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是福建闽西北的山区小县,但却是农业大县,该县的经济发展长期以来靠莲子、梨子、种子“三子”打天下。其中莲子栽培的历史最为悠久,自古就被列为皇家贡品,通心白莲年产量为全国第二。梨子多为南方早熟品种,产量全国第一,是1970年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而建宁自1976年开展杂交水稻三系制种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制种面积和种子产量约占全国的10%,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制种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2013年7月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
基地建设标准化
建宁县的水稻田与许多地方的稻田不同,别的地方整齐划一,这里却是一高八矮,相互交错。这是因为别的地方种的是水稻,这里种的是杂交水稻种子,高的是“父本”,矮的是“母本”。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建宁县农民就引进了杂交水稻制种。这得益于该县的“天时、地利、人和”。建宁县种子管理站站长俞添发告诉记者,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良好的时空隔离条件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让建宁的农民选择了水稻制种这一产业。
“全县28万亩的耕地,至少有20万亩适合杂交水稻制种。”余添发说,“这里生产的种子金黄、饱满、纯度高、质量好、产量高,很受市场欢迎,今年年初在长沙举行的国家种子基地建设与管理培训会上,连咱们农业农村部的余欣荣副部长也为我们建宁种业‘点赞’,说‘北有张掖、南有建宁’。”
据介绍,为实现种子高产稳产的目标,力争打造国内一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宁县于2014年委托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建宁县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发展规划(2015-2020年)》,并通过专家评审,是全国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中首个编制基地建设专项规划的县。
“除了按照规划制定了相配套的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之外,我们还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推动保障要素到位,经过多方努力,获得中央财政种子大县转移支付补助4500万元、国家‘一带一路’专项基金3000万元、中国稻种基地建设发改专项资金1150万元。福建省人民政府等相关部门也确定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购机补贴、扶持合作社发展等8个方面的帮扶措施。”建宁县农业局局长揭重阳对记者说:“按照建设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的思路,建宁县整合粮食产能、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统筹规划,突出适应机械化作业的需要,提高设计标准,全面推进制种区的土地平整、地力培肥、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工程建设,做到种子生产基地‘路相连、沟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稳步提高基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实现高产稳产。”
种子生产产业化
建宁县制种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一大批制种企业在此立业兴业,福建禾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近些年崛起的具有代表性的本土企业,公司目前有制种基地4万多亩。
据公司董事长吴仁辉介绍,福建禾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成立之初,主要是为像隆平高科这样的大企业代制种,虽然效益可观,但作为建宁本土规模较大的制种企业,没有自主研发水稻品种确实说不过去,为此,公司于2013年开始加大了科技研发的投入,截至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品种多达20几个,其中“野香优676”在今年举行的福建省第八届优质稻品种品质鉴评会上,荣获优质稻“推广品种”金奖,该品种目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公司目前有试验基地300亩,明年我们准备扩大到800亩,此外,公司每年投入到科研上的经费大概在三四百万元左右,为了保证公司自主研发品种的优质、抗病、高产,我们先后与中国工程院颜龙安院士、朱英国院士团队以及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三明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积极开展合作,并建立了福建禾丰种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站入驻院士及专家共19人,其中院士2人,副高以上研究人员达12人。”吴仁辉告诉记者,“从公司目前的业务板块来看,虽然代制种业务占到公司业务的80%,但我们正在努力提高公司自身的科技研发力度,相信经过未来几年的发展,公司会真正实现两条腿走路。”
据了解,为了扶持像禾丰种业这样的制种企业快速发展,建宁县投资8亿元建设占地面积300亩的国家级种子产业园,包括种子企业总部区、种子仓储加工区、种子产业综合服务区、杂交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区4个功能区。引导种子企业、育种科研单位、科研项目向园区集聚,重点开展种子生产加工技术研究、育种科研、种子加工仓储等服务。
“产业强需要经营主体的带动,我们建设产业园的目的之一就是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的培育,在培育壮大现有禾丰、六三等种业公司基础上,着力引进一批规模大、技术力量强、资金雄厚、产业关联度高的种子企业,形成良性竞争局面。重点支持禾丰种业做大做强,建立‘禾丰种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力争将其打造成我省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先进、技术服务到位的领军企业。突出品牌创建。”揭重阳说。
生产过程机械化
为着力提升制种全程机械化水平,建宁县先后组建了闽赣省际农机植保综合服务中心和莲乡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一批集农机展示、销售、培训、维修、作业及农资配送服务为一体的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步实现了机耕、机插、机防、机收、机烘等环节的制种全程机械化。全县综合农机化率逐年提高, 2017年达75.1%。
日前,记者在建宁县莲乡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见到了联合社理事长黄勤建,采访中,黄勤建带着我们来到仓库参观,里面摆满了各种农机设备,有拖拉机、烘干机、收割机、播秧机、植保无人机等。
今年,该联合社流转土地1800余亩实施粮食产能区高产示范项目,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活动,并新购置了15台粮食烘干机、9台农用航空器、23台制种专用插秧机、9台果蔬烘干机等新型农业机械,为农户提供各类作业服务。
建宁县是福建省仅有的两个全国农机化示范区之一,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居全省领先地位。“机械化是降低人工成本,推动现代农业向规模化科技化发展的突破口。”揭重阳说,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1.9万千瓦,综合农机化率达63%。水稻(制种)耕整、机耕、机插、排灌、田间管理、机收等机械10724千瓦,15290台(套),拥有较完备的种子晒场、贮藏仓库、加工机械、烘干厂房、质量检验检测及配套设备。发展专业化制种农机服务组织。
管理手段信息化
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种子管理和服务模式,实现种子“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是建宁县打造信息化制种的目标。
在建宁县种业科技中心,记者看到施工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为中心投入使用做最后的准备,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2018中国稻种基地建设与乡村振兴论坛将在这里举办。
余添发告诉记者,种业科技中心一层为建宁县种子科技文化馆,设有制种基地物理沙盘、物联网应用LED大屏、杂交水稻种子主题展厅等内容,是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二层为种子管理与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国家级制种基地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云平台,包括基地监管系统、资源信息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社会化服务系统和种子电子商务交易系统,设有管理控制中心、中心服务器、大型拼接屏幕等设施,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高基地的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三层为种子质量检测中心,设有常规指标检测室和分子检测室,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可开展农作物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四项指标常规检验和转基因检测、DNA鉴定。可对建宁县15万亩制种基地进行种子质量监控,保障基地生产和种子质量安全;四到六层为种子科技培训中心。中心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种业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平台,使政府、种子管理部门、种子企业、合作社、经纪人、农户之间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实现制种基地全程信息化。
制种农民职业化
今年55岁的丁绍文是溪口镇半元村人,1990年开始从事制种,现在是文军种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一位种子经纪人。眼下,他手上有100多位种田能手作为“下线”,总共管理600多户农户,制种面积达2万多亩。
在建宁,像丁绍文这样的制种经纪人有153名。
“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吸引和留住一批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职业农民从事种子产业的生产经营,实现种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揭重阳告诉记者。
据了解,建宁县农业人口13.03万人,全县3.34万农户中,有2.35万户农民从事杂交水稻制种生产,约占总户数的70%。经过多年的培训和生产实践,涌现出一批专业制种大户和制种能手,并自发组建种子生产专业合作社,建立起了种业公司、农户与基地之间联系的纽带,为建宁种子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技术经验。
建宁县把近几年涌现出的示范效果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和每年高中、中专毕业后回乡务农年轻人纳入新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范畴,重点做好以植保无人机培训为主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每年认定100名,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现场实训和分户指导等方式,开展种子生产实用技术培训、科技下乡、种子生产经纪执业资格培训等活动,逐步建立稳定的村级保险员和职业化制种农民队伍,确保种子产业持续有人。对全县已培育授信的153名制种经纪人进行集中培训考核,实行黑名单制度;对全县已配备的93名村级制种保险员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及时选聘或调整,确保不因村级换届,造成离岗脱节现象。
《建宁县2018-2020年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发展提升实施方案》中的目标中提到:到2020年,全县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到15万亩(含复种),年产优质杂交水稻种子3200万公斤以上,满足3200万亩以上大田水稻生产用种需要。新建设高标准制种田8万亩,实现制种田耕地流转面积4万亩,杂交水稻籽粒烤房烘干能力达到3000万公斤,占总产量的60%以上。基地全部采用“企业+合作社(经纪人)+农户”生产模式。基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2.1%以上,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70%以上,农机合作社的统一耕种收比例达到85%,统防统治比例达到50%以上。培育省级以上种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上市企业1家以上,实现种业产值7亿元,全企业链产值20亿元以上。
这样的发展目标对有志于持续保持种子基地“国家队”中的领头羊地位的建宁县来说势在必行,下一步,建宁县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突出品牌优势、提高生产加工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打造资源高度聚集、企业竞争力强、示范带动效应大、基地监管到位的“中国稻种之都”,将制种产业发展成为建宁县的“金牌”产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