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 探索以生态调控为主的“减量模式”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农药减量行动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采用稻鸭共生模式生产的有机米,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是普通米的好几倍。”一来到桐城市南山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施爱国便兴奋地告诉记者,“合作社申请的‘南山桥’生态品牌商标,今年已通过注册。眼下,正准备和当地一家大型米业集团合作,以基地稻谷为原料开发系列生态大米。”

  “经过几年的实践,可以说,我们探索走出了一套水稻、蔬菜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技术路线。”桐城市种植业局副局长方海雄说,该市以生态调控为主,辅以生物、物理、化学防治等方式,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

  提供技术支撑

  着力农企合作

  自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以来,桐城市根据本地实际,每年印发方案,对目标任务、主要技术措施等都作了具体要求。2017年,市农委通过争取财政支持,将农药减量控害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把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纳入粮食生产发展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纳入农业防灾减灾专项措施。

  “我们通过加强农企合作,向其提供技术支撑,来推进农药减量行动。”桐城市种植业局植保站站长方向群告诉记者,目前,该市已在孔城镇南口村、龙腾街道的高桥村建立水稻融合基地,示范面积达1万亩,合作的农业经营主体正是南山合作社,该社现拥有植保无人机1台、大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1台、担架式喷雾机5台,日防治面积达1000亩以上。

  “核心示范区按照示范功能分为生态拦截功能区、生态种养示范区、害虫灯诱示范区、害虫性诱示范区、天敌保护利用区、零化学农药使用区、科学用药示范区等。”施爱国详细地向记者道出其在实施农药减量方面的“六大法宝”:一是农业防控。如,选用抗性优质品种作为主栽品种,播前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减少大田的施药次数和用药量;适当推迟水稻播期,减轻二化螟的危害等。二是生态防控。主要是利用当地的有利条件,在田边保留禾本科杂草,为害虫天敌提供过渡寄主;在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在沟渠、池塘种植茭白、莲藕,为害虫天敌提供栖息繁殖场所,保护和提高天敌的控害能力等。三是理化诱控。每40亩稻田安装1盏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集中连片大面积使用性诱剂诱杀成虫,捕获的害虫用来养鸭、虾。四是生物防控。如,通过释放生物“导弹”,防治螟虫。选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主要病虫。五是生态种养防控。基地划定了稻田生态种养区用来养虾、鸭,区内全程不用化学农药。六是科学用药防控。通过使用精准施药技术,达到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的目的。

  投入真金白银

  扶持专防组织

  “市里每年都划拨专项资金,为种植大户的专业化防治组织提供作业补助。”方向群介绍,2016年,桐城市利用中央下拨的专业化防治资金55万元,对全市省级专业化防治组织和购买无人机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补助;2017年,依托植保防灾减灾资金85万元,为绿色防控和专业化防治组织提供资金扶持。安排品牌粮食资金80万元对全市购买自走式喷杆喷雾器和植保无人机的个人或经营主体进行补助。“为大力推广新型植保机械。我们因势利导,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防治现场会、购置无人机补贴等形式加强新型植保机械的推广力度。并联系大型专业化无人机飞防公司召开防治现场会,组织专业化防治组织和种植大户参观学习,鼓励种植大户购买飞防公司的服务。” 2017年,全市大户购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达21台,植保无人机37台。新型植保机械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农药的利用率,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据统计,通过种植大户专业化防治,每季作物用药减少2~3次,亩用药量下降约30%左右,亩节约成本60~90元。”方向群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种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128个,常年固定机手3000多名,日作业面积可达14万亩,专业化防治面积40万亩以上。专防队伍的建设也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认可。2014年桐城市新天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获全国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强示范组织;2015年有4个专业化防治组织获省级示范组织;2016年有6个专业化防治组织获省级示范组织,5个获安庆市级示范组织。

  普及科学用药

  农药减量不减产

  “科学安全用药的宣传和培训是一项常态化工作。”方海雄说,近3年来已经开展相关培训40余场次,培训种田大户和农民近2000人次。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广大农民的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意识得到了加强,使用技术得到了提高,农药生产性中毒事故大幅下降,农药使用总量大幅减少。与此同时,该市还大力推广种子包衣、种子药剂处理、水稻秧田施“送嫁药”等技术措施,以减少大田防治次数。

  “据统计,我市2017年农药的使用量比2012-2014年农药的平均使用量减少4.63%。示范区病虫总体为害率比非示范区低16.4%~57.1%。”方海雄说,实践证明农药减量可以不减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生态经济效益明显。通过推广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区生态环境改善,面源污染降低,天敌数量增加,有效控制了病虫害发生。示范区比对照区全程用药减少2次以上,亩降低用药和用工成本80元以上,提高了稻米和鸭、虾品质,符合绿色农产品要求,也满足了市场对农产品的优质、健康的要求。二是经济效益明显。集成示范技术得到推广应用。通过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建设,辐射带动了全市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全市共有11个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基地和1个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基地,绿色防控面积达10万亩,不仅节省了防治成本,降低了环境污染,还提高了稻米品质,提升了农业效益。

  (本刊记者汪洋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