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安徽池州乌沙镇长江岸边发生溺水事故。6名青少年到江边游泳,其中4人下水不久发生溺水。据政府公告介绍,事故发生水域地形复杂、水流湍急,离最近的村庄有1公里左右,平时人烟稀少,已树有警示标志。
尽管近年来社会各界大力宣传防止溺水,但相关案例尤其是农村青少年溺水事故还是屡见不鲜。悲剧一再上演,这些孩子的离去,不仅给他们家庭带了无尽的悲恸,也让社会不断反思,为何农村儿童溺水屡屡发生?到底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溺水事故?
首先,必须坚持加强防溺水宣传教育。除了日常的安全防范宣传教育以外,还应创新宣传教育方法,建立一个从学生到家长,从学校到家庭,从社区、街道到社会,从陆地到水体的宣传教育网络,并充分开展防溺水情景教育和体验式教育,让孩子们对溺水事故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对防溺水宣传教育入心入脑,形成安全防范的意识和习惯。农村地区野河野湖众多,家长防范意识相对淡薄,更应加强防溺水宣传教育。
其次,要善于抓住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有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溺水事故都发生在城郊接合部尤其是农村地区,而受害者中的留守儿童也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一方面,农村的水域面积更大,管理更松,往往也缺少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警示标识。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缺乏成人保护,代替外出打工父母的临时监护人,尤其是老年人往往自顾不暇,很难时时刻刻关注到孩子的去向。因此,防范溺水的主战场还应在农村,除了在水域外加设防护、隔离设施外,还可组织专人到水边巡逻,与留守儿童及家长建立“点对点”的联系。
最后,还要变堵为疏,为农村孩子们创造安全的亲水环境。溺亡之所以成为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第一杀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是许多农村中小学生缺乏安全的亲水环境,为了消暑只能私自到野外游泳,导致溺水悲剧发生。因此,各级政府在顶层设计中不妨拿出专项拨款,支持农村地区建设简易游泳池,或者寻找条件较好的水域建设天然泳池,加以改造并聘请水性好的大人担任救生人员。当孩子有了更多选择,他们去野泳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河南省内乡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