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杨,一起下村走‘亲戚’去吧。”同行的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峤山镇民生保障中心主任徐敏的这声邀请与我不谋而合。新春之际,新一轮的山东省莒县“万名干部结穷亲”活动开展,正是因为心念“穷亲”而为贫困群众送去春节礼品和祝福。
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
驱车前往的路上,放着歌曲《江山》“打天下/坐江山/一心为了老百姓的苦乐酸甜/谋幸福/送温暖/日夜不忘老百姓康宁团圆”歌词通俗易懂,却正是我们共产党九十多年风雨历程的初心见证。而“谋幸福,送温暖,日夜不忘老百姓康宁团圆”也恰恰是我们扶贫结亲要践行的初心。
到基层的这半年,越是了解扶贫工作、农村基层,就越懂得歌词“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是多么真切的劝诫,也更能体会“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这颗初心的责任和力量。
扶贫工作参与的越多,就越知道:对于贫困户,或许他们在中国大的人口基数下,只是一小部分群体,但是不让他们尘封在历史中默默消亡,而是给予他们实实在在的帮助和真切的关怀,则体现出党和国家更深层次的民生关怀和“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立党初心,而扶贫结亲,正是为践行这份初心。
“老大娘,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在路上,徐敏告诉我:“我这门亲人哪,每次去看她,都能让人感受到不惧生活艰辛的力量,每次去看望她,就是一种学习致敬……”
我好奇地问:“怎么了,她有什么‘传奇故事’呢?”
徐敏说:“我这个老亲戚叫郝桂英,今年89岁了,儿子前些年出车祸去世了,儿媳精神失常下落不明,只剩下五个月大的孙子和3岁多的孙女,这十几年就是这个老大娘抚养这两个孩子,如今孙女上七年级了,孙子上五年级了……你想想一个快九十岁的老人抚养两个孩子,并顽强地扛起来了,得有多么不容易,多么艰辛……”
车子进西桥村,拐了几个路口,徐敏一停车,对我说:“就是这家。”敲门进去,郝大娘正在蒸馒头,看到我们进来,她停下手中的活说:“徐书记来了,这大过年的,又来看我们娘仨,又害(地方方言,让)你们破费,快坐快坐……”
“过年了,给您和孩子拜个年,这不是应该的嘛,给您这200块钱,孝敬您的,您到时候买点需要的,这米和牛奶您留着和孩子喝,今年旧房翻新了吧,就跟您说过嘛,日子会越来越好的。两个孩子放寒假了吧,孩子学习咋样呢”徐书记热情地与老人聊天。
“翻新了,翻新了,说是国家有旧房改造政策,这些年真是感谢国家,感谢党的好政策。老大考得好,老二考得一般,这个熊孩子(调)皮得很。你呀,每次来都带这么多东西,不去看领导,反而来看我这穷老太太,你呀,真是大好人。”热情而又熟悉的“接待”,恰恰是徐敏与老大娘“亲情劲”的体现。
胼手胝足的“老大爷”
“她怎么喊你徐书记呢?”我好奇地问徐敏。
徐敏回复到:“因为我干过第一书记呀,也是干第一书记,才让我在走访群众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了一些贫困群众的艰辛,所以,你当选调村官,也要更多地走进群众,了解群众,去体会他们的艰辛,这样以后工作起来才会有更强的责任感,更大的动力。”跟徐敏一同结亲,更能体会这话的真切感。
前往艾蒿涧村王廷双家,渐渐地会哼起那首“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到基层工作后,越来越能体会这直白的话语里所包含的党员责任。
王廷双是我所结的一门亲人,老大爷年近九旬,患有耳聋,起初试图贴在他耳朵上说话,发现他还是听不清后,我渐渐变成了一个通过手舞足蹈与王大爷对话的人,握着大爷的手,听他讲人生经历。看到大爷的中指和食指有些变形,我比划着问怎么了?
老大爷说:“以前干活弄得,每天推那么多装着庄稼的车子,经年累月就变成这样了……”陪我们去的张大姐说:“那个年代的庄户人都是推木车子、干活都是镢刨锨挖的,女的没有几个手不开口子(裂缝)的,男‘劳力(地方方言,劳动力)’手变形也很多。”
是啊,越是在基层,握过老百姓的手越多,就越懂得那胼手胝足的背后,其实是艰辛和勤劳的代名词。
给大爷带去了米、奶,老大爷说:“不能麻烦,不能麻烦,你把这些带给你爹娘,好好孝顺你爹娘,你来陪我说会话就很好啊……”
大爷听不到,我就笑着比划让他留着好好吃,老大爷也跟我笑。跟大爷告别,挥手笑别的一刹那,终发现,这门亲也让我学到不少东西。
扶贫结亲 践行“初心”
车子行在山间,跟徐敏说起所写的《为了这山间的百姓》,不由得感叹:组织工作就应该增强深切的为民情怀,因为只有为了这山间的百姓,才懂得该选拔什么样的干部,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该怎样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扶贫结亲,就是在践行“初心”。有着深切的为民思想、为民情怀,才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实肯干。“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我们共产党员就要落脚到为民服务的一件件实事上,要以深切的为民情怀接力干好每一件让群众得实惠的事,把群众现阶段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现实的奋斗目标,一件件,一步一步变为生动的现实。就像山东莒县“万名党员干部结穷亲”活动开展的一样:一个人看起来只是一门亲,但是万名党员干部的扶贫力量积聚起来,就会在贫困区域产生广泛的影响。
(作者系山东莒县峤山镇大学生村官)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