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庄村 带着憧憬和思考探路乡村振兴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地方不同层级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对上级乃至中央的期待都很高,但对本层级如何行动思考得不够深入细致,还缺乏能够付诸行动的政策措施。推动整个农村的发展,一方面要靠政府的强力推动,另一方面也要靠基层,特别是乡村基层组织及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贯庄是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里中等偏上的一个村,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和大形势的变化,依靠蔬菜生产初步实现了乡村安居乐业。但他的产业链条不长,还处在“生产发展”的阶段,距离“产业兴旺”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没有完全成长起来,村里的合作社主要是提供种苗、肥料,与成员是一种伙伴关系,互相提供机会和优惠,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合作社;村民的生活还算比较宽裕,农民盖蔬菜大棚都不贷款,主要靠自有资金投入,但还没达到富裕的程度,正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贯庄村党支部书记薛高军是本村人,前一任村支部书记干了一届,去搞企业了,他从2006年开始任村支部书记,一干就是12年。他给我们讲起来村里的事,对这个村充满了热爱,他对繁重的工作任务也有一些无奈,觉得自己的时间、精力不够,压力还是挺大的,但是对于未来也有很多期许。

  蔬菜产业从赚“活钱”到成“气候”

  贯庄村是大棚黄瓜生产发起地。20世纪90年代,当地老百姓就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习惯和技术,是赚点“活钱”填补生活所需的收入来源。由于交通不便,市场偏远,销路不广,生产一直处在小规模、低水平、分散化的状态,始终没能形成“气候”。

  21世纪初,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尤其是2005年衡井公路(衡水-井陉)开通,打开了贯庄村和梅花镇(连接国道)这个交通要道,紧接着2007年这个村又建设了一个专业蔬菜批发市场。这“两开”(道路开通、市场开业)让贯庄村的蔬菜生产潜力及积极性得到迅速释放,整个蔬菜产业开始快速发展。到2009年,贯庄村80%的耕地都变成了菜地,大棚的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形成了水泥竹木混合结构的“贯庄模式”。发展到今天,贯庄村6500亩耕地中蔬菜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有1000多个大棚。村里926户中除极少数外每户都有1~2个棚。一般每个棚占地4~5亩,一年种三季(两季黄瓜一季菠菜),每亩年投入成本1万元,销售收入2万元,净收入1万元,大棚的投入成本1年即可收回。村里平均每个农户家庭人口4人,种菜年收入6~7万元。根据当地信用社统计,目前这个村的年存款余额常年在一亿元以上,户均超过10万元。贯庄村农民人均收入高于整个藁城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6万元的水平,主要是依靠发展蔬菜生产。得益于国道交通便利,长期以来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客商群体,目前贯庄村农民不愁蔬菜销路,一般一亩大棚春季黄瓜生产2.5万斤,夏季黄瓜1万斤,秋季菠菜4千斤,没有出现过滞销情况。

  薛高军向调研组介绍,当前蔬菜特别是黄瓜生产方面的难题,一是新品种跟不上,每年村里需用菜苗1600万株,但村里两家育苗合作社只能供应800万株;二是肥料不好办,长期使用养殖场的鸡猪牛粪,带来了盐渍化现象,有机肥替代成本太高;三是黄瓜蔓难处理,黄瓜拉秧后只能将藤蔓直接收集填埋到村里废弃的窑坑里。这些问题怎么解决、未来怎么发展,他们在这方面还没有更好的办法,希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家能够重视这些问题。

  村居、民风、村务治理渐出眉目

  走进贯庄村会发现,主街道比较干净整洁,路上极少纸屑废塑料袋,甚至垃圾箱里都很干净。薛高军介绍,2014年藁城撤市并区,成为石家庄市的一个区,街道的卫生由区里统一做。当地村民也认为村里的环境不错,还有专门的广场、运动设施,到广场跳舞的人多的时候能有500多人。藁城区农工委负责同志说,全区每年要投入5400万元对街道和村的环境进行整治,进行第三方外包服务。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贯庄村解决了村里街道清洁的问题,但生活污水处理问题还没有眉目,统一的排污管线还没到位,当地的解决办法是每家挖一口旱井,洗衣服后的污水等都往旱井里倒,污水处理仍然还是一个大问题。

  离开贯庄村居住点的时候,我们看到还有四栋五层的居住楼,楼的外观比较朴素规整,处在一片村民平房之外。薛高军说,那是在2009年的时候,河北省推动农村新民居工程,推动农民上楼,由开发商建设,农民按照自愿原则购买上楼的。几年间全村900多户中有146户上了楼,上了楼以后原来农房还没扔,老宅基地还在,但是后来上级不知为什么不再推动,这个事儿就放了下来。当时的上楼完全自愿,新楼上下水什么都有,老房子还在,也不错。薛高军自家当时也上了楼,住着130平方米的房子,觉得很不错。

  走进村委会就看到了墙上比较醒目的红白理事会标牌。座谈中了解到当地的风俗人情很浓厚,红事白事都要操办。现在办婚事花销较大,一般定亲的时候,男方家要出16万现金,加上“三金”(金项链、金戒指、金耳环,价值约2万元),办婚事时外加一辆小车(价值10万元左右)、一套新房(价值30万左右),总的花销在50万元往上。大家办白事原来也有难处,村里有了红白理事会,就发挥作用了。红白理事会会长由村治保主任兼任,成员由村民选出。薛高军说,红白理事会对红事不太好管,关键是在白事上发挥作用。村民家里办丧事,都由红白理事会组织村里的人力,喝什么酒、抽什么烟、吃什么菜要掌握标准,避免互相攀比。目前村里办丧事规则和标准比较清楚,村民都按这个办,也不再为难。由于土地少,村里长期以来没有立坟头、立墓碑的习惯,一般在地里立个小土坟,两年就平了,所以没有出现坟占地的问题。早些年村里也有打麻将的,但是这些年蔬菜产业发展、人们忙起来了,没有打牌的工夫,村民的生活处于忙碌也比较平顺和睦的状态。

  党支部在贯庄村乡村治理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事实上的治理主体。贯庄村党支部建设较为完善,支部由4人组成,1位书记、3位委员,主要负责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和推进村民依法开展整治活动,主持制定村经济发展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目前,村里党员共86人,今年又发展了3名年轻党员,是具有一定能力的运销大户、种植大户。在调研中发现,村里有卫生室、有小学。卫生室有6名医生,是由原来村里几家私人诊所合并而成,由卫生部门统一管理,基本能够满足村民的需求。村小学的教学水平高,村民很满意,附近村的小孩也来上学。学校由教育部门统一管理,村里不用花太多心思。

  村里事务管理也存在一些难题。当问及最大的难题是什么的时候,薛高军说:“当了12年的书记,遇到最难的事就是今年的煤改气,任务重、时间短,镇里又是死命令,只能一家一家谈,一户一户去做工作,能说的好话都说了,能想的办法都想了,还好在供暖前全部完成了煤改气,也算是给雾霾治理贡献了我们村的力量。”还有一件事,他也一直苦恼,就是村里有个姓薛的妇女因为分地的问题上访。这个妇女1992年出嫁了,村里1999年二轮承包时候,由于嫁出去的姑娘不分地,就没分给她地。外嫁的村不调地,所以在那个村她也没拿到地。但2002年她离婚了,可她的户口还一直在贯庄村,所以近几年一直向村里要补偿。因为土地确权了,村里也没机动地,村里给她租地种她不愿意,提出每年给1000块钱也不愿意,说种菜棚每年一亩地能落1万,非要每年1万块。“但村里没有办法给她这么多钱,这事儿也很头疼。”另外非法集资的问题对村里也有很大困扰,薛高军说,附近10个村就有8个村受其所害,2013年到2015年本村就被非法集资卷走120万元。对这些,目前村里没有找到解决办法。

  新思路破解振兴路上的新问题

  贯庄村十几年来的发展脉络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启示我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有几个问题需要关注和研究。

  在方式上要注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我们在调研中感到,地方不同层级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对上级乃至中央的期待都很高,但对本层级如何行动思考得不够深入细致,还缺乏能够付诸行动的政策措施。从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近几十年来乡村振兴的实践和做法看,推动整个农村的发展,一方面要靠政府的强力推动,另一方面也要靠基层,特别是乡村基层组织及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把两个积极性结合起来,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农村发展成功的关键。建议国家层面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既要有顶层设计如研究编制《全国乡村振兴战略纲要》,作为各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指引和遵循,并出台相关政策;又要积极推动、引导、激发基层特别是县、乡、村的积极性,要因地制宜制定产业、环境、管理等各方面的措施和办法。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方式的结合,形成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合力。贯庄村当前需要解决的这些问题,如果全国层面上有一个更明晰的方向性指导,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格局上要统筹产业、生态、文化、管理各个方面。国家层面“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到乡村这个层面都有实实在在的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是重点并排在首位的,但是必须统筹考虑协调推进。从贯庄村的情况看,产业、管理、人才等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要统筹推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扶持上要加快有关政策创设。要从现有的“三农”政策出发,保持政策稳定性,同时又要根据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尽快进行必要的优化调整,创设一些新的政策,更好地服务于基层的实践。调研中不少同志都谈到,目前面向农民的直接补贴是必要的,但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补贴等已实施多年,效用在一定意义上看是递减的。在研究创设新的政策过程中,如果面向农业的补贴能够在村里进行适当集中,就可以做一些公益性的大事。村里还有两个废砖窑,已弃置多年,加起来面积近90亩,现在当作村里的黄瓜藤蔓填埋场了。薛高军谈到,在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改革的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地利用这种闲置资产,村集体就有了收入,处理一些矛盾问题也能有点资金支持。

  在力量上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村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不完善,有近一半的农户加入了村里的三个农民合作社,但合作社也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下一步,要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加快形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在人才上要把基层干部培养和农民素质提高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乡村振兴战略涉及方方面面,所有的事最后都要落实到基层尤其是乡村干部、新型主体及农民身上,必须重视其教育培训工作。河北省委组织部开展农村党支部书记“万人示范培训”,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农村发展带头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和带动效应。要激励更多优秀的大学生、城市人才下乡创业,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近十几年来,贯庄村已经培养出了400多名大学生,但是都在城里找了工作,没有人回村发展,这也反映了农村吸引力还是不强。同时,地方农业部门负责同志提出要针对比较前沿的工作加强培训,拓宽农村基层干部的思路,如农村干部急需应用PPP模式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垃圾分类处理与分散处置以及污水处理等操作层面的知识等,这些意见都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并转化为工作措施。

  (调研组成员:张兴旺、柳金平、王思民、赵平)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