保护篇》,并请养殖户在全村乡亲面前承诺整改时间,利用熟人社会中的“面子”,形成道德软约束。另一方面,指定村监委会主任担任畜禽污染养殖治理监督员,对污染治理不达标的养殖户,督促其按期整改,形成制度硬约束。据介绍,这个监管办法一经试行,就在村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镇政府对此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并已经在全镇14个行政村加以推广。

  (四)

  洞坡村之所以有这些变化,我们认为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

  一是得益于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政策导向更加有效,通过以奖代补、实施美丽乡村试点项目等手段,推动洞坡村在养殖业绿色发展、种植业适度规模经营、专业合作社培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直接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环境优化。资金投入更加精准,相关政策性财政资金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及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村级兽医室建设等农业农村急需的领域有效发挥了作用。惠农服务更加深入,农业系统干部到农村开展政策宣讲、联系帮扶,技术指导力度更大、工作措施更实,老百姓也看在眼里,进一步提高了对基层政府的满意度。

  二是得益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提升。洞坡村现有1个党总支,下辖3个党支部,共有92名党员。自2014年底换届以来,村党总支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为71名普通党员设立了8个岗位。村里养殖粪污处理、婚丧移风易俗等工作,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都带头做到并努力做好。实行党员五星级积分管理,每季度为全总支党员打分评级,组织每个党员撰写承诺书。

  三是得益于微观主体活力的释放。当地基层干部和农民给我们留下了两点深刻印象。善创新。比如,利民农机合作社这类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从农机服务入手,先让农民尝到了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甜头,再逐渐通过农民自愿流转土地和开展代耕代种代收,不但提高了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而且解决了单靠行政强制命令难以办成更难以办好的事情。肯吃苦。村干部们既要做好村务和党务工作,又要兼顾自家的生产,即使在农忙时节,村委会也都全体有人值班,及时帮大家解决问题。我们走访的几家贫困户虽然经济上遇到困难,但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拿到政府的养殖贴息贷款后已经有声有色地搞起了生猪养殖。

  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还比较大,一家一户的小农户面对大市场话语权缺失。一二三产业之间融合发展还不够紧密,种养加一体发展的深度、广度不足,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需要进一步提升。具备农业领域专业技术和经验的青年人才偏少,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人才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研究,逐步解决。

  (五)

  近3年的持续观察和“解剖”洞坡村“这只麻雀”,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三点启示。

  一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应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提高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农业的竞争力水平。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禀赋,大力推进一乡(县)一业、一村一品,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坚持绿色导向,更好地发挥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健全和更好地依靠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更强的历史耐心,妥善处理好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村环境整治之间的关系。兽医部门应该主动入位,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更好地发挥基层兽医体系相对健全等优势,举全系统之力“啃下”动物疫病净化、兽用抗菌药物减量使用等“几块硬骨头”,不断提高兽医公共卫生监管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肩负起维护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任。

  二是进一步强化产业协同。实施产业协同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一招,主要涉及两个层面的工作。一个层面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应更好发挥市场的作用,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引导农村二、三产业有序整合,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另一个层面是推进农业内部的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应该坚持绿色导向,用好我国产业配套齐全、道路等基础设施完善的优势,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跨村跨乡、甚至跨县跨市进行相关产业的统筹,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产业协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兽医部门应该加强对畜禽屠宰行业的管理,提升屠宰企业的整体生产管理水平,一方面通过牢牢把住活畜禽的“入口关”,倒逼养殖户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守住畜禽产品的“出口关”,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升消费者和下游食品生产企业对国产肉品的信心。

  三是进一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应通过精准、有效、差异化的政策措施,支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鼓励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帮助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小农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克服自身规模较小的弊端,从而获得近于大规模生产的效益。由执业兽医和乡村兽医提供的动物免疫、诊疗、用药以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兽医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农业部兽医局)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