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 “精准扶贫”在这里提出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刊记者 牛震 字号:【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是乾嘉苗民起义的古战场,沈从文小说《边城》里提到的茶峒也在这里。这里有婺源乡村建筑模式,有兔耳岭自然景观。层叠的梯田,望不到边的绿色,在这里能看到原汁原味的苗寨风土。

  进入花垣县的十八洞村,要经过一段曲折反复的盘山路。汽车左转右突,不时能看到对面山谷上高低错落的溶洞,也许这正是十八洞村村名的由来。5年前的十八洞村,几乎看不到任何现代化气息,很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苗族大娘石爬专家里没电视,认不得总书记,她问习近平总书记:“该怎么称呼您?”习近平总书记称石爬专为大姐,回答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总书记在考察期间对十八洞村脱贫提出了16字方针:“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如今,那16个字的方针,做成了大字,放置在进村的山峦之上。这已经成为新时期全国脱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方针。但也是这16个字,给当年人均纯收入1680元的贫困村带来考验:“不栽盆景,不搭风景”“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没有变化”“要可复制、能推广”。

  5年来,十八洞村不仅成了当地脱贫攻坚的一面旗帜,而且作为“精准扶贫”思想的发源地被广为传知。

  勤劳筑产业

  5年前,十八洞村是典型的贫困村,共有225户、900余人,人均耕地仅有0.83亩,以种植水稻和烤烟为主。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36户542人,占总人口的55%。不少人家中除了电灯,就没了别的电器。墙壁是用泥巴、竹篾和木板糊的,一到冬天,寒风长驱直入,屋里比屋外还冷。除了外出打工,村里的年轻人几乎别无选择。

  地无三尺平,田地多为“斗笠丘”,这在湘西山区,乃至整个武陵山片区是普遍的现象。除了缺乏资金和技术,也缺乏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村民人均耕地只有0.8亩,这些土地都是在狭窄的山坳沟壑间开垦出星星点点的坡地,靠水稻和烤烟维持生计。

  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方略,但对这个村寨来说,或许最为重要的一句话,便是“不搞特殊化,但不能没有变化”。微言大义,这为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措施定了探索方针: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将各种资源倾注于这个村庄,那样便是栽盆景、吃小灶。

  “总书记都来了,村里能不脱贫吗?”

  几年前,这是最初村里人的普遍想法,也是给驻村扶贫工作队带来压力最大的地方。时任扶贫工作队队长龙秀林是近年十八洞村实现脱贫的见证者:“天地良心,总书记到十八洞根本就没表态多给一分钱。”这一刻,龙秀林真正意识到村民脱贫缺的不是钱,而是摆脱“头脑中的贫困”,要激发内生动力。

  2014年1月,十八洞村所在的花垣县县委,组建成立十八洞精准扶贫工作队,长年驻村开展扶贫工作。要实施产业扶贫,先得有地。于是,十八洞村很快有了一块流转来的飞地,距村庄35公里之外的花垣县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专门为十八洞村流转了970亩土地。

  流转来的土地做什么,曾经经历了一番激烈的博弈。县委书记亲自出面,为十八洞请来了猕猴桃种植专家。可刚开村民大会的时候,80%的村民坚决反对种猕猴桃,有的还举双手反对。

  驻村的扶贫工作队采取了很多措施让村民们思想转弯,搞开工典礼的时候,组织老百姓开着车来看猕猴桃园这块地。看了开工典礼,80%的反对率就变成了50%。工作队包片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一个人做3户,工作的方法是为村民算账:在崎岖山峦间的小块土地,管理成本非常高,要施肥采摘,两亩地往往要分为八九个小块土地,大概要4个人管理劳作,而4个人到流转的土地上工作,挣的钱是原来的好几倍,而且成果也看得见。通过这些工作,赞成者又成功达到了70%左右。

  最难说通的那些村民,就只好包车带他们到四川省浦江去看,到当地猕猴桃的种植大户家里去看,看人家的果园,看人家开的奥迪车。

  村民的思想慢慢做通了,苗汉子果业公司组建成立。十八洞村村民,占了49%的股份。这些资金是各种产业帮扶资金汇集起来的,其中,贫困户占了28%,非贫困户占了10%,村集体占了11%。

  2017年9月27日,国家认监委的调研组来到十八洞村。在十八洞的猕猴桃园,认监委调研组询问了猕猴桃的栽培过程。十八洞的猕猴桃尚没有被认证为有机产品,不过,努力成为有机产品,这成了十八洞猕猴桃的发展方向。同一天,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认监委启动了以“有机产品认证服务精准扶贫”为主题的“全国有机宣传周”,并在湖南省花垣县、古丈县,河北省丰宁县等国家重点扶贫县率先实施有机认证服务精准扶贫工作。

  据介绍,从2014年投产到2017年挂果,村里对种植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把控,达到79项检测指标,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将猕猴桃卖向港澳,还与京东电商平台做了对接。2017年是第一个挂果的年份,产量大概有200吨左右。猕猴桃带来的经济效益,何止是脱贫,按人均增收5000元来算,一家5口人的话,就基本实现了小康。多年的雨露播洒,已经将猕猴桃园浇灌为十八洞村最厚实的产业积淀。

  脱贫当自强

  龙先兰,曾经是村里的“刺头”。这个31岁的年轻人从小是孤儿,吃百家饭长大,谁也管不住他。谈起这几年他的变化,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而这要从他认下龙秀林这个“大哥”说起。

  为了拴住龙先兰的心,龙秀林想给他找个媳妇,但相亲的结果给人浇了一盆凉水。“没钱、没房,连亲人都没有,谁会嫁给他!”“谁说他没亲人,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他大哥,我的父母就是他的爹妈。”

  2015年龙先兰被送去学习养蜂,从4箱到14箱再到100箱,从最初的3万元产业发展贷款起步,2016年龙先兰通过养蜂、晒腊肉、种稻田,年底收入了8万余元。

  现在,龙先兰的蜂蜜卖到了黑龙江,自己成立了合作社带动村民致富,不仅娶了媳妇,现在爱人还当上了村里妇女主任。当初那个见到陌生人都不敢握手的年轻人,现在变得越来越自信。

  “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妇儿?”“7个。”

  2016年3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的审议时,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郭建群代表的对话,让代表们会心地笑了。习近平总书记说:“我正式提出‘精准扶贫’就是在十八洞村,前几天中央电视台报道的十八洞村脱贫进展情况,我都看了。”

  “有些人来我们这里看见村里还是用本地山石铺路、黄泥竹竿做墙、黏土烧瓦片,感觉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村子,建设的速度比想象中慢。”村民们说。

  十八洞山泉水厂在2017年国庆后正式建成投产,这是十八洞除了猕猴桃园之外,另一个可以持续增收的大产业。同样的模式,十八洞的酒厂、十八洞的苗绣也在陆续深度开发中。十八洞的烤烟、蔬菜已经网上热销,湘西黄牛、山羊以及稻田养鱼为主的养殖业,也在蓬勃起步,上门洽谈的公司很多,仿佛任何十八洞的产品,都不愁销路。

  “旺季的时候,差不多每天都要接待二三十名客人吧。最重要的就是让游客吃好玩好,还想再来。”十八洞村出名后,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许多村民开起了农家乐。原本在浙江打工的村民施全友回家开起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主打的招牌菜是苗家豆腐、腊肉和酸菜,一年下来能纯赚五六万元。

  现在的十八洞村,早已不再“地处偏僻”,他们与外界的联系日益频密,生活也发生着质的飞跃。十八洞村凝聚了太多的注意力,村民的每一步微小的变化,都会被及时捕捉和解读,成为新的模式或经验,从而具有启示意义。2017年10月10日,电影《十八洞村》首映,这部取材于真实人物脱贫历程的影片,记述了十八洞村民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近年来,通往十八洞的路,新建之后很快又重新拓宽,以应对川流不息的车辆和人流。除了游客,各地考察团和调研组来来往往,期待从十八洞获得灵感和启示。苗寨的山货和特产再也不愁销路,这样的红利还惠及了周边的村寨。至于十八洞村那136户贫困户,2016年就整体脱了贫。

  十八洞是精准扶贫的首倡地,也是产业脱贫的教科书。“不依靠财政钱修路、盖房,村里脱贫开发靠的是精准施策、因地制宜,挖掘群众的内生潜力,模式要能复制、可推广”。面对总书记5年前提出的扶贫考卷,十八洞村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脱贫答卷。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