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冠球 乡镇企业改革发展的先行者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鲁冠球,这位事业横跨中美、拥有庞大制造业帝国的民营企业家,对自己期待甚高。“我不是商人,是名正言顺的企业家。”生前他曾说,他要做的不仅仅是一家企业,他要做创造历史的勇敢者。

  农民的儿子

  为乡镇企业和农民利益持续发声

  “从田野走向世界的中国农民的儿子”,这是万向集团官网对鲁冠球的描述。

  1945年,鲁冠球出生于钱塘江边的一个乡村。少年时,他的理想是当车床工,以养活家人。15岁时,他从初中辍学,到浙江萧山县铁业社当打铁学徒。3年后,因人员精简被辞退。

  回乡后,不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鲁冠球,修过自行车,后来又筹集3000元办了个米面加工厂。在那个时代,做生意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他不敢明着办厂,东躲西藏,但仍多次被发现,反复被“处理”,几近倾家荡产。

  1969年,国家批准每个人民公社可以开办一家农机厂。24岁的鲁冠球瞅准机会,变卖祖屋,带领6名农民集资4000元,创办“宁围公社农机修理厂”,他任厂长。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人民日报》一篇名为《国民经济要发展,交通运输是关键》的社论提出,国家在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比例时,为缓解铁路的瓶颈制约作用,决定大力发掘公路运输的潜力。

  在鲁冠球的工厂里,能与之相关联的,便是一种叫做万向节的汽车传动轴与驱动轴连接器。鲁冠球决定集中力量生产万向节,并将工厂更名为萧山万向节厂。

  此后数年,鲁冠球带领万向在夹缝中强势崛起。“钱潮牌”万向节凭着低价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年销售额300多万元。此后,鲁冠球坚持薄利多销,把产品扩展到传动轴、制动器、密封件等3个系列。

  鲁冠球的好日子并不长久。乡镇企业一方面激活了沉睡的市场;另一方面,也给体制僵硬的国有企业带来冲击,原材料被分流,市场被分走。1981年1月,国务院接连下发8份文件,其中有7份涉及对体制外的农村乡镇企业的整顿。夏天,国家又发出两份文件,规定如果乡镇企业脱离了为农服务的方针,就要收回对其减免税的优惠政策。

  当时鲁冠球所面临的困难是空前和全方位的。原先签订的一些订货合同被中止了,理由只有一个:“根据上级规定,我们不能再进乡镇企业的产品。”鲁冠球通过“多予少取”为以后的变通做铺垫。

  1990年开始,鲁冠球谋取国际市场。他的“钱潮牌”万向节产品打开了日本、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每年创汇在229万美元以上。

  1991年万向产值过亿。当年5月,鲁冠球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轰动一时。1994年1月,万向集团旗下的万向钱潮在深圳成功上市,成为全国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

  48年间,他以“奋斗十年添个零”、年均25.89%的增长业绩,把这间曾用收购的废旧钢材等做原料,生产船钉、铁耙、犁刀的“铁匠铺”,经营成为拥有4万名员工,营收超千亿、利润过百亿的现代化跨国企业集团。

  2016年胡润富豪榜,鲁冠球家族以550亿元排在汽车富豪榜榜首。

  尽管如此,鲁冠球一直以农民自居,始终关注农民群体,为农民发声。他曾叹息,“农民依然是社会的最底层,为农民讲话的人太少了。”因此,在担任党的第十三大、十四大代表,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时,他都会围绕乡镇企业和农民利益提交建议议案。

  鲁冠球辞世后,吴晓波忆及与其交往时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许多农民工被辞退,他为此写了一篇文章。“没想到这位老大哥(鲁冠球)还特地打电话给我,我从他的语调中听出激动:晓波,谢谢你替我们农民讲了一句话。”

  商界不倒翁

  “要赚钱但不做钱的奴隶”

  “回想我们这代人的创业梦,从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东躲西藏,到在计划经济夹缝中‘野蛮生长’,再到改革开放中‘异军突起’,以及全球化中无知无畏闯天下,可以说是跌宕起伏。”这是鲁冠球生前对自己创业历程的总结。

  鲁冠球敢想敢干,善于把握时代脉搏,并让自己的创业“鼓点”与之同频共振。过去的近半个世纪,任岁月更迭,鲁冠球及他缔造的万向帝国始终屹立潮头不倒。

  鲁冠球创造了许多个第一:1983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口号,肯定了非国营企业家存在的合理性。他抓住机会,成为萧山县承包企业的第一人;1984年,拥有世界上最多万向节专利的美国舍勒公司代表在广交会上相中万向,并在此后签下3万套订单,万向产品首次走出国门;1988年,他以1500万元向宁围镇政府买断万向节厂股权,使万向成为当时还颇受争议的民营企业;1992年,浙江万向集团公司成立;两年后,“万向钱潮”股票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全国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2001年,他一举收购了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AL,开创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

  马云追忆鲁冠球时说,“如果说鲁老身上最鲜明的东西是什么,我想就是他骨子里那种与生俱来的企业家精神。当年很多人都在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鲁老不一样,他说‘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死死抓住这个篮子’;浙江遍地老板,富了一批人,价值取向发生重大分歧时,鲁老又站出来说,企业家不能‘满了口袋,空了脑袋’。他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洞见和气度,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

  鲁冠球一直认为,自己不是商人,而是企业家。“企业家要赚钱,但不做钱的奴隶。企业家注定是要创造、奉献、牺牲的。”他生前接受采访时曾说,“真正的企业家都是奉献,都是在为社会工作。如果为自己在工作,不是真正的企业家。”

  造车筑梦人

  圆梦新能源汽车

  在鲁冠球的追悼会上,其子鲁伟鼎说:“父亲临终前还嘱托我要把公司照顾好,特别是新能源汽车。”

  鲁冠球曾说:“很想做大事,但是实力不够,只能从小事做起。”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整车,并且是新能源汽车,一直是他心心念念的“大事”。

  20世纪90年代,有记者采访鲁冠球,发现他家老宅里,贴着一幅丰田汽车的图片。鲁冠球说,看到这张图就会刺激他,“为什么到处跑的不能是中国车?”

  2003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提及造车梦,“做梦都想,但实力还不够。等条件好了,一定做汽车。我这一代做不了,儿子也要做汽车。”

  为实现这个梦想,鲁冠球一直循序渐进,稳扎稳打。除了坚守汽车零部件制造的核心业务,早在1999年就成立电动汽车项目组,定下了“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汽车”的发展路线。随后几年,万向逐步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等,并研制出电动轿车、电动公交车。

  令人欣慰的是,他在离世前终圆梦。2016年12月15日,万向集团“年产50000辆增程式纯电动乘用车项目”正式获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国内第6家成功拿到独立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

  2017年1月,万向集团召开总结表彰会,鲁冠球说,万向做汽车零部件48年,持之以恒,这是对汽车业的自信,更是对企业诚信的坚持,“2002年我承诺要为杭州人民造纯电动汽车,为了这个承诺,我们天天在烧钱,坚持下来了,新能源客车、乘用车、凯莱车、卡玛车,国内国外接力奋斗,我们的初心、努力和效果达成完美一致,这是对企业诚信最生动的坚持。”

  (本刊记者许雪亚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