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向心力和凝聚力、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保障。近年来,辽宁省海城市按照“一核两翼”总体思路,以加强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为核心,以强化村委会自治功能和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集体经济职能为两翼,创新乡村治理机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因村施策,探索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海城市393个村(社区)中,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百万元的村达40个。
开展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增加集体分红收益。海城市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选取161个村开展试点,完成村集体成员身份界定、清产核资、股权量化等工作。目前,共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76.2万人,核实村级资产15.26亿元,量化股权172万股。在此基础上,各村探索将集体资产等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和农民持股分红,促进了村集体稳定持续增收。南台镇二道河村利用上级扶持资金200万元和村集体土地10余亩,入股农民合作社发展草莓种植产业,收益10%归村集体,90%归农民,村集体实现年收益40余万元。中小镇中小村将集体荒地、商业门店、机动地等资产折股量化后,通过竞标发包给市场主体经营,集体和农户按3:7持股分红,村集体每年收入30万元。
盘活农村存量资产,发展物业经济增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海城市农村资产的价值逐步突显。近几年,通过盘活农村存量资产,发展农村物业经济,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特别是在城中村、城郊村等区位优势明显的村,通过开发建设沿街商铺、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等,大力发展租赁经济,形成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这些村的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位于海城市西郊的二台子村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该村原有耕地3800亩,村民1137户,随着市区快速扩张,村民耕地全部被征用。在村转社区过程中,为保证村集体和失地农民实现长期稳定收益,该村研究确定了“借城带村、借地生财”的发展思路,提出盘活集体资产,发展物业经济,形成可持续收益。根据城市整体规划,建立“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置换“商品房+商业门店”机制,按照村民自愿原则,实行原住房“等面积+上靠户型”置换商品房,超面积部分收取建筑成本费用,极大改善了村民住房条件;为给全村带来稳定可持续收益,经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同意,由村集体建设用地置换商业门店补偿,开发商补偿村集体40个临街商业门店,年均租金收入约达250万元。建立经营性资产投资分红机制。经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同意,村里将征地补偿费集体留存部分,作为集体投资入股资金,与村民自愿入股的资金共同开发建设农贸市场和商业门店,建成农贸市场7326平方米,商业门店10700平方米,实行公开竞标租赁,年均租金收入358万元,租金所得按照投资比例进行分红,进一步拓宽了村集体的稳定收入来源。
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增收。近年来,海城市围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开发特色农业资源,做大做强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农业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强村富民提供了产业支撑。马风镇祝家村位于海城市东部山区,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小山村,村“两委”班子充分挖掘山区优势,集全村之力发展南果梨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依靠特色产业强村富民的路子。选准特色产业。近些年来,全村在支部书记姚吉利的带领下,硬是把近万亩的荒山、荒坡、荒沟改造成通水、通电、通路的万亩南果梨种植园,目前,全村实现人均100株果树,年产南果梨1500万斤,人均增收2万余元。变“分散经营”为“联合生产”。为解决南果梨生产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村里折资入股60余万元,筹集资金700余万元,成立了南果梨专业合作社,兴建了南果梨冷藏库和产地批发市场,加强南果梨品牌宣传,有效解决了卖果难、卖果贱问题,增加了果农和集体的收益。“村社合一”促产业升级。按照“一核两翼”发展模式,党支部负责统揽全局,村委会负责社会事务,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经济发展、管理村办企业。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南果梨产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南果梨合作社成立了联合社,村集体将闲置厂房、荒山折资入股,持股比例达18%。2014年,联合社投资1000多万元与外商合资兴建了我国首家南果梨白兰地酒厂,目前已批量生产。2016年,祝家村集体总资产达到185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63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5万元,成为省级先进村。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增收。海城市稳步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多项改革试点,盘活农村存量土地资源,通过整理复垦、空间调配,实现各类土地资源有效配置,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温香镇金坨村扎实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村民集体协商同意,将部分实测面积多出农户二轮承包面积的土地收回集体、集中流转,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1.9万元,一举摘掉了“空壳村”帽子。西四镇希水新村试点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组织全村766户农民拆旧村、建新区,腾退并出让建设用地指标66.7万平方米,一次性获得收益3000余万元;同时新增耕地1000亩,集中用于发展设施农业,招商引资、对外流转,每年为村集体实现固定收入130余万元。牌楼镇梨树村和析木镇老达堡村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调整入市试点,通过调整老达堡村7.5万平方米村办集体砖厂复垦腾退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指标,实现梨树村6.9万平方米高品质碳酸钙项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梨树村和老达堡村分别获得土地增值收益94万元、62万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