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只想做好养花这件事——记天津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铁顺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李锦华 字号:【

  彼时,一家种植国际高档花卉的企业,利润可观。熟知国内市场需求,紧跟国际花卉潮流,让这家位于天津的花卉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到底有多赚钱?2007年,国家对其厂址占地进行征收时,赔付了4亿多元人民币。占据行业龙头,手握巨额财富,这位企业家收获了诸多属于“成功人士”的祝贺与羡慕。

  时光荏苒,11年后的今天,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期间,与会代表走访参观了天津市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这里有全世界最大的单体玻璃温室,并全面实现信息化生产流程控制,一度引来国内外友人的参观与赞叹。这个花卉王国的主人斩获业内不折不扣的“花王”桂冠。

  成功的企业家与独领风骚的“花王”,分别是杨铁顺过去与现在的名片。不同的是,彼时的他曾拥有4亿多元巨额财富,年利润达4000万元,早已实现财务自由;而此时的他,虽建设了投资达26亿多元、面积达3400多亩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却负债数亿元,需要抵押房产进行还贷。值得欣慰的是,凝结了他全部心血的现代化玻璃温室,不论是硬件设施还是信息化控制完全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且面积为单体全球最大,引得国际花卉界一致喝彩。

  笔者没有见过11年前的他,无法想象在那些总是被提及的“好日子”里,他是怎样的春风得意。如今的杨铁顺,方脸阔肩,沉静语迟,喜欢一边泡茶一边谈事。无论客人多晚离开,他都会在第一时间将茶盘收拾整洁,等待下一位客人的到访。

  “钱,挣多少是够?我这一辈子只想做好养花这一件事。”面对笔者对财富变化的提问,杨铁顺望向更高更远的地方。“把花养好,让花农看到花卉产业的广阔前景,让花卉产业惠及每一个消费者的美好生活,才是我眼下更关心的。”他究竟靠什么取得今天的成绩,靠什么折取花王的桂冠?他的创业故事为我们揭开谜底。

  如鹰锐眼,助他打造津门第一鲜花世界

  1981年,从天津市园林学校毕业的杨铁顺兴冲冲进入市园林局花卉处就职。然而,现实的冷水泼在他刚刚抬起的脚下。除了几棵树,花卉处几乎难觅青葱。所以,当单位派他去福建采购铁树时,他看到的不仅是任务,还有机遇!一种强烈的干事热情在他的心底升腾。

  “谈好的,一枚三公分的铁树苗2.5元钱。”可是去看货时,他都惊呆了。“哪是铁树苗啊,全是参差不齐的铁树,小的也有碗口粗。”对方说,“你们看着办吧,反正我们只有这些。”僵局之下,杨铁顺的眼睛亮了。他知道铁树在北方价值不菲,便开出按吨购买的条件。“2500元一吨,全要!”谈成了!他高兴得心都要跳出来了。

  杨铁顺的商业眼光着实让单位富了一把。园林局的60亩花圃变成了铁树园,也变成了杨铁顺展露商业才能的第一个舞台。大家戏称,杨铁顺变成了摇钱树。然而,人红是非多。受不了猜忌的杨铁顺决定下海。

  不是铁树、不是绿化苗木,而是选择娇艳欲滴的盆栽鲜花。当时的他,再一次表现出独特、超前的锐利眼光。“我判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实力的增强,肯定会喜欢姹紫嫣红的鲜花。”做花卉!就这样,如鹰般锐利的商业眼光将他带上种植销售花卉的创业人生路。

  1991年,杨铁顺辞去公职,砸掉万人羡慕的“铁饭碗”,以心爱摩托换来的6000元钱作本钱,做起了花卉苗木种植销售个体户。如果说辞职干个体是让人大跌眼镜之举,那接下来“承包垃圾山”就让人匪夷所思了。决定种花的杨铁顺,开始四处寻觅场所。在市郊的电瓷场旁边,一块荒废的垃圾场,让他的眼睛再一次发亮。“如果你能把这垃圾山整治成花园,我们不仅不收钱说不定还奖励你呢。”就这样,在别人觉得不可能的质疑声中,杨铁顺开始了垃圾山变花圃的改造行动。

  “当时我在垃圾山搭了间草棚住了下来,搭桥、铺路、填坑,各种重体力活都是自己干。”更可怕的是,蚊虫叮咬让他肿得像茄子。家人心疼得叫他“傻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臭气熏天”的恶劣环境下,靠着苦干、狠干,他硬是平整出一块三四十亩的花圃地,那些垃圾变成了有机肥。

  旁人的奚落、亲人的担忧、同事的挽留、朋友的规劝,踌躇满志的创业激情在质疑声中变得五味杂陈。但看好花卉市场的眼光,让他坚定不移地走到今天!事实证明,这条创业路越走越坚定!奋斗27年,他创立的大顺国际花卉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打造了津门第一鲜花世界。直到现在,员工都很佩服杨铁顺的眼光。“他选的品种就是能引领市场潮流,就是好卖,不服不行。”

  成大事的魄力与韧劲,带他跨入国际一流梯队

  “敢干”“有魄力”成了那些年朋友们对杨铁顺最常说的评价。“从45亩的垃圾山发展到200多亩半自动化的基地,已经几千万的年纯利,一般人早就坐享其成收手不干了。可是他还是重新投资建世界一流的自动化玻璃温室,真是有魄力。”副总经理柯盛发深深叹服。“这种魄力是真正的企业家才有的。”

  “要做就做到最好!”于是,2009年在天津市各级政府的鼓励支持下,杨铁顺决定建设“天津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这次我们要建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智能化温室。”经过多次赴荷兰、比利时学习,投资17亿元的第一期30万平方米的智能玻璃温室于2013年投产使用,年产值达到1.5亿元,盆花成品率从70%提高至98%。“我们并非简单引进,还根据当地实际特点做了很多创新和改进,仅自行完成的创新专利达230多项。”杨铁顺的远见卓识和超凡魄力为他实现了“生产出国际一流盆花”的梦想,也兑现了他对消费者“质量第一”的承诺,更在国际上赢得好评。员工吴建平说,“杨总对于学习非常舍得投入,建设初期经常带队去国外参观,我们都觉得成本很高,所以倍加珍惜出来学习的机会。”

  回忆创业几十年历程,杨铁顺认为“最大的难题是提升花卉质量和实现管理自动化。”仅在玻璃温室建设过程中,他遇到的难题就不计其数。比如盐碱地、水质不好、国外设计方案不符合实际等等,拦路虎层出不穷。“不能认输,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解决。”靠着这样一种前行的韧劲,杨铁顺创新了温室建设方案和营养液配方,实现了人为控制花期,让荷兰和比利时的技术输出方都啧啧称奇。

  他亲自督战在建设第一线,带着员工一项接一项地攻破。“建设温室那几年,非常辛苦,他一个大老板挽起袖子和裤管,跟我们一起吃一起干,一点都不摆谱。”董福祥是2009年最早加入建设队伍的员工,回忆起建设初期在鱼池边脚踩着水挖土填坑的工作场景,对杨铁顺佩服不已。

  “给第五区第八小区浇水。”2010年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现任园区生产部长刘青一边查看温室,一边打电话给控制室下达指令。随后,温室地面的小孔中源源不断涌出清水,几分钟内水位就上升至花盆的二分之一处。浸泡一会儿后,水位瞬间落下。这就是杨铁顺创造性设计的潮汐式灌溉系统。刘青介绍,荷兰提供的方案是将灌溉水池放置在温室顶部,而杨铁顺考虑到水质盐碱化程度高,也为了利用天津地热资源,便将水池建设在地下。“水体通过消毒、配比微量元素,可反复利用,且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与此同时,温室上方安装了空中轨道,用于种植垂吊的绿植。空中可移动苗床生产体系成为温室又一亮点。“我这几年收获非常大。因为不论是对设施建设还是种植技术,杨总要求都很严格。比如改进温室设计和控制花期,他都亲自带头攻克难题,每天都要看进度如何,我们成功申请了很多专利。”

  智能化管理给予鲜花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大大节省了人工。“通过温湿度控制系统、灌溉系统,还有光照控制系统,电脑不仅监测实时数据,还能给出正常及非正常值域提示。”来自唐山师范学院的实习生李子琪不断点击鼠标,对照各区值班管护员给出的操作指令,在各个全英文系统中来回切换操作。“这里是全国最先进的花卉生产园区。”李子琪今年即将毕业,园林技术专业的她非常期待能留下来。30万平方米的园区只需要80多人管理,物流缓冲系统、装盆机、移植机、产品分级机等自动化设备,将整个温室打造成机械自动化操作、智能化管理的标准化花卉生产工厂,极大提高了精品率。

  跟娇嫩的鲜花打了一辈子交道,杨铁顺却被磨砺出了一副不怕艰难险阻的铮铮铁骨。不屈服、不放弃,面对困难杨铁顺在心底暗暗握紧拳头,靠着韧劲,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建成国际先进、国内最优的智能温室。近年来,来园区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全国都市现代农业交流会期间,各地代表前去参观,感到震撼不已。

  产业龙头的荣誉,让他引领市场潮流

  “打价格战可不行。”进入新世纪后,我国花卉业逐渐繁荣,为了避免恶性竞争,杨铁顺决定从国际市场上进口国内稀缺的高档花卉,走差异化竞争路线。初次试水,杨铁顺从荷兰订购的“宝莲灯”以一盆500元的批发价,一度实现百分之几百的利润率。更令西方花卉商惊诧的是,经过仔细研发,大顺甚至可以自己育苗了。当智能温室实现了标准化精品化养护,研发新品种就成为一较高下的核心要素。

  如今,除了红掌、宝莲灯、丽格海棠,还有观赏竹芋、红火鸟、黄火鸟、马蹄莲、姜荷花等等十多个品种在天津滨海花卉科技园区内沐浴阳光、争相绽放,可谓姹紫嫣红、美不胜收。“丽格海棠很走俏,是因为我们推出了新的颜色。市场很容易审美疲劳,我们需要不断地开发新奇特的品种以及变化大小株等等,才能紧紧抓住消费者。”在花卉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他,经常能推出引领市场潮流的新品种,从而拥有定价权。

  目前,科技园区建设了研发楼,通过与各大农业院校合作,不断提升研发实力。“一定要紧紧围绕市场所需进行研发。”对于产学研合作的瓶颈,杨铁顺认为应该鼓励科学家以市场为导向、敢于投入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去攻克课题。“研发新品种才是我们今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核心力量。”

  “2009年,之所以坚持做花卉科技园区,一方面是不想放弃多年的心血,另一方面也是受市里区里各级领导和专家的鼓励,大家都希望我能引领花卉产业向前发展,带动更多的花农致富。面对这份期待和厚爱,我不能推脱。”杨铁顺说大顺花卉过去始终以批发盆花及幼苗为主销渠道,带动了很多花卉种植户的发展。

  随着2004年大顺花卉连续被认定为天津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2007年大顺花卉品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以及他在荷兰花卉交易市场被国际客商包围的各种荣誉和感受,杨铁顺逐渐感悟到,他的使命不再仅是承托起自己的家庭和员工,还需要心怀整个花卉产业发展及花农的福祉,更需要为中国花卉走上国际舞台尽心尽力。

  “鲜花不仅美化环境还能怡情养性,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必需品。此外,花卉产业的经济效益是种粮食蔬菜的几十倍,带领更多农民从事花卉产业,也有益于乡村振兴。”近年来,杨铁顺带动和服务全国花卉企业1000余家,带动周边地区农民就业达到500多人。身为中国花卉协会盆栽植物分会会长,他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组织承办了三届全国花卉产销形势分析会,深入探讨了振兴花卉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系列举措,助力了农业供给侧改革。天津滨海花卉国际科技园区凭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物联网技术,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杨铁顺屡次为花农呼吁。“花农也是农啊!花卉产业发展也能振兴农业啊。花农渴望享有与种粮种菜农民同等的政策待遇。比如运输中享受绿色通道等等。”为了将物美价廉的鲜花送往更多的消费者手中,杨铁顺创造了盆底棉绳吸水、360度防摇晃快递包装等。接下来,他将开创线上线下连动的零售模式。

  繁忙之余,杨铁顺还担任天津农学院客座教授、天津市政府农业技术顾问委员会顾问、天津市科技特派员、中国花卉协会盆栽植物分会会长等社会职务。杨铁顺从来没有休闲娱乐,永远都在工作,甚至基本的睡眠时间都无法保证。“你平时工作这么忙,为什么还张罗这么多社会职务?”他说,“这也算是回报社会吧。”杨铁顺心系为花卉事业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受邀到多所大学讲课,科技园区与职业学校合作,常年向园艺专业学子提供实习岗位,实习生每个月工资达到数千元。

  看得出,1961年出生的杨铁顺身体素质很好。但最近一段时间,他却需要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我们现在面临创业以来最大的困境,几次经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竭尽全力以渡难关,但前面的路仍然很困难。”30万平方米的温室仅为首期工程,园区共分为4期推进,但在建设初期,杨铁顺为了节省总成本一次性完成了全部地下管网设施的铺建,以及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花费达2亿元的花卉市场销售展厅建设。更被动的是,高科技含量的集成管理式智能玻璃连体温室作为农业设施,不能像工业厂房一样用于银行贷款抵押。这项浩大复杂的工程,虽然展示了我国花卉界最高科技含量设施,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多万盆高档花卉,却面临难以为继的窘境。

  谈及未来,杨铁顺依旧斗志昂扬,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进军国际花卉市场。“我国地大物博,花卉资源丰富,何必千里迢迢从欧洲等地花高价购进名贵花卉?中国的水土和中国人的勤劳智慧一定能打造出更加繁荣的花卉产业。”杨铁顺的民族自豪感溢于言表。他坦言,若能用余生的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更多的美丽花朵,助力美丽中国、美丽庭院、美好生活的建设,将是自己的幸运。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