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于2018年9月3日至4日举行,此次会议主题为“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中国同论坛非方成员领导人齐聚一堂,共商新形势下中非合作大计。农业作为中非合作的重要内容,受到各方热切关注。中非农业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非方对于农业合作有哪些期待?近日,本刊记者连续走访了部分非洲国家驻华大使。
乌干达驻华大使克里斯帕斯·吉永嘉
中国人为乌干达带来了稻米
乌干达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可以追溯到古丝绸之路时期。中国与乌干达农业合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合作顺畅,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框架下,由FAO、中国政府和乌干达政府三方共同组织实施了《中国-乌干达农业多边“南南合作”项目》,中国选派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赴乌干达实地开展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活动,并鼓励中国企业投资乌干达农业,共同提高乌干达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
乌干达与中国的农业合作在两个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一个是水稻的种植和推广。乌干达人原来是不吃大米的,是中国人为乌干达带来了稻米。现在,大米在乌干达及非洲很多国家都很畅销,很受欢迎。这有利于乌干达和其他非洲国家解决粮食安全问题。2016年,四川科虹集团在乌干达建立了占地5000亩、总投资金额2.2亿美元的中乌农业产业园,主要开展大米种植、畜牧养殖、谷物加工和农业技术培训等工作,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提高了我们粮食生产能力和标准化水平,有利于乌干达的经济转型。
另外一个取得良好成效的方面是水产养殖。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中国和乌干达围绕如何更加高效地生产鱼苗、如何更好地生产鱼饲料等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乌干达境内有五大淡水湖,其中的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淡水渔业资源非常丰富。当前,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示范园区,建立自己的罗非鱼养殖基地。现在我们已经引进了海南海口和广东茂名的公司来乌干达投资,还邀请了中国的专家到乌干达考察,为我们带来专业化意见和发展机遇,通过合作大幅度提升罗非鱼和其他鱼类的养殖规模。
对于即将到来的2018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我充满了期待。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峰会,意味着中非合作上升到了新阶段,开启了新征程。在这个阶段,乌干达愿意加强与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仅包括农业,也包括经济贸易和人文交流。
刚果(布)驻华大使丹尼尔·奥瓦萨
在非洲大陆开展农业革命势在必行
1964年,中国和刚果(布)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半个世纪以来,两国人民亲如兄弟,结下了真挚友谊,两国关系始终健康稳步向前发展。在农业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国就派遣农业专家前往刚果(布)贡贝农场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其恢复生产。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刚果(布)建立了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中国农业专家带去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指导培训当地农民,提高其生产能力,促进了刚果(布)的农业发展和两国之间的农业合作。2016年,萨苏总统与习近平主席签署了一系列的双边合作文件,这其中就包括加强两国之间的农业合作。
在刚果(布)全国约1000万公顷的可耕地面积中,得到农业开发的却仅占10%,国内农产品也基本依赖进口。刚果(布)农业发展最主要的限制因素在于人才、机械、科技和资金,这应该也是很多非洲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我认为,在非洲大陆开展农业革命,势在必行。农业也是一个开放的领域,刚果(布)欢迎中国政府和企业在刚投资,为我们带去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当然,为了吸引投资,我们政府也采取了设立经济特区、进口农业机械免关税、保护外来投资者等种种措施。
中非合作论坛已经成为中非之间的一个常态化的合作机制。本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是第三次国家元首层面召开的论坛,还将有三个国家第一次加入,规模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更重要的是,在这次峰会上,中国和非洲各国的元首会就“一带一路”的相关主题进行交流探讨。毫无疑问,刚果(布)将积极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2063年愿景”高度契合,为中非互利共赢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也为中非合作勾画出更为广阔的蓝图。这些都将为中非合作论坛机制注入新的活力,将中非合作打造成为国际合作的典范。
坦桑尼亚驻华大使姆贝尔瓦·凯鲁基
许多农作物产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赤道以南,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农牧业人口占全国人口90%以上,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稻米、木薯等,主要出口咖啡、棉花、茶、剑麻、腰果、丁香、烟草。
农业是坦桑尼亚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其中,有75%的GDP都是从农业来的。在坦桑尼亚同中国的双边合作中,农业被放在了一个非常突出和优先发展的位置。在与中国的农业合作中,我们受益良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坦桑尼亚的许多官员都在中国接受过培训,得以学习到中国农业先进的技术。二是坦桑尼亚一些部门与中国有着农业科技方面的合作。比如,与位于海南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就有不少合作项目。三是中国在非洲建立了一些农业示范中心,农民们可以跟着中国专家学到很多先进的农业知识,坦桑尼亚便是受益国之一。通过这些示范中心,坦桑尼亚的农民学到了很多水稻种植技术。通过这些帮助,坦桑尼亚许多农作物产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水稻的产量平均提高了两倍,农产品销售到了越南、印度以及中国等国家。也因为产量的提高,许多农民都摆脱了贫穷。
中非农业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中国同坦桑尼亚的农业合作成效是一致的。过去,许多非洲国家的农业人员都接受过中国包括短期、长期、硕士项目甚至是博士项目等各种农业培训,他们学成之后回到非洲,为各自国家作出了非常杰出的贡献。当前,非洲许多国家农产品出口量都大大增加。20世纪90年代时,非洲对中国的出口量只有10亿美元,而到2016年达27亿美元,涨幅超过了100%。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对于非洲摆脱贫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值此峰会,希望中方企业能够走出去,到非洲同当地企业合作,生产出足够多的食物供非洲人消费,并且将这些农产品销往世界,因为全世界60%的未开垦土地在非洲。
津巴布韦驻华大使保罗·奇卡瓦
中国的先进农业技术帮助我们走向现代化
津巴布韦是一个农业国家,农业是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中国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农业国家,约有世界上22%的人口,可耕地面积巨大。因此,两国的友好双边关系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提出,为非洲发展提供600亿美元资金,其中很重要一部分就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津巴布韦从中获益良多,因此,我对中国十分感激。我想强调的是,农业是中非以及中国与津巴布韦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支柱,中非的确就像习近平主席所说的,“是好伙伴、好兄弟、好朋友”。
我认为,两国在未来还有十分巨大的合作潜力。2016年,津巴布韦是整个非洲大陆上对中国出口货物最多的国家,占到了整个非洲对中国出口额的21.33%。津巴布韦幅员辽阔,几乎可以种植一切农作物、养殖各种动物。农业是津巴布韦最大的就业来源,津巴布韦绝大多数人都从事农业活动;农业也是津巴布韦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我们在与中国的农业合作中,还有很多机会有待开拓,比如投资、农业现代化、加工及市场等方面。在农业设备供应上,从2000年到2016年,津巴布韦从中国进口了约两亿美元的农业设备,来帮助津巴布韦的农民。我们还进口了一些化肥和农药,使农作物能够更好地生长。此外,我们与中国在科技方面也有许多合作。津巴布韦是拥有中国农业示范中心的国家之一,中国专家带着先进的农业技术来到非洲国家、来到津巴布韦,帮助我们实现农业现代化。
津巴布韦乃至非洲面临的共同问题是,缺少资金、资源和市场,需要优质种子、现代化设备等,而非洲的优势是可以种植健康安全的有机食品。目前非洲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一是加强研发、科技以及农业技术方面的交流;二是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能力;三是解决农产品的储存问题;四是农产品的市场化营销。即将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能够深化中非在农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这种合作符合中非长期的利益,希望中非之间的农业合作能够超越这代人的范围,在未来能够实现更加广阔的发展。希望未来中国人能够接触到非洲生产的农作物,而非洲人也能够使用中国的各种农业设备和科技。
(本刊记者陈丽娜采访整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