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调研村看乡村的“变”与振兴的“盼”——2018年“百乡万户”湖北组调研总结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农业农村部百乡万户湖北调研组 字号:【

  2018年3月,农业农村部发展计划司来到湖北省潜江市赵脑村和恩施州来凤县后坝村调查。赵脑村地处江汉平原,有616户2588人,人均耕地3.5亩;后坝村位于武陵山区,有488户1788人,人均耕地0.8亩。4周时间里,调研组成员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村活,走访了97户农民、7个新型经营主体、18个种养大户,发放和收回调查问卷126份,与乡村干部群众打成一片、交流交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调研组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组织作用不断增强,上下一心谋发展,同心协力抓治理,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赵脑村通过全村8700亩土地流转集中整治,返租倒包发展虾稻共作,农户经营规模由10亩以下扩大到40亩以上,年收入超过20万元;通过迁村腾地,已有三分之二农户从农村搬到集镇,村民变居民,农村变社区。后坝村通过合作社流转土地1500多亩发展藤茶,吸纳留守妇女和老人500多人到合作社打工,促进了123户401人脱贫致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六大变化

  化肥农药少施已成自觉。赵脑村推行虾稻共作模式,夏秋种稻谷,冬春扎冬水,秸秆全还田,种养少施药,施肥逐年减,虾稻产品亩均收益由1000元增长到3000~4000元。57岁村民赵常银说:“原来种棉花、打农药、看不见鸟;现在种稻养虾,野鸟多了,蛙声响了,这才是农村样。”后坝村种植藤茶,人工锄草,不施农药,亩均收益3000元以上。村民潘久新说:“藤茶本身病虫少,就爱长草,如果用除草剂,茶叶的质量就不好啦。”

  乡村治理越来越有效。乡村两级改变过去各抓各的,很少协同,在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急难险重事乡村干部齐抓共推。赵脑村迁村腾地,市镇多部门一把手入村督导,镇农办主任两年如一日到村跟踪指导。后坝村推进精准扶贫,县乡村干部共组“尖刀班”驻村,不脱贫不解散。着重对两个村班子梯队建设,都选配2名40岁以下支委。

  人才回流有导向。采取畅通村干部上升通道、引进企业科研单位、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措施,吸引各类人才投入乡村振兴。湖北省积极开展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后坝村前任支书上任3年多,把全县倒数第一的村带成先进村,被破格提拔为副镇长,吸引在外打工的80后党员唐红元回村当支书。赵脑村与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华山水产公司、中国水科院长江所、潜江市水产站联手发展虾稻产业,吸引外出打工人员100多人回来养虾、贩虾,村支书赵常洪说:“打工不如回家,回家不如养虾。”来凤县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近两年组织培训1148名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县农广校的牌子直接挂到了合作社。

  建设投入有机制。赵脑村通过集中连片整治土地,新增耕地1563亩,获取财政资金1.5亿元用于虾稻基地和新社区建设。后坝村户户通自来水是由来凤县采取PPP项目运作模式(出资并占股政府财政49%、企业51%,并享10年水费收益)筹集资金兴建;村组户路建设和路灯装置则是由县里整合扶贫资金350万元实施。这些实践为建立土地换资金、引入社会资本、整合现有资金的机制提供了借鉴。

  农民的获得感显著增强。赵脑村95%的农户住上了楼房,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9000余元提高到2017年18000余元;后坝村82%的农户住上了楼房,87%的劳动力外出打工,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不到4000元提高到2017年近万元。两村义务教育入学率实现100%,养老、医疗保险都实现了全覆盖,家家喝上自来水,户户用上清洁厕,人人能用无线网,全部道路都硬化。

  乡村振兴有探索。2013年,潜江市引入华山水产公司,通过耕地占补平衡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获取财政资金,实施迁村腾地、土地集中连片整理和在集镇建新社区,进行了4方面有益探索:一是“钱从哪里来”,实现了新增耕地指标由市政府10万元/亩认购,获得资金用于整地和建社区。二是“事由谁来做”,引入龙头企业先期垫资,并承担土地整理、新社区建设等“交钥匙”工程,提高投资和建设效率。三是“村镇咋融合”,企业为村民直接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实现村民变居民,推进了人的城镇化。四是“产业咋兴旺”,引进龙头企业,按照加工产品质量要求,以40亩/个虾稻种养单元,统一整治基地、统一种养标准、统一供应种子种苗化肥、统一生产管理和机械化服务、统一收购产品、统一产品品牌(六统一),实现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打造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链,做强了虾稻产业。

  乡村振兴需抓实的五件事

  赵脑村和后坝村的变迁是江汉平原和武陵山区的缩影。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着人才难留、产业难兴、建房无序、投入不足等问题,需要从乡村建设规划、产业持续打造、资金投入整合、吸引人才回流、加强考核等五个方面抓实。

  做“实”规划,优势优先推进。现在各地正在推进农村路网通、饮水安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但是存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问题,农民建房也正在快速而无序推进。急需组织高水平设计单位,由下而上深入挖掘各地人文历史,编制好既具特色又现代化的多规合一村镇建设规划。同时,根据各地实际,按照优势优先、先易后难的原则,分步推进各项振兴。建议各地两年内编制完成村镇建设规划。

  做“实”产业,久久为功打造。单个村做强产业难,赵脑村的产业兴旺得益于潜江市连续17年打造的小龙虾品牌,而后坝村的藤茶产业却因县域规划刚实施、市场开拓没到位,已现彷徨局面。建议以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为基础,自上而下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强化顶层引导。地方着重以县域为单元、以市场为导向,强化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衔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不懈,持续打造,做特做优做强产业。

  做“实”投入,强化协作实施。目前,投入不足和资金分散并存,既需加大投入,也需整合使用。建议比照精准扶贫做法,规定各级财政投入乡村振兴的最低比例;明确耕地占补平衡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收益用于乡村振兴的比例;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创新PPP项目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强化金融支持,加强资金整合,形成建设合力。

  培“实”主体,戮力推进振兴。借鉴湖北省经验,畅通村干部上升通道,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做强组织保障。创新培育机制,多渠道、多形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多种类型的新型经营主体。深化农技推广市场化改革,加快制定经营性服务支付标准,全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多种市场主体开展经营性服务。创新政策引导机制,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电商平台带进技术、理念、人才,参与乡村振兴。

  做“实”考核,确保振兴实效。全国3万多个乡镇,60多万个村,确保2050年全部实现乡村振兴,以“四个优先”(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五个振兴”(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重点,研究循序渐进分阶段推进的工作机制和考核办法,明确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措施,防止过度创新,虎头蛇尾,新官不理旧账,确保乡村振兴效果。

  (调研组成员:陈章全 张永江 陈囿淞 胡柏然 李小平 张仁高)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