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关注四个问题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魏琦 金书秦 字号:【

  农业绿色发展更多要依靠县级及以下的基层政府和部门抓落实,基层人力物力有限,如果头绪过多,容易出现跑偏甚至不落实。

  农业绿色发展不仅涉及农业、农民、农村,还涉及消费和投入品等各个环节,需要各个部门全面系统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农业绿色发展已经从理念转化为实践,取得了良好开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巩固已有成绩的同时,迫切需要深刻认识和科学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更大成绩。

  农业绿色发展开局良好

  首先面源污染攻坚初见成效。2015年,农业部出台了《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不到3年的时间,已经取得明显进展。化肥使用量增幅明显缩窄,接近零增长。农药使用量开始减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水平不断提高。其次打造了一批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样板。2015年,农业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明确提出要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2016年这项工作正式启动,全国共有100多个创建主体,2017年经农业部等八部门认定,对首批40个符合条件的创建主体授牌。再次取得了一批制度成果。一是制修订了一批法律法规。2014年正式生效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是农业污染治理领域的第一个全国性法规。2014-2017年,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法制办先后完成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均新增或完善有关农业绿色发展的条款和内容。二是出台了一批重要文件。2015年先后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好了顶层设计。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这是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文件,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绿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 首次被写进党章。三是国务院各部门的专项规划、行动和规章。在污染防治领域,国务院出台了“水十条”“土十条”和“气十条”。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也用专章阐释和规划绿色兴农。农业部相继实施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等。可以说,在制度建设方面,农业绿色发展的四梁八柱已经基本形成。

  四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尽管在一系列措施的有力推动下,农业绿色发展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各项工作仍有改善空间,客观认识农业绿色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也有助于下一步找准方向、把握节奏。

  化学投入品减量基础还不牢。一是化肥用量增加的省份还不少,地区间增减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异。2015年总量减少的省份有12个,增加的却有19个,2016年化肥用量增加的省份仍有8个。减量的主要是中东部省份,增量的主要出现在西北、东北等地区。二是农药数据的标准化还不够。目前国家统计数据反映的是农药制剂量,近年来在180万吨左右,但是该数据难以反映农药使用的健康和环境意义,例如100万吨20%浓度的农药制剂对环境健康的影响远远大于200万吨5%浓度的制剂。在农药工业和农业生产部门,普遍使用的是基于活性成分的折纯(折百)量,一般认为在32万吨左右,但缺乏官方公开发布的连续、准确数据。考虑对环境、健康和质量安全的影响,折百量显然更有意义,如若使用该指标,未来就需要在农药使用的监测和统计上进一步完善,获取一套较为准确的数据。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手段还不多。目前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依靠行政命令,重堵轻疏现象较为普遍。例如畜禽污染防治主要依靠禁养区划定和搬迁,根据环保部的通报,截至2017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4.9万个,面积63.6万平方公里,累计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小区)21.3万个。强力关闭或搬迁也带来了养殖户失业、污染转移等一系列新问题。同时,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激励措施(沼气发电上网、有机肥生产和使用补贴等)却长期难以得到落实。又如秸秆禁烧,有些地方主要采取人盯人战术,行政成本极高,但依然屡禁不止,根本原因还是没有找到适合当地资源化利用的出路。

  各部门力量还有待进一步整合。各部门密集出台了很多政策文件,但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部门分割、政策分散的问题。农业绿色发展更多要依靠县级及以下的基层政府和部门抓落实,基层人力、物力有限,如果头绪过多,容易出现跑偏甚至不落实。各地方各部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的政策必须要有明确的问题指向和可操作的具体措施、路线清晰,要尽量减少基层操作者及社会主体学习和领会的时间和精力,避免多层传达后政策原意扭曲。如果有关部门仅将出台文件作为其工作成绩,则难免有形式主义之嫌。

  一些思想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几类问题。一是地方思想转变的节奏跟不上中央要求,上动下不动、头转身不转。有些地方盲目追求GDP的冲动仍然强烈,例如不顾当地粪污消纳条件或水资源约束限制过度扩大养殖规模。二是对农业绿色发展的认识还较为狭隘,有的认为就是农业部门的事情,有的甚至简单理解为绿色农产品。农业绿色发展不仅涉及农业、农民、农村,还涉及消费和投入品等各个环节,需要各个部门全面系统推进。三是从只发展不保护,走向只保护不发展。有的地方一刀切地划禁养区,禁止一切养殖行为;还有的地方划为保护区后连原来传统的农业生产也不允许,将生产与生态截然割裂。生态稳定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流动性,不是划完界限以后就封闭不动了,有些生产行为本身就是生态的一部分。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几点建议

  抓紧建立专项考核制度。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要求,尽快建立和完善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对各地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进行动态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政绩考核范围。在有关项目和资金安排上,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地方予以倾斜,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不力的进行问责。

  协调组织综合督导。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既是政治任务,也是社会期盼的民心工程,党中央高度重视,各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1年就曾撰文指出“关键在于落实”。针对部分政策迟迟未能落地的问题,建议由国务院组成跨部门的综合督导组进行专项督导,找出措施未能落地的症结,对落实不力的部门启动问责机制。此外,新出的政策文件务必求实,避免为了完成“出政策”的任务而出政策,把新文件写成对已有政策的综述,切忌形式主义。

  大幅增加投入。绿色发展背景下,农业既要提供足够、优质的农产品,还要提供更多的绿色功能和服务,其公益性和基础性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具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生态环境服务的双重公共属性,因此要大幅增加农业资金投入。一方面,原有的支农惠农投入不能减,要保护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以绿色生态为导向,重点增加对农业提供生态产品的补偿。新增的资金投入优先保障已有激励措施的落实,例如沼气发电上网、有机肥生产使用补贴等,还要尽快启动秸秆还田、农膜回收利用等领域激励政策。

  引导鼓励绿色消费。农业绿色发展是一项全民行动,着眼长远,要培育造就一批绿色生产、服务、消费主体,使得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深入实践。在源头,要通过标准和规范促进投入品的绿色化,重点是培育一批认同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有绿色生产技能的新型经营主体。在农产品消费端,要加大宣传,使全社会接受绿色发展理念,并转化为行动,为优质农产品出高价,为绿色发展当吹鼓手。

  (作者单位: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