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五个振兴”落到实处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刊评论员 字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人大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的科学论断。“五个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新阐述,进一步指明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路径,为我们制定了清晰明确的乡村振兴任务书和路线图。深入理解和科学把握“五个振兴”的丰富内涵和相互关系,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是深入理解“五个振兴”的丰富内涵。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并明确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个振兴”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政治五个方面与其高度契合。

  产业振兴重在夯实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一方面着眼于一产的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不再局限于一产,而是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推动乡村生活富裕。

  人才振兴重在稳定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础,一方面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提升亿万农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另一方面要在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等方面尽快补齐农村社会发展的短板,让人才真正愿意来、留得住、有作为。

  文化振兴重在重铸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础,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资源宝库,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留住中华文明的根;另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凝聚新时代乡村精神,改善农民精神风貌,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引导人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生态振兴重在构建乡村振兴的环境基础,核心是在农业发展观上进行一场深刻革命,一方面是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业资源养护;另一方面是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人居空间,从厨房厕所垃圾桶改起,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

  组织振兴重在保障乡村振兴的政治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斗堡垒,组织振兴就是要以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为抓手,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形成“三治合一”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保障乡村振兴健康有序推进。

  二是科学把握“五个振兴”的相互关系。正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整体,“五个振兴”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是分散的和孤立的,而是在逻辑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内容上高度关联、相辅相成,与“二十字”总要求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科学完备的有机统一整体。

  “仓廪实而知礼节”,产业振兴是“五个振兴”的基础,产业不兴难以留住人才,人们还在为基本生活需求发愁时,大谈文化和生态也只会应者寥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人才振兴是“五个振兴”的支撑,产业要人来干,文化因人而兴,生态由人变美,组织靠人建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文化振兴是“五个振兴”的灵魂,文化能够凝人心聚人气,是干事创业的氛围,是乡村德治的土壤,是精神生活的富裕。“不夭其生,不绝其长”,生态振兴是“五个振兴”的底色,意味着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实现更高品质的生活富裕,意味着复兴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勤俭朴素的文化伦理。“上下同欲者胜”,组织振兴是“五个振兴”的保障,强调各方力量的有效协同,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各种矛盾的有效平衡,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秩序支持。“五个振兴”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决定了在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只抓其中一二项,必然事倍功半,所以中央才强调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指引把“五个振兴”落到实处,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事业的新局面,打造出让广大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