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粮食生产“粮食”——记“土壤营养师”张书会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陈丽娜 字号:【

  6月中旬的一天,张书会接到了河北省农垦副局长杜亚洲的电话,说是宁夏农垦要来他这儿考察取经,还想邀请他去宁夏建厂!面对这主动伸出的橄榄枝,他更加坚定了做有机肥的信心。作为土壤的营养师,有机肥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这是张书会最开心的事儿。

  从2012年成立润雨肥料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做微生物菌剂到逐步扩大规模、创新方法推出氨基酸生物液肥,这个55岁的燕赵汉子矢志不渝,一直在市场上摸索前进。

  只为找寻儿时的味道

  近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升级:渴望安全优质的食品,渴望绿水青山的生态,渴望充满活力的土壤。

  张书会的创业,起源于一份向往,更起源于一份责任。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张书会,在外人眼里是个成功的商人。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生产不锈钢、从事装修行业的他,早早地便离了农发了家。然而年已不惑的他却总觉得生活少了点什么。

  “小时候在村里吃的水果蔬菜都很好吃,这几年吃啥没啥味儿。”小时候虽然有人“吃不饱”肚子,但也“吃不坏”身体。让人们吃得放心,让养育自己的土地恢复原始的活力,张书会一想到这些就心潮澎湃。作为从农村里走来的成功企业家,他决定要主动做些什么。

  201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张书会从一位朋友那里听说了微生物菌剂的概念,了解到这种菌剂能够降农残,解药害,是天然绿色的肥料。他怦然心动,决定跨界去生产微生物菌剂。

  他的想法立即遭到了一家人的反对。“现在不锈钢的生意这么好,每天坐着喝茶也能挣个百八十万元,你能保证做肥料也这么挣钱?”家人的反对他无力反驳。就连相关领域的农业专家也劝他不要做,农业风险大,投资周期长,跟工业品制造可不一样。“我当初做不锈钢去南方市场考察的时候,别人也认为我是痴人说梦,最后我还不是做成了。只要我下定了决心,谁也改变不了。”

  张书会认准了有机肥的方向,决心干出名堂。

  没有技术,他请来化工领域的科研人员和退休专家;没有场地,他在原来的不锈钢工厂里腾出车间;没有员工,他招兵买马建起队伍。化学专业的王自强从2012年起就跟着张书会做有机肥,他对菌剂的生产技术了然于胸:“我们的微生物菌剂都是用纯净水生产的,加入食品级葡萄糖、红糖、牛肉膏、蛋白冻、乳酸菌等。可以说,我们的菌剂是可以喝的,公司大多数人都喝过。”

  2011年以来,为了推广应用“润雨菌剂”,验证肥料的效果,他派出几十个业务员在全国各地找试点,做试验。试验涉及了河北、辽宁、山东、内蒙古等21个省(市、自治区),试验品种包括芹菜、黄瓜、大蒜、西瓜等60多种蔬菜瓜果。多地多种蔬菜的试验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份份试验报告让张书会吃了定心丸,这菌剂看来可以做。

  “种养循环就缺这一环”

  2015年以前,位于石家庄晋州市小樵镇西旺村的双鸽美丹养猪场门口经常围堵着许多周边村民。养殖场每年的沼渣沼液直接排到周边,没有得到有效处理,臭气熏天,惹得村民们不断上访告状。

  双鸽的老总为这事儿焦头烂额,在一次开会遇到张书会后,得知他是做有机肥的,就问他能不能把沼渣沼液也变成有机肥。得知这一情况后,张书会动起了脑筋。对于养猪场来说,沼渣沼液是烫手山芋,对于张书会来说,这可是有机肥的原料啊!两人一拍即合,约定:养猪场把每年的3万吨沼渣沼液免费提供给张书会。

  要把现成的沼渣沼液变成无害营养的有机肥并不是易事儿。张书会告诉记者,看似有机的沼渣沼液往往重金属含量超过国家肥料标准,长期直接还田利用容易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并且,沼渣沼液还含有大量病原体,可以随渗透污染地下水体。同时,沼液仅氮、磷含量偏高,长期施用造成氮、磷富集而导致土壤板结和肥力失衡的现象日趋凸显。

  经过二次发酵、杀菌、加入营养物质、再发酵等环节,张书会的科研团队解决了这一问题,在获得专利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润雨水溶肥”。依托养猪场,2015年,张书会在晋州建起了分公司,年生产能力3万吨,可覆盖农作物30万亩次。“既解决了养殖场的污染问题,又实现了绿色农业,这个种养循环就缺我们这一环!”张书会总结道。

  病死畜禽也能做肥料

  晋州工厂的成功使得张书会更加看好这一模式,2016年5月,他把这一模式复制到了张家口。利用旗帜婴儿乳品有限公司规模化养殖场的沼渣沼液,他成立了张家口分公司继续生产水溶肥和复合微生物肥。

  旗帜公司稳定的沼渣沼液来源并没有让张书会止步,他从成功中,琢磨出了“道道”,那就是“问题导向”和“技术领先”。市场和社会的“问题”,是企业存在的土壤;自主技术研发,领先国内外同行,是企业发展的羽翼。迎着“问题”上,向着“技术”生,张书会认为做企业就是要敢想敢干。

  2016年,他听到消息,说是国家要对病死畜禽严加监管,不能随意处理。当时,养殖场对于病死畜禽的处理方式无外乎三种:掩埋,焚烧,高温溶解。掩埋占地大,易滋生病菌;焚烧严重污染空气;高温溶解投资大,耗能高。有没有一种方式既能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又能把病死畜禽转化为有机肥?

  张书会的设想在河北科技大学化工学院李国庭教授那儿得到了肯定。“我们有能力做,之前已经有了好几年的相关科研基础。”李国庭告诉张书会。以前李国庭的科研团队用动物毛发做过氨基酸肥,这次把整头牛无害化处理完全转化为氨基酸肥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就试验成功了。李国庭介绍,这种“病死畜禽尸体催化水解成氨基酸生物液肥”技术已经申请国家专利。“今年估计专利申请就快批下来了。”张书会对此充满信心。

  有了技术成果,张书会立马在张家口分公司建起了生产线。病死畜禽经过冷冻、切割,投入密闭的反应釜,加入高效化尸液,在60℃~90℃温度下经过杀菌,油脂分离,不到两个小时,一头病死牛就变成了安全可靠的氨基酸液肥和工业油脂。这项技术解决了旗帜公司处理病死牛的难题。张书会介绍,2017年底这条生产线运行以来,平均每天能处理6头牛。生产的氨基酸液肥很快就被张家口种植马铃薯的公司消化了,覆盖面积达到10万亩次。“附近的现代牧业公司也打算找我们合作,让我们帮忙处理病死牛。现在我们只有一个容量3吨的反应釜,不够用。我计划今年再建一个5吨的反应釜。”张书会告诉记者。

  开发有机肥新品类张书会自信满满,但是谈到有机肥市场的开拓,他直言自己曾走了不少弯路。单家独户的小农户往往很难接受有机肥的高价格,种植大户或者农业企业相对容易成为买单者。“跟化肥相比,有机肥成本高,见效慢。但我始终坚信有机肥的未来没有问题。就像人喝中药一样,有机肥的作用需要一个过程。”

  肥料是粮食的“粮食”,要想产良心粮,就得施良心肥。张书会谨记这一点,有科技做支撑,有政策做引领,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拥抱有机肥的春天。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