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新趋势 健康农业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胡桂芳 字号:【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必须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近年来,各地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如安徽省太湖县与中国农村杂志社合作开展了健康农业试点,江苏、陕西、甘肃、黑龙江等地先后开展了生态健康种植、健康养殖、高寒地区中医农业等试验。健康农业——这种以安全、营养、健康为内在特征的农业新理念、新业态,正以其光芒四射的活力,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我们认为,发展健康农业,是新时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人民增寿,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健康农业势在必行

  健康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多年来,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也造成了农业资源承载超限,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弊端,带来了农药残留、激素滥用、土壤污染和酸化、微生物减少、地表水污染等问题,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解决之道何在?就是要破除动物、植物“二维农业”传统思维桎梏,树立“植物生长—人和动物转化——微生物循环”的“三维农业”思维,重视开发微生物(尤其是微生肥料、饲料、燃料、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大力发展长期被忽视的微生物农业。利用微生物的繁殖生产能力,生产人类及动植物所需的安全营养产品,科学地减少大化肥、大农药的使用,有效解决石化农业的痼疾,重构稳固的自然循环链,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人类幸福安康。毋庸置疑,这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和出路所在。

  健康农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目前我们的农业发展状况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这一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管改革要求很多,但最突出、最重要的就是要绿色、安全和放心。现阶段消费者购买农产品和食品时,普遍担心买到不安全、不健康的产品,普遍青睐健康农产品和食品。据调查,消费者网购食品中,有机、健康食品达到42%;奶制品、进口食品占37%;生鲜食品、地方特产为21%。这要求我们必须把农产品和食品的安全与健康摆在第一位。党的十九大报告号召,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这是当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农业结构调整千条万条,如果这一条解决不好,就不算成功。我们必须按照十九大精神,以强烈的使命感和历史担当,大力发展健康农业,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健康的农产品和食品。

  健康农业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宣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强调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其中的健康产业,不仅包括卫生与保健产业,也包括为城乡人民提供食物、穿衣用品原料以及休闲旅游的农业。因此,人民要健康,农业必须健康,农业要成为有利于人民健康的产业,农业健康化的程度因之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识。大力发展健康农业,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要求十分紧迫。

  健康农业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我国城乡消费者对农产品和食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当前对食物的消费需求是既要吃得安全,又要吃得健康,把品质放在第一位。在这一强大内需驱动下,绿色农业、功能农业出现加速融合趋势,这一趋势就是健康农业,有专家将称之为“后现代农业”,其基本特征是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善用科技,追求种、养、加等链条实现自身的循环发展,以期实现农业生态化、营养化,满足人们的多功能需求。这说明,健康农业使农业发展开始进入了新的阶段。

  发展健康农业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呼唤,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迫切需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健康农业的几个重点

  健康农业的发展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构建农业健康的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土壤、水和空气等环境要素,是健康农业的本源。发展健康农业,必须按照绿色发展理念,重点抓好空气、土壤、水污染的防治,抓好绿色植保、绿色防控,强化健康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近年来各地开展的农业“两个替代行动”试点(农业生物农药、物理防控替代化学农药、除草剂;有机肥替代化肥),从健康投入品入手,改善农业健康环境,让绿水青山产出安全放心农产品,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

  发展健康农产品。农产品是农业生产的终极形态,是直接为人类提供生存、健康的必需品,来不得半点含糊。2016年8月,农业部党组明确提出,着眼于“大健康”,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人们提供更多放心健康农产品,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贡献。这是农业农村部门第一次提出“健康农产品”的概念,标志着其指导农业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这将载入我国农业发展史册。在发展健康农业过程中,要突出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等,严格认证管理和认证后监管,立足打造健康农业品牌,推进这类产品生态化、特色化、营养化、高值化。

  发展食药用菌产业。食用菌富含高蛋白、低脂肪,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兼具肉类和蔬菜特点,被誉为21世纪的保健食品。目前我国食用菌人均消费为60克,而营养专家认为每天人均应该消费250克以上,可见我国食用菌生产、消费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而食用菌中的药用菌资源开发尤其重要。我国有香菇、银耳、灵芝、桑黄、蝉花、牛樟芝等100余种药用菌,开发潜力巨大。近年来,安徽金寨县致力开发特色药用真菌资源,将小小药用菌,培育为百亿大产业。食药用菌开发,将成为我国健康农业的精彩篇章。

  开发食药同源产品。发展中医药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已走进183个国家。而防止“病从口入”是人类的共同命题。利用食药同源农产品和食品对不同体质类型进行功能调节,从食品源头上通过一日三餐预防和辅助治疗各种疾病,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安徽农大宛晓春茶叶团队关于黄大茶具有显著降血糖功效的研究成果在英国《科学报告》期刊发表后,不到两年,霍山黄大茶即由每斤二三十元飙升至一两千元,足见食药同源农产品的魅力。发展健康农业,要把食药同源食品开发提上重要位置。随着现代高科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药食同源的功效将愈加突显,其产业发展展现出光明前景。

  发展道地中药材。中药材种植是中国传统农业重要内容,更是中医药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中药材必须立足资源禀赋,按照“优质种、原产地、重传统、高科技、标准化”的思路,发展特色道地中药材生产,真正让中药姓“中”、汉方归“汉”。同时,还要推进道地中药材生产与产业扶贫、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和康养小镇建设相结合,培育和发展中药材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弘扬光大中医药传统文化。

  开发微量元素农业。富含微量元素的农产品,对大众健康十分有益。以硒为例,它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生命活化元素”,缺硒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严重者易引发心脏病、癌症等。我国缺硒地区占72%,其中29%严重缺硒。营养学家认为,我国人体每日适宜摄入量为60~250微克。而中国人目前摄入量平均仅为40微克。近年来,我国已有100多个县开展以硒为主的微量元素农业试点。实践证明,不仅具有长远效益,能消除因缺乏微量元素引发人体机能的“隐性饥饿”,使人民增寿;更具有眼前效益,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据预测,2020年,全球将推出80~100种以补充微量元素为特征的功能性农产品,到2030年,这种产品产值将占农业总产值的10%,2050年将达到50%以上。利用生物营养强化技术补充微量元素,使农产品提质增值,将是健康农业发展的一片蓝海。

  发展休闲和养生农业。农业除了提供食用产品外,也需要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愉悦身心的农业产品,满足人民对非物质幸福的追求。现在,“徜徉绿水青山,寄托乡思乡愁”渐成时尚。强劲的需求带来了休闲、观光、游学、康养等农业新业态蓬勃兴起。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我们要因地制宜,精心规划和建设各类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康养庄园、农业公园,为人们提供颐养身心的休闲养生好去处。

  发展智慧农业。智慧农业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综合应用,实现精准施药、施肥、用水,节本增效;同时减少人与动植物和产品接触,避免外来污染源,实现清洁化生产和管理,有利于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我国立体种植、养殖迅速兴起,各地出现了8~15层的高楼养猪,全程清洁化、智能化控制。随着数字化时代到来,农业机器人研发和应用步伐加快,智能化健康农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时期。我们必须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智造农业,让健康种养植入集约化、规模化生产。

  发展健康农业的几点建议

  加强研究与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健康农业尚处于萌芽阶段,社会认知度低。同时传统农业生产理念、生产方式、生产习惯根深蒂固,影响制约着健康农业发展。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科研单位和地方将健康农业列入软科学课题规划,组织研究攻关、编写出版健康农业书籍、媒体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农业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和专题、编写发布健康农业发展报告、组织编写典型案例和培训教材,将健康农业纳入各级党政干部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各级乡村振兴讲习所培训内容。

  研究制定规划,加强科学引领。建议国家层面由农业农村、卫生健康部门牵头协调,研究制定健康农业发展规划。在制订各级乡村振兴规划时,要将健康农业发展纳入其中。将健康农业列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年度计划,相关部门制定专项规划或实施方案。市县农业农村、卫生健康部门,从实际出发,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制定健康农业发展计划并有效实施。

  加强分类研究,制定相关标准。重点开展健康农产品和食品类的研究,制定产品标准、生产规程、储运包装标准,科学指导实践。要廓清药用菌产品、食药同源产品、功能性农产品类的内涵,厘清其与一般农产品、食品的关系,改变名称五花八门、概念混乱、长期“有品无标”等状况。要以标准为引领,培育区域性、行业性和企业健康农业品牌,唱响中国特色优势健康农业。结合中医药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中国特色食药用菌、食药同源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系列品牌的推广,推动中国药膳及健康饮食文化走出去。

  坚持抓点示范,典型引路。坚持典型示范,树立标杆,引导发展。要分层次分类型培育典型,包括重点建设一批健康农业示范县、示范区、示范园,建设一批健康农业主题农场、特色庄园,建设一批健康农业特色小镇、农业田园综合体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聚集各类要素,增强发展保障。发展健康农业,需要各类要素集成投入,扶持和培育健康农业新业态。体制层面,建议针对健康农业涉及多领域、多部门现状,设立部级和省级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健康农业的统筹协调,合力推进。机制层面,突出解决健康农业面临的人才缺、科技弱、政策法规不配套等问题。采取“挖(挖掘专门乡土人才)、引、培、留”并举方式,以人兴业,高校、职业学校要设置对路专业。科技创新应着力解决健康农业多元、复杂的科技需求(软件如标准、规程、技术集成、模式提炼等,硬件如多品种、全过程、全产业链的设备研发和改进、集成等),高度重视和推进“互联网+健康农业”的研究与应用。加强健康农业政策法规建设,研究解决产业痛点,依法护航健康农业发展。

  (作者系安徽省农业经济学会会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