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田野的希望之树农家子弟的精神殿堂——记第二十八届全国书博会农家书屋阅读分享活动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李锦华 字号:【

  书是人类文明传承的载体,是记录时代生命的纹理,是启迪智慧的钥匙,还是人类走向未来的阶梯。对于成长在农村的孩子来说,书更是张望世界的窗口,对于生活在山乡与田野的农民来说,书也是链接当下与未来发展的桥梁。

  新时代,新阅读,在刚刚于深圳闭幕的第二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一场规模空前的“我的书屋我的梦”农家书屋阅读分享活动精彩亮相。在阵阵书香中看见孩子们的笑脸,听他们分享读书故事,看他们展示成长画卷,好似走进了希望的田野。

  “你是乡村芬芳的书房,为我打开心灵的门窗,我在田野的风里歌唱,在山谷的云朵上展望,字里行间闪动着光芒,又有书香伴我成长。一本书是一朵浪花,飞溅起我的理想,字字句句是我的家当,农家书屋是我的故乡。”在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作词,李大鹏作曲的主题歌“我的书屋我的梦”的歌声中,分享活动拉开序幕。

  高洪波告诉笔者,农家书屋是山乡田野的希望之树,是农家子弟的精神殿堂,也是引领农村孩子们走向更辽阔更丰富人生的第一级台阶。他还说,农村是辽阔的,广袤的,同时也是狭窄的。如何让农村的孩子在人生的起步阶段缩短与城市孩子的距离,削平他们奔向远方的障碍,那就是给予阅读。“如果农家子弟能够通过农家书屋获得充足的阅读,他们就可以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文化权利。”

  对于“读书无用论”,他抨击其为“不怀好意的论调”,称秉此论者是俯视农村孩子的姿态,带着一种“骨子里的高贵的自私”。对于文学熏陶是否受农村父母的重视,高洪波表示,农家书屋工程已经走过十年,读书育人是代际工程,如果有的农村父母仅仅要求孩子学技术、考分数,不支持孩子奔向文学的怀抱,只能说很遗憾他们的父母没有赶上农家书屋工程的惠泽。他相信,接受过农家书屋滋养的这一代孩子,将会非常支持他们的下一代享受阅读享受文学,而非停留在功利性读书的阶段。正像他在致辞中所说,“图书的物质存在使农村少年儿童体验到与都市孩子同步的精神快乐,而阅读的推广又使他们不断提升和提高自己的思维高度,所以农家书屋的建设是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意义的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

  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与农家书屋又有着怎样的互动?

  分享活动上,坐着轮椅、来自湖南省怀化市辰溪移民新村的小读者韩谢宇饱含感情地讲述自己与农家书屋的故事:“小时候因为一次发烧我无法行走,幸好有书这个好伙伴陪伴着我。农家书屋孕育了我自立自强的梦想。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好好读书,报答给予我帮助的人,帮助需要我帮助的人,鼓励像我一样的人。”

  来自吉林省通榆县迷子荒村的农家书屋管理员张树森将自己与书屋与孩子们的故事娓娓道来。“这些年,我和我老伴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农家书屋义务工作上,特别是少年儿童看书上。我们也收获了青少年学生们的尊敬,他们都亲切地称呼我和我老伴‘张爷’‘张奶’。我老伴说‘咱俩要订个君子协定,通过书屋为村民百姓服务一辈子!我们的共同愿望是,当咱们迈不动腿时,把书屋传承给子女,永远干下去!”

  在分享活动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国内首部农家书屋报告文学《我们读书吧》正式发布。该书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李东华和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散文家、湖北省作协副主席徐鲁共同采访、创作完成。作者从河北、吉林、黑龙江、上海、浙江、安徽等17个省(市、区)中,分别遴选出一到两家有代表性的农家书屋,用儿童文学的笔触,讲述了与之相关的故事。

  李东华说,即便一家书屋只有10个孩子去看书,那就会有600万个乡村孩子从中受益,而且还可能意味着这600万孩子的下一代将会“不一样”。徐鲁说,在采访中他们不仅见证了大手拉小手的引导与帮助,更可喜的是还看到了小手拉大手的进步。“在科尔沁大草原的深处,13岁的安慧玲通过为父母借阅技术书籍解决了家里玉米产量低的问题。很多孩子通过向父母推荐有用书籍,带动了大人看书。打麻将的少了,撇闲天的少了,去书屋看书的多了。”最后,高洪波与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刘晓凯等代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等向相关部门赠送了《我们读书吧》。

  “是谁传下这诗人的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郑愁予的诗被徐鲁用来比拟农家书屋。他说,书屋的灯光,是照耀着人世间最美的灯光。愿农家书屋散发出的芬芳书香如小橘灯般的光芒,永远闪烁在乡村、田野、山弯、小镇的每一个角落;愿我们,永远怀着“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用爱传递爱,用书香去播撒书香,用心灵去把更多的心灵照亮。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