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要注重五个统筹
一是统筹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民增收计划,应与2020年前完成现行标准下脱贫目标及其后几年巩固脱贫成果任务衔接,应坚持既定目标和“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二是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和产业融合。“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应充分体现农业功能多样化、可持续性并突出地域特色,更加注重现代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三是统筹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和为乡村留住优秀人才。在促进农村人口有序向城市转移的同时,既要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也要努力完善培育本土能人的机制和吸引外出能人回流机制,把优秀农民留在农村。四是统筹农村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要在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村人口素质和文明水平上久久为功。五是统筹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和实现未来长远目标。应以更大力度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关爱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和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实际生活困难,为实现乡村振兴长期目标夯实基础。
民革中央
进一步完善村镇污水治理机制
目前,我国小城镇和农村污水处理的发展相对滞后,村镇污水治理存在较大“短板”。主要体现在:环保意识薄弱、热情不高;规划不尽合理,按图施工难度较大;具体治理过程中存在成本过高、资金缺口大、专业人才缺乏、工艺技术有待突破等困难;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部门协调有待加强;环保技术创新和产权保护急需加强与扶持。为加大村镇污水治理力度,进一步完善治理机制,鼓励企业在市场机制下更加积极地参与村镇污水治理,建议: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保意识。二是完善规划体系,实施分类处理。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镇宜采用分散处理模式;布局相对密集、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旅游业发达、处于水源保护区内的村镇宜采用集中处理模式;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符合接入要求的村镇则可接入市政管网统一处理;农业生产区的生活污水应就地处理。三是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不断完善资金保障体系。四是明确设施的运营主体,建立多种运营管理模式。五是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农工党中央
健全农业补贴保障机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劳动人口快速向城市聚集,本已脆弱的农村生态环境由于缺乏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建设变得更加严峻。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然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为此,建议:一是开展多样性生态环境保护补贴。健全和完善休耕补贴机制,提高休耕补贴标准,建立环境受限制地区补贴。二是探索建立生产方式和结构调整补贴。对种植业中主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和在养殖业中减少牲畜存栏量进行补贴;对长期休耕并专门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目的的土地,除了按照休耕农田给予补贴外还应增加额外的农田生态补贴。三是整合林业经济补贴与农业生态环境补贴。将林业经济补贴与农业生态补贴整合优化,发挥森林资源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四是建立农用地绿化补贴机制。五是建立咨询、管理和监督机构,保障补贴落实到位。
提案选登
民建中央
运用大数据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目前,我国运用大数据助推乡村振兴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农业大数据发展顶层设计有待完善;尚未建立完整规范的农业大数据资源体系;乡村大数据应用基础薄弱;缺乏乡村大数据应用人才。为此,建议:一是从战略高度做好现代农业大数据发展顶层设计,将农业大数据发展纳入国家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积极研发农业大数据关键技术。二是完善涉农服务信息共享的相关标准体系。建立政府各职能部门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规范,建立数据编码、采集、分类、发布、共享和交换等相关配套标准,出台涉农服务大数据技术、协议、标准等规范。三是重点培养和支持一批农业大数据的应用与示范项目,推动农业大数据资源增长及农业大数据的技术应用。四是运用大数据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破解农产品上行难。五是建立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必备的人才储备。
民盟中央
加快推进健康扶贫工作,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目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仍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因素。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现到2020年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议:一是加强健康扶贫信息平台建设。二是继续加大健康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和监管力度。进一步提高健康扶贫经费在扶贫工作经费的投入比重,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医疗补充商业保险救助和贫困户人口救助专项资金,帮助贫困户解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之困。三是积极拓展健康扶贫途径。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最大程度方便农村贫困群众就医。建立完善贫困患者医疗费用县(区)域内一站式结算制度。四是多举措提高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健康水平。开展大病分类救治行动,明确救治病种,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实行签约服务。完善大病保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在起付线、报销比例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五是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民进中央
构建产业扶贫长效机制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举,也是实现农村长期稳定脱贫的重要措施。为构建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建议:第一,加大贫困地区产业培育和承接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着重解决行路、饮水、用电、通讯、住房、清洁、入学、就医、文化娱乐、便民服务等民生问题。根据扶贫规划或者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建设好特色产业园区及相关配套设施。加大贫困村与邻村各类基础设施的对接,实现整乡(镇)、整县(市)基础设施无缝对接、互联互通。第二,建立贫困地区产业扶贫风险识别与防控的长效机制。将产业扶贫的风险识别和防范工作纳入县、乡、村三级扶贫工作体系,构建体系化的产业扶贫风险防范机制。以县为单位,采取政府、企业、贫困户多方参与,自建、共建多种模式的产业扶贫风险防范专项基金。第三,加强贫困地区村级组织和贫困户增收致富能力建设。坚持培育内生动力为原则,外部注入为例外的方针,加大支持力度,让村级各类组织依法依章程良性运行。
(本刊记者李姗综合整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