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做优农业投资 全力支撑“五区一园”建设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张铁亮 张永江 字号:【

  “五区一园” 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实现“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目标的具体举措。开展“五区一园”建设,既需要规划引领、政策推动,更需要投资的有力支撑。

  “五区一园”建设的投资需求及影响

  投资空间巨大,刺激和拉动经济增长。近年来,我国已创建认定28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62个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40个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6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今后,还将建设9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2.38亿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这将涉及十几亿亩土地平整、改造和大批量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上万亿元投资。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犹如一针强心剂,能够有力刺激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投资结构优化,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区一园”建设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与公共服务。统筹兼顾粮食生产、农业环境保护、农民收入,促使农业投资结构更加优化,能够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现“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目标提供支撑。

  投资渠道多元,带动更多主体参与建设。从投资渠道看,需要政府投资、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的共同发力;从建设主体看,不仅需要政府的有力推动,更需要企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民等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

  重点区域明确,利于集中发力提高效率。“五区一园”建设,重点区域明确,如粮食生产功能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地区、长江流域等为重点。可以有效改变以往“撒胡椒面”“阳光普照”式的投资方式,更加聚焦优势区域,能够集中发力、提高效率。

  当前农业投资的主要问题与困境

  投资总量长期不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十二五”期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3%左右,与农业产业增加值占GDP9%的比重严重不符;中国社科院“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也显示,中国“三农”金融缺口高达3.05万亿元。由于农业投资的收益率低、见效慢等特征,社会资本更倾向于投资规模化养殖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而对农田水利等基础性、公益性的基础设施投资缺乏动力。

  投资结构仍需优化。据统计,“十二五”期间,粮食生产能力领域的农业中央投资达到655亿元、占农业总投资的45%。但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日益强烈,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目前来看,这些领域的中央投资力度仍然偏小,“十二五”期间仅达到317亿元、占农业总投资的22%。农业投资的理念、结构都急需优化,更加突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等。

  投资渠道亟须拓宽。从理论上说,农业投资来源应包括政府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金、项目单位自有资金和外资等渠道。从实际来看,政府资金在农业投资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尤其在基础性领域;社会资金虽然投资额达到农业总投资的80%,但主要集中在营利性领域或行业;金融资金虽然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政银保”“投贷补”等方式支持农业,但发挥的实际作用与期望值相距甚远;而外资、项目单位自有资金的作用更是有限。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巨大资金缺口,仅依靠政府资金远远不够,必须拓宽投资渠道,充分发挥金融资金、社会资本、外资的作用。

  投资区域仍待聚焦。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投资“多点开花”“面面俱到”,全国各地“雨露均沾”。这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维护区域发展平衡、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三产结构变化和生态环境形势的严峻,农业被赋予了更多功能要求,需要在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效应。“五区一园”正是农业多功能作用发挥的集中体现,农业投资也需要向粮食生产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区等区域聚焦。

  做强做优农业投资的关键举措

  投资总量,必须突破。一方面,建议中央增加“三农”财政预算,扩大“三农”资金总盘子,并优先用于农业基础建设领域,切实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建议发改、财政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在现有财政预算中调增“现代农业建设”支出比例,并向“五区一园”建设倾斜,确保工作实效。

  投资结构,整合优化。继续完善现有投资结构、强化专项整合,更加注重产出能力、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等,改变散小乱、打造大工程。在产出能力上,突出口粮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建设,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专项;在绿色发展上,有机整合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专项,创设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专项;在科技创新上,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等专项;在公共服务上,强力整合动植物保护、农垦公益性、草原防火等专项,设立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专项。

  投资渠道,全面拓宽。金融支农,深入推进。建立健全金融支农部级协调机制,做好顶层设计。加大政策创设力度,优化抵押担保、信用评级、还款期限、贷款利率等政策,实现农业经营主体与金融机构的有效对接。开发更多金融支农产品,扩大金融支农范围、领域。社会资本,遍地开花。深入推进农业PPP试点,进一步细化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的操作模式、运行机制等,规范投资者行为。制定支持政策、利益补偿机制等,全面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基础建设领域。外资利用,积极争取。强化开放合作意识和全球化视野,合理利用外资与农业走出去相结合,助推“五区一园”建设。

  投资区域,聚焦重点。改变以往“阳光普照”的投资方式,聚焦重点区域,捏指成拳、精准发力。在生产能力上,突出粮食主产区、重要农产品生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地区、长江流域等为重点;在绿色发展上,突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以东北区、长江中下游、青藏区等为重点;在科技创新与公共服务上,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点。

  建设好“五区一园”的路径选择与建议

  发挥多方作用、共同建设。首先,切实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五区一园”具有典型的基础性、公益性特征,应由政府主导实施。政府应继续加大投入,并优先用于农业基础建设领域,切实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建立健全创建、建设、运行与维护的全过程管理机制,完善、细化政策措施,切实抓好组织落实、监管维护,确保工作实效。其次,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强迫命令、一刀切,如农村土地流转、特色农产品种植等具体事宜,把选择权交给农民,让农民发自内心地支持、积极主动地建设。要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等,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和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点面结合、有序推进。面上,完善整体设计。继续完善“五区一园”的整体设计和布局,进一步明确相互间的功能定位、边界关系、内容侧重,做好进度安排,强化政策措施配套协调,避免重复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做好总体投资估算、效益分析等,明确资金分配、投资重点,落实资金来源,确保顺利推进。点上,做好典型带动。工作中分清轻重缓急,找准突破重点。把“树典型、立标杆”作为推动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创建一个、巩固一个、成熟一个,总结经验、形成模式,示范引领其他相关区域建设。

  加强长短统筹、持续发力。近期,做好边界划定。以“五区一园”规划、方案或要求为依据,切实做好区域边界划定工作,从规划图纸落到田间地头,明确具体地块、拐点坐标、区域面积等信息,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做好资金估算、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引导其他资金投入,进一步落实资金保障,确保边界划定顺利进行。中期,抓好工程建设。开展具体工程建设,需要广大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社会资本可借助国家相关扶持政策,选好项目、做好投资;同时要真正懂得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见效慢等特征,结合“五区一园”建设的长期性特点,做好工程建设的长期投资,逐步做大投资效益。远期,加强监管维护。要建立健全管护制度,明确管护责任、强化监督考核,加强动态监测与管理,保障整体效益。切实落实投资主体的项目管理责任,形成“投入-管理-产出-扩大投入-现代科学管理-扩大产出”的经营管理模式,自主管护好投资项目;积极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和监督作用,通过机制创新,使其全面参与工程监管维护,在促进增收就业的同时,发挥工程长期效益。

  (作者单位:张铁亮,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张永江,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