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山绿水间追逐刺梨致富梦——记贵州省龙里县新型职业农民肖发海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深秋的茶香村,金灿灿的刺梨果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金色的光芒。辛勤的人们正在采摘刺梨,一筐一筐往车上装,山谷里充满欢快的笑声。一位20多岁的壮实小伙正来回招呼大家采摘上车,憨厚的脸上已满是汗水。他就是贵州省龙里县茶香村委会主任、龙里强民生态刺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肖发海。

  最年轻的村委会主任

  茶香村是一个美丽的山村,村内树木葱葱,鸟语花香,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宛如世外桃源。肖发海是这个山村里走出的第一名大学生,有理想,有文化,能吃苦,敢于追求创新的农业经营理念。大学毕业后,看到家乡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地理条件,他主动放弃到外面搞建筑装修赚大钱的好机会,决心在故乡的青山绿水间干出一番事业,摘掉戴在山沟里多年的穷帽子。

  创业是艰苦的,肖发海说干就干。在充分挖掘茶香村潜力资源和分析市场前景之后,他决定还是要打好“刺梨——水果维C之王”这张名片。扩大种植规模、多种经营发展、开发产品类型、提高产品质量和拓展市场销售渠道是他勾画的蓝图。

  他和家人首先开垦荒坡栽刺梨,在刺梨下饲养绿壳蛋鸡,搞林下生态养殖,就是要做出样子给村民们看,改变乡亲们守株待兔的懒惰思想。他吃在山坡上、走在刺梨间,每天精心抚育刺梨和管理蛋鸡。功夫不负苦心人,当年肖发海养殖的1万多羽绿壳蛋鸡就给他带来10多万元的收入,在这个贫困的小山村里引起不小的轰动。村民纷纷要求与他一起发展绿壳蛋鸡养殖,他爽快地答应了。第二步就是规模上台阶,肖发海立即动员10多家农户发展绿壳蛋鸡养殖,建立起一个养殖小区,养殖绿壳蛋鸡5万多羽,年收入可达40多万元。

  肖发海的努力得到村民们的一致认可,大家认为他热心为村民办实事、谋发展,有文化、有能力。2010年底村委会换届选举,村民们高票推荐年仅25岁的肖发海当选村委会主任,使他成为龙里县最年轻的村委会主任。

  刺梨树结满果实

  进入村委会后,为不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他的热情更高、压力也越大。一是加强与村“两委”班子的团结合作和与群众的沟通协调。他深入村寨调查研究,听取群众的意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因地制宜地引导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围绕林下养禽、刺梨种植与加工、发展乡村旅游等几项重点产业抓发展,帮助群众搞好产业规划。二是做好科技与信息的培训教育。充分利用“村农事E网通”推广运用、远程教育站点以及农民党员上网培训等工作平台,发挥自己在大学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认真利用“农事E网通”为群众办实事,对农村党员进行政治理论、科技知识、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学习,增强农村党员自身综合素质,为全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三是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取得了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动争取各级部门的项目与资金支持,修通了村级柏油路,连通了家家入户水泥路,并对全村所有房屋进行新农村项目改造,全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的思想素质也得到提高。

  依托龙里县举办的“龙里刺梨花节”“茶香刺梨赏花品果季”等活动,茶香村美名其外,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前来茶香村赏刺梨花、品刺梨鲜果、尝刺梨美酒的游客一天比一天多,20多家农家乐应运而生,收入成倍增长。2012年7月,肖发海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新一届村委换届选举中,他再次以高票当选为茶香村委会主任。此刻,他栽种下的60多亩刺梨也开始结出沉甸甸的金色果实。

  茶香村成为致富村

  几年来的工作磨砺,肖发海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他的思路也更加清晰。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不断扩大村里刺梨的种植规模,从原来的3000多亩,扩大到现在的1万多亩,形成“十里刺梨沟”的壮美景观。一到春天,茶香村的刺梨花迎风怒放,红霞满山。到了秋天,则是满坡黄金,一片丰收的景象。刺梨成为茶香村的支柱产业,也是龙里县刺梨产业的核心区,2012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刺梨之乡”。茶香刺梨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茶香村荣获“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称号。

  为更好地促进刺梨产业的发展,肖发海倡议组建“龙里县强民生态刺梨专业合作社”,并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带动全村农户继续走经营刺梨致富之路。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从当初的十几个社员、几十万资金发展到现在的社员110多名,资金200多万,成为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联社的第一届理事成员之一。目前,茶香村户均种植刺梨70多亩,100亩以上种植大户60 多户;刺梨加工大户30多户,刺梨的产值达到8000多万元,茶香村从以前的一类贫困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刺梨专业村、富裕村。他们还注册了“谷脚刺梨”“茶香刺梨”等商标,对产品进行包装,提高了档次,生产的刺梨汁、刺梨蜜饯、刺梨干、刺梨酒等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民就有30 多户。

  肖发海在注重发展刺梨产业富足村民口袋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村民头脑的营养补充。他经常组织村民参加县农广校、人事局等单位组织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活动,开阔村民的眼界,转变意识。现在,茶香村已有29位农民取得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合格证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肖发海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养育他的故乡,但他总觉得做得还不够。怀揣金色的梦想,他一直在努力地追求着,在青山绿水间谱写一名青年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壮丽诗篇。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供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