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绩效管理理念热潮的带动下,我国一些科研机构逐步开展了绩效管理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本文对农业农村部直属的三家中央级农业科研机构绩效管理实践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农业科研创新的特点,提出了适合于农业科研机构的绩效管理发展建议,旨在促进农业科研机构更好地利用绩效管理工具,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绩效管理研究概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生存,我国农业生产资源有限,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出路。农业科研机构是农业科技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承担主体,建立科学、客观、可操作性强的绩效管理体系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57.5%,比5年前提高三个百分点。总体来看,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绩效管理相关实践案例和研究成果比较缺乏,在中国知网以“农业科研机构”“农业科研院所”“绩效管理”为主题词进行检索,仅有30余条结果。2010年,农业部试点绩效管理制度,2011年,试点范围扩大到下属事业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三家部属农业科研机构开始试行绩效管理。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以农业部直属三家农业科研机构为代表,在绩效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与国外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绩效管理机制相比,在指标设定、绩效评估、结果运用等方面还需结合我国国情和农业科研特点进一步完善。
农业农村部直属三院绩效管理实施情况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担负着全国农业重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任务。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科研机构绩效评价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探索建立了科研机构绩效管理和评价体系,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
三院绩效管理主要做法。中国农业科学院(下称农科院)从2012年开始实施研究所评价,是对研究所科研产出等综合情况的总结式评估,主要对农科院直属研究所从发展实力、发展速度、人均实力三个方面开展评价。发展实力反映研究所的总体实力状况和管理水平,由发展实力指标分数加管理水平指标分数得出。发展实力指标,重点评估科研投入、科研产出、成果转化、人才队伍、科研条件、国际合作6个部分。管理水平指标,侧重反映管理工作,主要从综合政务、科研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基本建设、国际合作、纪检监察、成果转化管理、党委工作、研究生教育等10个方面进行评价。发展速度,主要评价研究所发展实力的增长速度,由本研究所当年发展实力得分(不含管理水平)与前三年发展实力平均得分比较得出。人均实力,由研究所当年发展实力得分(不含管理水平)除以研究所在职职工数获得。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下称水科院)自2011年开始在院机关和院属9所试行绩效管理。院机关指标体系以重点工作、履行职责、公共目标为考核指标,9所指标体系以科技创新、技术支撑、成果转化、人才建设、财务、条件、交流与合作等内容为主。具体做法为,每年初院机关制定并印发年度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部署安排当年绩效管理相关工作指标体系,要求能量化的一律量化,不能量化的提出可考核的标准,年度指标体系一经确定,原则上不作调整;年底开展年终评估,主要包括指标评价、亮点工作评选、满意度测评、违规失职情况评估、创新项目评选等5部分,并将绩效评估结果与绩效工资奖励挂钩。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下称热科院)于2006年结合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工作,探索建立院属单位绩效考评工作。2010年,全方位开展了机构、部门和个人绩效管理体系构建探索,推进分类分级绩效管理。依据机构公益属性不同设立分类指标体系,从上至下按照“院、所、部门、岗位”层次对院总体目标进行分解,院属单位和机关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包括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奖罚指标三类。院属单位的量化考核主要为综合实力提升和年度比较发展,强化院重点工作指标考核,由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对外影响、自身建设等4个一级指标组成。院绩效考评以一年为周期,年终组织评价工作。
三院绩效管理比较分析。农科院、水科院、热科院结合各自工作实际,都构建了完整的绩效管理和评价体系,共性的特点主要为:一是在绩效指标制定方面,都以科研投入、科研产出、成果转化等科研重点工作为主,同时考虑综合政务、人才建设、财务条件等内部管理职责,对单位整体进行综合评价,克服了评价局部性和片面性;二是加强过程管理,不定期开展绩效沟通,跟踪关键时点的任务目标进展情况,督促工作执行;三是强化结果运用,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合理利用绩效考核结果,与单位、部门和个人绩效奖惩挂钩,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同时,由于三家单位科研创新工作和内部管理机制各有不同,绩效管理体系也各有不同特点,主要区别表现为:一是在绩效指标制定方面,三家单位都建立了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指标体系,水科院还另设违规失职内容,采取一票否决或减分,热科院设立了奖罚指标,进一步强化了绩效指标的“指挥棒”作用。二是在过程管理方面,农科院借鉴了国外一些科研机构的做法,邀请同行专家对研究所进行诊断性评估,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三是在结果运用方面,水科院和热科院主要以绩效奖励为主,而农科院则利用评估结果进行资源重新配置,使资源向创新能力强的个人、团队和研究所倾斜,改变过去按人头平均的大锅饭模式,有效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财政资金的投入产出率。
农业科研机构绩效管理发展建议
结合农业科研创新特点、三院绩效管理实践经验,以及西方国家科研机构更为成熟的绩效管理机制,提出以下发展建议。一是建议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构建充分考虑科研单位特点,加快推进分类评价机制。根据农业科技公益性、基础性、长期性等特征,科研成果产出具有一定周期性和不确定性,建议分类分层考虑,突出科研主体特征,统筹考虑不同层级农业科研机构的实际差异,由科研机构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的总体要求,以及自身发展重点综合拟订绩效管理指标。二是建议考虑农业科技创新的重大成果导向。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不仅要提高科研产出数量,更要注重成果质量,以重大成果解决产业瓶颈、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建议考核评价主要以成果为导向,弱化过程性、事务性工作考核,以保持正确研究方向,有效落实研究任务,引导重大成果产出。三是建立绩效结果应用的激励机制。强化绩效评估结果与绩效奖金分配、岗位调整、评先、晋升、教育培训等内容的联动,多角度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单位绩效管理工作成效的提升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