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台湾杰出农民的成功秘籍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杨勇 字号:【

  农业产值占地区GDP的比重仅为1.8%,户均耕地面积只有1.1公顷,农民数量仅占地区就业人口总数的5%,平均年龄达62岁。同样典型的小农经济,同样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急速转型、城镇建设的快速推进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台湾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在扩大规模方面做更多文章,而是因地制宜地发展“精致农业”, 实现了农民户均年收入107.3万元新台币(约23万元人民币,1新台币=0.2149人民币)的较高水平。

  “精致农业”究竟有哪些秘籍?台湾农民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进行了哪些探索创新?日前,记者跟随全国十佳农民赴台交流考察团深入台湾中、南部地区,访问了宜兰县、新竹市、彰化县、南投县、云林县、台南市等6个县市的种养基地、观光茶园、休闲农场、加工工厂和创意园区,倾听十余位“台湾杰出农民”的经验分享,尝试归纳其有效做法,总结其成功秘籍,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

  秘籍一:以小取胜,在方寸空间将单一产品做到极致

  宜兰县在台湾岛的东北角,发源于中央山脉北麓的兰阳溪一路向东奔流注入太平洋,在溪水的不断冲积下,形成了三面环山、一面邻海的广阔平原。行驶在蜿蜒的公路上,只见高高矮矮的农舍和绿油油的稻田,偶有几只大白鹭落进一旁的池塘抓鱼,时间仿佛变慢,阳光、蓝天、远山和稻田,别具一番风味。

  山水相依的独特自然环境孕育出兰阳溪两岸数十家休闲农场,位于宜兰县员山乡的胜洋水草休闲农场便是其中之一。走进农场,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几栋极简风格的“清水模”建筑,矗立在大片的水草田中,不做任何额外装饰的混凝土墙虽然看起来粗糙简陋,却透出一股独特的清冷、质朴的魅力!大大的落地玻璃窗将室外明亮的阳光引进建筑内部,窗边设置了桌椅,一旁的大型玻璃缸里种植着各种水草,从天花板上垂挂下来的一个个玻璃瓶中也都是水草!

  “这就是我们的水草餐厅,就餐环境与周边的农舍截然不同,但在追求个性化的现代社会,格外受年轻人的欢迎。”农场老板徐志雄醉心于水草世界,占地5公顷的休闲农场里种植了400多种水生植物,养殖了锦鲤、鲷鱼、盖斑斗鱼等数十种鱼类,吸引了很多昆虫和候鸟休憩觅食。农场销售水草生态瓶、水草苔球、水草盆栽等文创产品,并提供自然生态解说、休闲垂钓、生态瓶DIY和风味餐饮等多种服务,让游客体验到自然生态的神奇与奥妙。

  “水草火锅、水紫苏色拉、水车前鱼羹、水草松饼、鱼腥草冰淇淋……”以水草入菜的午餐令考察团的十佳农民啧啧称奇,而这些都来源于老板的匠人匠心。徐志雄说:“水草在野外就是杂草,病虫害少、生长速度快,不用施化学肥料,因此它是健康食材。加入中药水草的冰淇淋,好吃又有疗效,小朋友气管不好,大人也可以放心让小孩吃水草冰淇淋。”

  谈起转型,胜洋水草休闲农场原本是养殖鳗鱼的鱼塘,20世纪80年代台湾的鳗鱼养殖业曾经蓬勃兴旺,后来鳗鱼外销受阻,1990年徐志雄家转向热带鱼养殖,在跑市场的过程中他感受到水草业的发展潜力,开始一边摸索研究,一边打造自己的水草世界。“刚开始种水草时,真是困难重重,台湾几乎没有水草品种及如何种植水草的信息,国外虽有关于水草的书籍,但我看不懂原文,只能看图片慢慢实践。”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水草品种及外观的需求,徐志雄将台湾原生水草包装成商品,并致力于改进培育技术。他将传统盆装改成采用珍珠片、墨石沉木、微果草片等材质样式,方便消费者放入水族箱中培养。他还引进现代化温室设施,让冬天会死亡的水草也能生长发育,通过调节产期来增加水草产量。

  从1996年到宜兰市开店销售以水草为主的生态水族箱开始,徐志雄一步一个脚印,利用经营观赏鱼、鱼饲料、水族箱等厂商的市场渠道,慢慢打开水草销路,市场占有率最高时达到台湾地区水草产品的1/4以上,并远销至亚洲、美洲、欧洲等国际市场。2001年,徐志雄回到家乡员山乡尚德村,将原来的鱼塘改造成水草生态池,客人陆续前来参观,商机逐渐浮现。2004年,徐志雄创意的“环保生态瓶DIY”荣获台湾第4届“休闲农渔园区创意大赛”农业体验DIY组第1名。2005年,胜洋水草休闲农场正式筹建。

  “如今我们一年水草销售收入有2500万新台币,经营水草餐饮收入有3000万新台币,开展休闲体验收入有3000万新台币,销售文创商品收入超过500万新台币。创业维艰,一旦决定,一定要不畏艰难走下去。如果遇到困难就换个行业,你将功亏一篑!”徐志雄说。

  胜洋水草休闲农场呈现出的“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小而暖”等特点,是台湾“精致农业”的一个缩影,他们不刻意追求农业的规模化扩张,关注的重点不在获得多高的产量,而是以精细管理和精深加工来收获利润。

  徐志雄的成功转型对考察团的十佳农民触动很大。“5公顷的休闲农场年收入能接近1亿元新台币,我们那里1公顷地正常年景纯收入也就3000元钱。”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全国十佳农民杜伟军说。鄂温克族猎人出身的他,目前经营着5000亩耕地,如算上草牧场则近万亩,但年农牧业总收入不过200万元。

  “传统农业面积大但效益低,这是我们应该认真反思的问题。”全国十佳农民,山西中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良杰说,这次考察让他看到了台湾如何从传统农业变成精致农业,变成科技农业,变成创意农业的整个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与小的关系,台湾农民这种深入钻研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秘籍二:品牌先行,点石成金的背后是科技的力量

  “台湾农业最大的特点是致力于创新,从细节出发,不贪大求全。”来自甘肃礼县,靠农村淘宝卖苹果带动千人脱贫的90后全国十佳农民康维起说起自己的感受,“出发的时候感觉轻轻松松,归来的时候感觉沉甸甸,满满当当收获的是经验、友谊和责任,台湾农民可以把鱼鳞变成化妆品甚至人造眼角膜,这是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的。”

  从平凡中创造奇迹,让康维起大吃一惊的人同样很年轻,他叫王益丰,在台湾云林县经营一家渔业合作社,率先开发出从台湾鲷的鱼鳞中萃取胶原蛋白的技术,并推出自有化妆品品牌Bio Ocean,在市场上一炮而红,人称“鲷鱼王子”。

  “胶原蛋白是女性保养品的第一选择,可以保持健康平衡、促进细胞活化、使皮肤光滑有弹性。从鱼鳞萃取胶原蛋白的好处在于,鱼类与人类没有共同的疾病,不用担心安全上的问题,不过在萃取的技术上却非常困难。”王益丰说。多年前,他注意到传统的鲷鱼加工业存在很大浪费,从鱼肉切取留下来的皮、鳞、骨头等,每个月高达100多吨却只能制成低廉的饲料。当时他就萌生一个念头,如果能有效运用这些物质,将会带来相当可观的收益。历经3年的努力尝试,王益丰与台湾国立成功大学产学合作,终于在萃取技术上有所突破,利用台湾鲷的鱼鳞成功萃取出高经济价值的胶原蛋白,点鱼成金,开发出了一系列胶原蛋白产品,包含化妆水、美白精华液、焕肤精华乳、隔离乳、面膜等,并成功外销至日本,创造一年超过2亿元新台币的产值。

  “由于是自己成立的新品牌,因此最主要的目标是在市场上建立起品牌知名度。以女性化妆品的产品特性来看,通常需使用一阵子后才能逐渐看出效果,特别是用于肌肤的产品,焕肤效果是逐渐变化的,Bio Ocean一开始的确相当困难。”在创立自有品牌的道路上,王益丰感触良多,为了提高市场知名度,他使用最传统、但也是最有效的宣传策略:大量打广告。消费者经由广告对于Bio Ocean的产品效果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对于品牌会进入到产生兴趣的阶段,经过百货专柜人员解说,进而吸引消费者购买Bio Ocean的产品。产品一旦经过试用后,便以可靠稳定的质量俘获消费者的心,通过品牌价值创造消费者口碑,散播开来。王益丰表示,尽管在打开知名度的阶段,花费了相当惊人的广告预算,但靠着产品优良质量与自创品牌的决心,已经逐渐将营销成本回收,并且还在持续获利。

  “产品的精细化、多元化和品牌化正是我们的短板。中国农业不缺产品缺品牌,消费者对品牌的依赖和信任度都非常高,当你的品牌没打出来时,你说你的东西多好多好都没用。”“鲷鱼王子”的品牌创建之路,令曾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上跟习近平总书记对话,推销贵州白酒、火腿的全国十佳农民余留芬感同身受,“我们只会做单一的产品,不会把它延伸下去,不会形成价值链条。而台湾农民将一些非常平凡的产品进行了不平凡地开发,让我们大开眼界。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台湾农民的发展理念与我们自己的产品开发结合起来。”余留芬表示,这次考察刚好在“人民小酒”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她的启发非常大,“我把这次参观考察的过程全录了下来,通过比较我们心中才能有概念,知道当我们发展起来后会是什么样子。”

  “这次考察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一课,鲷鱼就是罗非鱼,在我们那里卖1.5元一斤,而在台湾通过科技研发,可以提升几百倍的附加值。”同样为“鲷鱼王子”点赞的,还有身残志坚、带领广西博白县贫困农民养黑山羊致富的全国十佳农民刘入源。“我们农民的传统思维就是我养羊、我卖羊、拿到一笔钱我就很高兴,缺乏长远的目标。看了‘鲷鱼王子’之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我们羊的品牌文化做出来,不仅要做养殖、屠宰、深加工,还要把休闲课堂开起来,可以让小朋友来喂羊、挤奶、做奶香皂、羊肉饭、羊肉饺子,做长产业链,带动更多的人就业。”

  秘籍三:“三生”融合,用知识和体验创造价值

  没有山,没有水,面积只有1.2公顷,位于彰化县大村乡的剑门生态花果园是一家自然条件非常普通的休闲农场,但它的老板赖仲由硬是凭借自己对“生产、生态、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创新实践成功吸引了大批游客。“小时候,我们家都是种柑橘、水稻。在我要尝试转型之初,许多人也都不看好这里,因为没有天然资源,如何吸引游客前来呢?视线看出去都是水平线,没有高低起伏,也没有独特的景观;交通也不方便,都是窄窄的农业道路,甚至根本无法会车;生态资源也没有山区丰富,萤火虫又少,鸟类也不多,蝴蝶品种更有限……”赖仲由回忆说。

  为寻求答案,他努力去学习,参加当地农业改良场、农业试验所以及特有生物中心的各种培训,吸收专家的意见,赖仲由相信知识就是力量,掌握知识就掌握了成功的机会。“诸如果树栽培训练班、有机农业栽培班、生物农药讲习训练、生态解说与生态资源的运用……还有农会不定期举办的观摩活动我也经常参加,借由观摩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改善我们的缺点,更可增广见闻而触发许多灵感。”

  学习之后,赖仲由运用SWOT分析法来寻找自家农场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点,并尝试以“三生有幸”的理念来经营农场。一开始,他只是将柑橘园开放采摘,来的游客大部分都是一家人亲子游,赖仲由开始思索:“要怎么做才能满足小朋友在采果以外的需求?”他在农场中经常可以看到各种鸟类、昆虫、青蛙等,但是游客来时不一定看得到,他想到可以用影像记录下来,当作给小朋友们的解说教材。

  从此,每天天还没亮,赖仲由就来到农场守候,捕捉许多难得一见的镜头,包括蝴蝶羽化的画面,白头翁、绿绣眼育雏的过程,以及蜻蜓幼虫离开水面准备羽化的刹那,一直要等到天黑他才甘心收拾器材回家。除了辛苦外,他还必须忍受很多异样的眼光。“做这些时,左右邻居都会关心,你是不是头脑有问题,还是身体不适,才会回家种田,甚至断定你在农村绝对没有什么前途可言……”

  赖仲由将这些资料归纳、整合、分类后,制成丰富生动的教育说明卡。他想让来到农场的游客,不仅可以吃到甜美水果,还能感受到农村的生态之美并获得有趣的知识。“一只水鸟嘴里衔着一条小鱼,如果鱼头朝外就是要回去喂小鸟,如果鱼头朝内就是要自己吃的,是不是很有趣?”

  为了营造特殊的景观,赖仲由运用嫁接的方法,将橙子、金桔椪柑、柠檬等接在砧木上,令原本只长一种柑橘的果树长出多样的水果,他还建立了周年生产体系,使农场四时有花、四季有果。为增加旅游的附加值,他研发出金枣膏、金桔汁等柑橘相关产品,还把农场周围的三合院、庙宇、古屋串联成旅游线路,带游客去了解当地特有的文化。“农村不论衣、食、住、行、乐都与大都市不同,有些游客对美化居家生活有兴趣,有些游客对如何种出香甜可口又安全的果蔬有兴趣,我们都会针对他们的需求给出指导和建议。如何在短时间内让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并引起他们的兴趣,这是我们经营者必须思考的核心问题,这也是能赚到钱的地方,这就是利用知识来创造价值!”

  “农业是人类生活永远脱离不了的产业,人只要活着,就离不开生产、生态、生活的范畴。解说可以让游客深入认识农村的美,解说可以帮助农产品得到销售的机会,解说可以认识很多朋友让游客还想再来,解说可以创造许多人美好的回忆……”赖仲由把自己的农场定位成人们满足基本需求后,寻求心灵故乡的一个地方。他自豪地说:“您只要给我6个钟头,我可以给您一辈子的感动!”很多游客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回去后寄来卡片,形容赖仲由“你是我的眼”。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赖仲由的魅力令人折服,在台湾一路走来,我们发现对农业孜孜以求、深入探索的不只是赖仲由一人。“我们考察的这些地方,每位农民都特别会讲故事,农耕文化的讲解做得特别精细,表达得特别清楚,故事引人入胜,一个简单的电石竹筒炮就能让我们心甘情愿地站在那里听一个小时,好几位农民出了书,有专著,专业知识讲解的精彩程度不亚于科学家,真是出人意料。”来自江西的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代表、全国十佳农民雷应国说。

  “休闲农业是农业转型的一大方向。台湾农民在这方面善于用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效益,而我们投资休闲农业的成本却很高。通过这次考察我大有收获,参观的几个休闲农场给我的启发很多,他们能够做到寓教于乐,吸引了很多学生,而且通过多年努力把产品做到了极致。回去后,我准备借鉴他们的模式,利用自己现有的资源,开发学生市场,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农产品是怎么来的,每一粒粮食都是来之不易的,从小就让他们认识到作为一个农民不是一个低贱的职业,做得好也可以得到社会的尊重。”曾接受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颁奖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接见的全国种粮大户、十佳农民阳岳球说。

  考察交流中,台湾杰出农民对大陆近年来在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大型农机装备上的长足发展敬佩有加,十佳农民代表则对台湾农民的品牌意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以科技创新、组织创新、业态创新来不断提升经营效益的理念和台湾农会组织在引导、支持、服务农民方面表现出来的强大能力羡慕不已。

  “台湾农村的发展阶段从某个角度来看是我们未来可能要遇到的,台湾农业的经营方式和发展理念是可以借鉴的,台湾杰出农民的精神风貌、务实作风和格局境界,是值得我们大力学习的。”考察结束后,全国十佳农民代表纷纷表示要见贤思齐、奋起直追,要将这次交流学到的经验融入自己的事业,要在乡村振兴的历史大潮中有更大的作为,要为我国农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