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传统农区的乡村振兴之路——来自内蒙古扎赉特旗永兴村的调查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郭永田 刘光明 杨洁梅 谭慧颖 字号:【

  今年3月,笔者赴内蒙古扎赉特旗永兴村开展了驻村调查。随着调查的进行,永兴村改革发展的历史画卷渐次展开:20世纪80年代初的永兴村,每户耕地40~100亩,家家户户种玉米,一年到头能挣个温饱有余。今天的永兴村,有了2万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水稻玉米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形成甜叶菊、玉米和水稻三足鼎立,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产业格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先后获得了 “全国文明村镇”“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荣誉。笔者渐渐发现,永兴村的发展变迁,其实正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

  要素资源重新整合,生产率显著提高

  20世纪80年代初到2010年前后,农业机械化和劳动力转移引发了耕地的自发流转,形成了一批种植大户。在谈到人口和耕地情况时,村会计说:“一轮承包的时候,家里有三四个孩子的很多,按人均10亩地,家里能分五六十亩地,多的能分120亩。”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后,很多家庭只生育一个子女,生育率下降使得这里的人地关系始终处于比较宽松的状态。在20世纪80年代,村里种地还主要靠牛马,土地负担着全部家庭成员的生计。渐渐地,机械化的发展解放了大量劳动力。据村民回忆,2000年前后村里开始出现打工潮。到2002年,留在村里种地的农户普遍经营100亩以上的耕地(主要是玉米),种地收益与外出打工基本相当。

  2010年至今,合作社推动土地大规模流转。2010年,永兴村党总支书记领办成立了申丰农牧机械合作社,2017年,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达到1.2万亩,辐射带动面积1.8万亩,分别占到全村实际耕地面积的48%和72%。目前合作社共有现金入股成员32户,辐射带动180多户,注册资本金299.4万元,资产2000多万元,2017年销售收入达到3000万元,成为带动永兴村发展的“火车头”。村支书谈起成立合作社的初衷,“主要是想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现状,当时村里争取到了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可以平整土地,改造机电井,建设膜下滴灌的设施,但是要求有集中连片的耕地项目才能落地,成立合作社让大家联合起来干好处更多”。

  但是,由于村里的种植户大多经营100亩以上的耕地,种地收入不低,合作社想扩大土地流转面积并不容易。在与村支书、社员和普通村民的访谈过程中,调查组发现,合作社为推进土地流转、稳定和扩大流转面积,探索了一套合作社和农民互惠互利、多数农民比较满意的办法:一是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流转租金。二是鼓励农户投资甜叶菊种植获得更高收益。三是允许农户加入合作社后反租倒包实现连片经营。四是签订较长期限的流转合同。东北地区普遍采取流转合同一年一签、流转价格一年一定的方式,为了稳定经营规模,合作社鼓励农户签订3年或5年期的流转合同,价格可以一年一定,也可以一次性付清流转租金。目前已经有1000多亩土地签订了长期合同。

  规模经营给农村带来新活力,务农劳动力年龄结构得到优化。永兴村共有劳动人口2103人,留在本村居住的1349人,占全村劳动人口的67%。近年来,不仅有一些年轻人留在农村务农,还有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务农。调查组走访的18户种植大户中,31~40岁的8户,41~50岁的7户,50岁以上的3户,文化程度均为初中。调查组走访的水稻种植户韩某今年37岁,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外地打工,2014年回到村里搞起了水稻种植,三年下来,他不但熟练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还自己建了育秧冷棚,购置了约10万元的拖拉机、插秧机、旋耕机、收割机等水稻全程机械,去年除了种自家的地,还利用农机作业收入了8000多元。这样的专业户在永兴村并不少见,规模经营为农业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收入,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留在农村、返回农村,形成了一笔丰富的乡土人才资源。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从“一粮独大”向高质量发展进军

  调稳调优粮食产业。一方面,调整优化玉米种植。2014年以来,永兴村玉米种植面积从1.2万亩减少到5000亩,特别是2016、2017连续两年干旱,很多不具备灌溉条件的坡耕地从玉米生产中退了出来,改种绿豆、高粱、燕麦等作物。另一方面,发展优质粳稻产业。永兴村位于嫩江支流绰尔河畔,绰尔河下游灌渠从村里经过,地下水位仅3到5米,加上土地相对平整,昼夜温差大、水稻生长期长,发展优质粳稻具有一定潜力。近年来,村里有一部分农户改种水稻和旱稻取得了较好收益,稻谷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亩。

  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闯出致富路。带领全村群众发家致富奔小康,光靠种粮还不够。2010年前后,永兴村决心组建合作社争取农业综合开发的建设项目,试验种植甜叶菊,终于闯出了一条致富路。一是打造高质量生产基地。2011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在永兴村落地后,合作社采用了膜下滴灌技术,种的700亩甜叶菊当年就见了效,每亩净赚1000元,是玉米的3倍。合作社带头闯出了路子,老百姓愿意跟着干的就多了。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甜叶菊产业在扎赉特旗不断做大,种植面积从2011年的700亩增加到目前的6万亩,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种植生产基地之一。二是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种植面积增加后,市场风险随之加大,甜叶菊的亩均销售额从2014年最高时的8000元下跌到目前的3500元,一些年份还出现了亏损。谈到下一步的发展,村书记表示合作社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实力,目前正在南方建立育苗基地,也在联合企业筹建甜叶菊提炼加工企业,不断做大产业。三是产业发展引来金融活水。经过农村信用社严格评定,永兴村被纳入“信用村”体系,村里的农户凭授信,无任何担保,最高可贷款10万元,全村授信额度达到1500万元,贷款适用6%的优惠利率,破解了长期困扰农民的发展难题。

  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永兴村是扎赉特旗打造“塞北江南风光”村寨的核心区,村党总支、合作社,以打造农耕文化园为抓手,把绿色农作物种植、加工、销售和农事体验、休闲观光融合起来,打通了乡村产业发展的新空间。2017年7月,永兴村依托已经建成的农耕博物馆,成功举办了绰尔河第一届农耕文化节,12月投资建设的永兴村冰雪游乐场带来了冬季客流,全年累计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永兴村成为现实,也带动当地增收60余万元。

  组织方式不断创新,从一家一户经营转向合作社主导下的联合与合作

  在生产管理上,实行“统一经营+分组管理”。每年年初,种植甜叶菊的农户按每亩3000元的成本认缴资金,合作社用这笔流动资金统一流转土地、购买种苗和农资,年底再按照生产资料的投入额、产品交售量与农户结算利润。同时,在甜叶菊生产中实行了分组管理的方式:合作社种植的甜叶菊按照400~800亩的规模分成若干个小组,由参与经营的农户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生产和用工,组长一般由大家公认技术和管理水平比较高、入股面积比较多的农户担任。合作社每年向组长支付2.4万元工资,同时约定每亩保底产量500斤,达不到保底产量扣工资,如果产量超过600斤,每年再奖励5万元奖金。此外,甜叶菊生产需要大量人工,农民既可以选择参与生产、按日计酬,也可以外出打工。

  在经济核算上,实行“项目式运作+单独核算”。不管是合作社发展甜叶菊、水稻、西瓜等新产业,还是村里搞乡村旅游发展“六坊”,这些新产业新业态需要增加投入,永兴村采用的都是项目化管理,单独核算,做到谁投入、谁收益。通过这种方式,村里这两年投资140万元建设了仓储库房、投资530万元建设了乡村“六坊”、投资125万建设了采摘园,这些资产都是由村民自愿入股共同投资,单独建账核算。项目化管理是永兴村发展新产业独具特色的做法,这种做法既避免了村集体投入可能带来的风险,省去了集体决策不得不花费的时间,决策效率更高,也避免了“大锅饭”现象,调动了村民的投入积极性。村支书说,合作社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必须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把账算清楚算明白,才能让大家真正合作起来,齐心协力一起致富。

  在组织架构上,实行规范化管理。合作社2010年成立之初共有168名社员,注册资金299.4万元,分别以现金、土地和农机折价入股。但在实际运行的8年中,社员并没有实际认缴股金,合作社的具体运营也不是在168名社员的架构下实行的。随着合作社不断做大,完善治理机制、规范组织架构的要求变得越来越迫切。2017年,合作社召开社员大会进行了规范化,入社社员由最初的168户变更为32户,全部改为现金出资,做实了299.4万的注册资本,这部分资金完全用于合作社1000亩甜叶菊的生产经营,在年底盈利后按规定提取公积金。

  基层党组织和村集体凝聚力不断加强,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组织发挥“火车头”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永兴村是连续三届“全国基层优秀党组织”,正是有了村党总支强有力的领导,以党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永兴村党总支下设3个功能型党支部,有党员49名,积极分子10名。在党员队伍建设上,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活动日”等制度,抓好人才储备,高标准、严要求积极培养发展党员。实行党员干部“网络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建立村便民服务站和屯便民服务点,将党员干部全部纳入到便民服务活动中,真正搭建起服务群众的平台。在党组织领导下,村级民主管理稳步推进,党务、政务、村务“三公开”、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五步法”“三资一章”乡镇代管等制度得以落实,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保障。

  村级集体经济逐步发展壮大。经过多年积累,永兴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从最初的一穷二白到现在拥有约300万元的资产规模。从调研了解看,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集体机动地发包,村里有约1100亩集体机动地,每年可获得一笔土地租金收入,前几年土地流转费较高时,年收入达到50多万元,2017年流转费用降为350元/亩,收入合计约38万元。二是投资甜叶菊生产,村集体在合作社投资了150亩甜叶菊生产,收益好时年收入65万元。三是与村民共同出资兴办空心砖厂,村集体每年约有10万元收入。

  “美丽乡村”逐步呈现。2012年以来,永兴村抓住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契机,积极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等项目支持,建起了3处文化活动广场,硬化村屯水泥路12.5公里,安装路灯64盏,建设公共垃圾点5处、公共厕所2座,绿化植树2万株,村里的生产生活面貌焕然一新。

  民生事业不断改善。永兴村出资6.8万元为本村考取大学和重点高中的学生给予奖励,筹建了村级幼儿园;投资8万元建设80平方米的村级卫生室1处,老百姓小病不出村,可以就近看上病;按时发放新农保养老金,帮助四类特殊群体(低保、五保、残疾、优抚)代缴新农保保费,实现了群众老有所养;建立了村级义务巡逻队和村级消防队,在主要路口安装摄像头21处,近年来无一起刑事犯罪和群体性事件,无一起上访事件。

  文明乡风逐步形成。永兴村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打造文明一条街院墙、评选“三优一户一好”(优秀党员、优秀青年、优秀村民、文明标兵户和好儿媳)、利用村务公开栏宣传好人好事等方式,提高村民的社会公德意识,营造家庭和睦、邻里团结、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形成了村里互帮互助、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村里陆续建设了绰尔河农耕博物馆,建起了占地75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楼和50米长的文化长廊,建成了藏书2000余册的农家书屋,在文化广场配备了篮球架和健身器材,成为老百姓休闲的好去处。利用这些文化设施,村里每年都组织开展秧歌比赛、篮球赛、拔河比赛等文艺活动,为丰富村里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广阔舞台。

  永兴村走向乡村振兴的启示与思考

  支部引领带动农民合作。家庭联产承包以来,特别是国家惠农政策下,农民的收入变多了,生活变好了,但是毕竟家底薄,经不起折腾,对于新事物比较保守,看不到实效不愿意参与,让农民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发展新产业新业态需要合理引导。村支书告诉我们,农民知道合作有好处,但是要让农民拿出自己的承包地、自己家的积蓄、投入劳动来开展合作,必须化解农民的担心和怀疑。他强调,永兴村的申丰农牧机械专业合作社之所以能够被多数村民认可,和他们坚持的“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分不开,不管是引进甜叶菊需要有人站出来吃螃蟹,还是为合理轮作需要有人投入玉米、杂粮等相对收益较低的作物生产,都是由党员带头投入,多数农民看到效益后跟进。同时,合作社不提取公积金,村支书作为理事长不仅没有领取过报酬,还常常自己垫付跑技术、跑市场的费用,用村会计的话来说,“书记带了个好头,让村民觉得合作社是大家的,不是哪一个人的,这是最大的凝聚力。”

  以合作集聚生产要素。在永兴村入户访谈期间,申丰农牧机械合作社是一个被频繁提起的话题。农户普遍反映,永兴村土地流转率之所以远远高于周边村庄,合作社发挥了重要的平台作用,不仅合作社社员能够集中连片耕作,普通村民也可以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然后再从合作社集中连片流转土地,实现高效率规模经营同时,合作社还是承接新技术的平台。村支书告诉我们,正是因为有了合作社,才能通过承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引进膜下滴灌技术,才能成规模推进旱作水稻,如果没有合作社只能一家一户说服、引导,花费的时间更长,有时就会错失良机。

  以服务带动农民共同富裕。在合作社带领下,永兴村村民的市场意识和产业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合作社和国内几大药企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甜叶菊的销路有了保障同时,合作社还坚持服务广大村民,合作社不仅在甜叶菊种植上实行统一购苗、统一经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还为非社员提供土地成片流转、农资购买、融资推荐、农产品销售等服务,带领村民在致富路上越走越宽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