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说恰逢其时,这是继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我们党在农业农村发展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飞跃,是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的总纲领和中心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行动,必将引领新时代农村改革发展加速前行。笔者以为,要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突出十个重点。
农业产业要优化。农业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农村发展的第一要务,因此,必须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坚持走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路子,在保障基本口粮安全的前提下,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农产品,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要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大幅度提高优质农产品比重,引导特色杂粮进入餐桌行动。要以产地环境、农业投入、生产技术、质量要求、包装储运等为重点,健全农业标准体系。要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结合起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求链、完善利益链,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农业的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产业兴旺的现代乡村。
基础设施要先行。扎实推进农村补短板工作,农村影响乡村振兴的真正短板是基础设施。必须着眼基本面、不撒胡椒面,深入推进农村补短板惠民生行动。将所有补短板的项目精准到每一个村、每一个社,全力推进水电路“三个小康”工程建设。一是小康水工程建设。以建设安全有效、保障有力小康水为目标,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农业灌溉能力、改善农村水环境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小型水利灌溉工程、水生态治理工程,农村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条件得到全面改善。二是小康电工程建设。以建设安全高效、稳定可靠小康电为目标,以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推动农村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完善配电自动化装置,特别是要完成深度贫困乡镇以及农村中心村农网改造,基本实现农村安全高效、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三是小康路工程建设。要致富先修路。要以“组组通硬化路”为目标,实施行政村和自然村未通畅村民小组通畅工程,推动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向村社、院落延伸,畅通交通“最后一公里”。拓宽农村道路,可行车、错车、停车。实施村社便道平整、硬化建设,实现人行便道“院院通”,村民上街串门“晴天不扬灰、雨天不湿鞋”,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问题。建立“政府主导、分级负责、以县为主、群管群养”的管理养护机制,完善管理养护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农村公路功能优良、安全通行、持久使用。
绿色发展要优先。要建立绿色发展稳定投入机制,农业项目资金要由产业发展扶持向绿色清洁生产引导转变。全面贯彻“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加速生物农药、绿色饲料推广运用。加大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力度,开展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创建。积极开展畜禽粪便还田、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处理等试点。探索创新生产跟踪机制,建立生产台账,从源头管理好农业投入品,过程中实施清洁生产,末段抓好畜禽粪便、秸秆、农膜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全程无死角推进清洁生产和加强污染防治。对农业生产过程及投入品“来路”进行全程监控,对农产品的“去路”进行密切跟踪。要建立清洁生产督促考核机制,把农业绿色发展纳入目标考核,加强跟踪评估。
人居环境要改善。坚决打好农村环境污染整治攻坚战,对禁养区的畜禽养殖场实施关闭,全覆盖的配置农村生活垃圾收储设备,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把堵与疏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循环效益农业,把畜禽粪便的收集处理与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结合起来。一是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加快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农村清洁工程,开展清垃圾、清污泥、清乱搭乱建等集中专项整治,探索建立村级保洁员制度,建立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形成“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统筹垃圾处理模式。二是推进厕所革命。实施卫生厕所改造工程,加强农村厕所改造,推进人畜分离,防止疾病发生。三是村庄风貌建设。首先以骨干交通沿线为重点,实施农村房屋风貌改造,突出乡村特色,注重文化传承,不搞大拆大建,塑造乡村风貌。推广农村民居标准图集,开展类型多样的农村民居改造,使房屋整体结构与周边环境融洽、与周边景观协调。改造整治农村危旧房,做到无残垣断壁、棚舍倒塌等现象。
乡村治理要见效。乡村治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结合起来,探索推进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一要坚持以自治为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重点是选好配强村支书,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发展农村协商民主,强化村务公开,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按照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制定落实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健全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把村级事务的决策权交给群众。二要坚持以法治为保障。坚持全面依法治理,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持续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依法治事、依法管事、依法办事水平。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村级治理工作机制。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引导和支持农民群众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理性表达合理诉求。三要坚持以德治为引领。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坚持依法治村和以德治村统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全面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通过不断夯实乡村治理的思想道德基础,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长治久安与文明和谐。
农村文化要繁荣。繁荣农村大文化,就要切实解决事关农民的最切身利益的问题。首先是要让农村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切实解决好义务教育城乡差距大、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等问题。二是要解决农村文化活动“缺人”、在岗人员“专干不专业、专业不专干”等问题,调动农民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农民积极参与进来,配套建好农村书屋、农村文化广场,培养农村文化艺人,组建农村传统文化工作队,引导村民忙时从农,闲时从艺,丰富群众性文体活动,结合传统节日和农闲时间,举办农民乐于参与、老少均能参加趣味性、劳动性、民风性文体活动。三是要把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为村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要支持社会办医,出台强硬监督机制,确保农村医疗卫生不坑农。要积极探索中西医疗结合,支持民间医生获得从医资格。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改革,实行城乡一体均等化医疗卫生服务,开设医疗扶贫下乡活动,引导村民预防重大疾病,养成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
基层政权要牢固。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原则,始终把农民群众置于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地位,立足于促进农民群众的全面发展,依靠农民群众促发展,发展成果由农民群众分享。要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创新党组织的管理制度,创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社会管理制度,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管理的需要。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处理好各种复杂的矛盾,协调好各方利益,维护好社会稳定。要广开渠道,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村级政权建设和治理中来。要深入改革,建设服务型基层政权组织,只有不断深化改革,革旧鼎新,建设服务型基层政权组织,才能实现通过村民自治来实现基层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基本职能。要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农村要贯彻与实施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个环节,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权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与机制保障,不断完善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之基,推进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互联网要全覆盖。以建设“广覆盖、高速度、重服务、惠三农”小康讯为目标,以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条件和提升农村地区网络服务质量为重点,实施“光纤入户”工程,加快推进光纤网络由行政村向自然村延伸覆盖,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有线、无线、卫星一体化建设,打造天地一体、互联互通、宽带交互、智能协调、可管可控、覆盖全市城乡的广播电视融合传输网体系。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推进信息技术与农民生产生活、农村公共服务、农村社会管理的深度融合。
农业机械要普及。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大力普及农业机械化。要以短板机具、高端产品、智能装备为主攻方向,全力推进农机化科技创新,大力增加高效、节本、绿色、智能机械的有效供给,提升技术集成配套和推广应用水平。要改革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方面的规划建设目标、工程设计标准、建设施工规范,做出“宜机”制度安排,推动耕地宜机化整治建设,使土地由小变大、由乱变顺、由坡变梯,田成方、地成块、渠相连、路相通,创造良好“宜机”条件。要培育服务主体。积极培养农业机械驾驶操作能手、维修能手和经营能手,培养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带头人。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进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托管服务、租赁经营、机器维修等农机社会化服务,切实提高主要作物生产的专业化程度。
农村改革要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注重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从而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生产。这“三大体系”是新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任务和抓手,也是关键。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紧密围绕构建这“三大体系”来进行。要把乡村振兴战略放在发展农村生产力上,没有农村生产力的第二次解放,就不可能有乡村振兴。必须坚持以“三变”改革为切入点,把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盘活集体资产、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壮大规模经营、发展品牌效益农业、促进农业“接二连三”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要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扩大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改革试点,深化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推进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推进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探索建立市级农业补贴评估机制;加强农村产权抵押和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融通体制,扩大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和种养殖收益保险改革;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培育农村流通主体,创新流通业态,健全完善流通体系;实施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维护机制,探索水利设施建设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森林认证和碳汇交易试点,全面启动国有林场改革;开展贫困区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建立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退出机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