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兴农强农主旋律——各地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综述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李姗 许雪亚 陈丽娜 字号:【

  导语:新年伊始,各地纷纷行动起来,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用会议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合力、指导实践、推动发展。贯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各地确定了哪些工作思路,推出什么新举措?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山东、四川、湖南等地。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农业质量提升的关键之年。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闭幕的第19天,湖南省召开了一年一度的“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湖南实际,全面谋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市场导向调结构,坚持质量兴农提品质,坚持效益优先促增收,坚持绿色发展促转型,坚持改革创新增动能。

  这是各地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的生动一例。连日来,全国各省区市纷纷召开高规格的“农业两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方向,定目标,鼓干劲。神州大地上正在涌起一股振兴乡村、质量兴农的热潮。

  质量兴农:

  重产重管 重调重减

  2018年,是“农业质量年”。

  强化质量优势,是中国农业实现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农业发展各层面结构调整优化的宏大系统工程,就是要实现农产品高质量,就是要实现农业供给体系高质量,就是要实现农业结构布局高质量,就是要实现农业产业发展高质量。

  如何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各地农业部门纷纷行动起来。

  把优质产出来。优质安全的农产品,首先是产出来的,抓手就是按标准生产。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标准制修订,有标可循、按标生产;加强标准宣传推广和使用指导,印发明白纸,让生产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从源头上抓质量。湖南省计划按照产销全程质量有效保障的要求,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技术规程和管理规范的制修订,2018年拟制修订规程60项,建立更加适应湖南农业绿色发展的农业标准体系。在粮食主产区、“菜篮子”产品生产大县、农业园区和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力争2~3年实现主要农产品全覆盖。

  把安全管出来。我国农业生产主体多、链条长、范围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必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要切实加强执法监管,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加大国家追溯平台推广应用,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建立农业生产信用档案,实行“黑名单”制度。山东省计划2018年全省国家级和省级安全县创建数量要达到80%以上;以农业部追溯试点省为契机,优化完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做好与国家平台的对接工作,年内至少要实现与70家市、县平台互联互通;针对外地输入、散户和农村集贸市场这三大监管难点,深入开展韭菜、羊肉等重点农产品专项整治,提升完善韭菜产品“双证制”管理,完善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模式,为全面提升精准监管水平打牢基础。

  把结构调出来。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以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益为主攻方向,着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重点优化产业布局,减少低端无效供给,增加销路好、品质高、市场缺的优质农产品生产。甘肃省今年将深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着力巩固和提升特色产业优势,重点发展专用小麦、专用马铃薯和青贮玉米,力争专用小麦面积达到460万亩,专用玉米面积达到550万亩,优质蔬菜面积达到900万亩,道地中药材面积稳定在420万亩左右,优质马铃薯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左右,优质玉米种子生产面积稳定在130万亩左右,人工种草面积稳定在2400万亩左右。

  让产业强起来。我国农业质量不高、大而不强,最根本的原因是产业素质不高。要大力推广运用新技术,推进农业智能装备示范运用;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提高设施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优质高效。四川省2018年计划建成高标准农田387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50万亩;大力推广粮油作物优质专用新品种,集成示范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连片建设200万亩粮油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继续实施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和现代种业提升等项目,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农作物制种基地10万亩;加强种子质量和种子市场监管,种子质量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确保无重大种子质量事故;启动地方特色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审定、引进、登记一批优良品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5年都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彻底告别了“短缺”时代。当前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跨越发展的必然结果、重大成果和重要标志,也是有效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必然要求。如今的中国农业,有空间、有时间、有能力进行转型升级,让我们坚持质量第一,产优质、管安全、调结构、强产业,昂首阔步、信心百倍地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绿色兴农:

  减量增效 变废为宝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乡村是生态环境的主体区域,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强化绿色兴农,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乡村振兴的客观需要。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绿色发展”的内涵,既包括农业绿色发展,也包括乡村环境治理。“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乡村振兴提出的更高要求。

  各级农业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农业领域正在掀起一场绿色革命。

  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利用率不高,不仅制约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也不利于节本增效。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要在减量增效、变废为宝上下功夫。

  把该降的降下来。化肥农药“零增长”的目标提前实现,农业投入品减量的理念深入人心。四川省打出综合防治、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社会化服务三张牌,既实现了“零增长”又确保了“双提升”,生动地践行了“绿色”发展新理念。下一步,四川省将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产业体系。持续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着力推行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大力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控害工程、秸秆资源化利用工程、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工程、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工程、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和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工程等农业绿色发展“七大工程”。

  把该利用的利用起来。农业废弃物很多都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只要加以有效利用,就可以变废物为资源。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基本解决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问题。各地统筹谋划,抓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进与退的盘算中,在加和减的抉择下,各地坚持把“绿色生态”作为衡量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指标,坚持保供给与保生态相统一,走符合省情的绿色发展之路。湖南以肥料化、燃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为方向,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以沼气处理、农村能源和农用有机肥使用为主要方向,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积极开展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试点,促进农业废弃物变害为利、变废为宝。山东省吹响防治“白色污染”的号角,除了继续抓好秸秆综合利用试点,还要大力推广加厚标准地膜,全面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

  把该保护的保护好。稻田是人工湿地,菜园是人工绿地,果园是人工林地,都是“生态之肺”。农业生态系统是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就要把农业资源过高的利用强度缓下来。土地是万物之母,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粮食生产的结果。在湖南省长株潭地区,科研人员开展了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探索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模式。2018年湖南将对衡阳、岳阳、常德、益阳、郴州、永州、湘西7市州的耕地进行全域详查。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绿肥面积要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强化土壤污染管控,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湖北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持续开展长江大保护行动,强化三峡、丹江口、清江等库区和洪湖等重点湖泊的保护,支持在环梁子湖区域建立湖泊治理国家示范区,支持在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深化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把该治理的治理到位。乡村自然景观是乡村最大的资产,但目前我国一些乡村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农村环境保护相对滞后,乡村环境污染形势不容乐观,空气、水、土壤污染仍不时出现。各地积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湖南继续实施“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18年全省计划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264个,其中省级示范村70个。启动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抓好洞庭湖农业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加快禁养区生猪规模养殖退出工作,继续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湖北将以荆楚富美乡村建设工程为抓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厕所革命、精准灭荒、乡镇生活污水处理排放全覆盖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让广大的农村地区变得更干净、更整洁、更美观,真正把乡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乐园。山东不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充分挖掘农业在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让美好的乡村记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体验,推动实现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三生三美”。

  实现乡村振兴需要生态宜居的美好环境,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绿水青山的自然回归。从黄土黑地红壤,到山林田园湖泊,一场关乎亿万农民福祉、关乎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变革,正在广袤乡土大地上开启征程。

  品牌强农:

  规划引领 宣传发力

  品牌强,则产业兴。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就是畅行市场的通行证。品牌为纲,纲举目张。如果说中国农业是一项杂糅多条产业链、多种要素耦合的系统工程,那么品牌则是贯穿始终、从消费端倒逼生产端的一条主线,引领着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提出,要在2018年开展“中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再遴选推介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这为提高我国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指明了主攻方向。品牌强农,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是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时代的选择,人民的期盼。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顶层规划和科学管控为抓手,农业领域正在兴起一场品牌提升行动。

  把品牌聚合度提上来。近年来,我国农业品牌建设发展迅速,各种农业品牌层出不穷,但也面临着小而散乱的问题。如何聚合地区品牌,改“乱拳” 为“组合拳”,都将是各地的必然探索。2018年,陕西省将继续做好农业品牌战略发展规划,按照《陕西农业品牌发展纲要》,整合形成省级十大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全国百强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十大特色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培育洛川苹果等国际化大品牌。湖北省提出,要大力实施“荆楚名优品”创建工程,培育壮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农产品品牌体系,推动各地奋力打造一批美誉度高、不愁卖的荆楚农优品。湖南省把产品品牌化作为2018年的工作重点,制定鼓励政策,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争创名牌产品,确保全省“三品一标”有效总数稳定在3000个以上。同时,湖南省将继续开展“湖南十大农业品牌”评选活动,开展品牌资源整合试点,力争一个产业形成一两个主打品牌。

  把品牌含金量提上来。品牌不能一“树”了之。要想使这一“金字招牌”的成色不减,需要持续管理,建立能上能下的制度,建立与之匹配的标准制度和服务制度。2018年,山东省计划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提升“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一要完善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实行动态管理,今年要继续遴选10个区域公用品牌和100个企业产品品牌。同时,对达不到标准的品牌要及时从目录中剔除,保证品牌的“含金量”。二要加快建立农产品品牌标准制度,开展品牌基础标准制修订工作,申报和制定知名农产品品牌评价国家标准和农产品电商地方标准,努力补齐品牌标准缺失短板。三要加快品牌农产品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打造线下与线上深度融合的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推动品牌塑造向电商渠道延伸。四川省计划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五大工程”,加快省级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引导规模经营主体按标生产,抓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核心保护区建设,着力发展“三品一标”,夯实品牌农业质量根基,从源头上提升品牌的含金量。

  把品牌知名度提上来。品牌不仅要树起来,还得走出去。走出去才能真正叫响名头,带来市场效益。2018年,继续办好农交会、茶博会、“双新双创”博览会等展会,搞好品牌营销活动十分必要。福建省2018年将进一步打响“清新福建·绿色农业”品牌,加强农业品牌宣传,开展“闽茶海丝行”活动,组织参加国内外知名农业展会,扩大品牌影响力,增强品牌带动力。四川省计划2018年推介第二批四川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个和四川优质品牌农产品50个,举办厅、市(州)长农产品品牌推介活动,提升“川”字号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挖掘文化内涵,讲好品牌故事,湖南省将开辟农业品牌宣传专栏,进一步提高华容芥菜、宁乡花猪、黔阳冰糖橙等全国百强区域公共品牌的市场公信力和影响力。

  规划整合,让优势品牌创出来;科学管理,让优质品牌“活”起来;宣传推介,让区域品牌树起来。从农田到餐桌,从内陆到边疆,一场品牌提升行动迅速铺开。走在品牌路上,农业大有希望!

  如果说质量是农业走向强大的内核,那么绿色就是农村走向美好的本色,品牌就是农户走向市场的名片。牢牢把握住“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主线,才能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做好2018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我们正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主旋律,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发前行!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