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国务院批复设立兰州新区,总面积为1744平方公里,人口近30万,其中农村人口15万人,耕地31.9万亩。作为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除了产业聚集完整外,一直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充分释放市场活力的基础上发展与新区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农业,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一大批高科技、高投入、精管理的田园综合体、产业化联合体、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方式在新区快速落地生根,并与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及农户深度联合,推进循环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林下经济等模式成为具有新区特色的高效农业发展业态,初步形成产业和城市功能互动提升、产业聚集与城市人口分布相互协调的发展格局,为国家西部地区发展筑起了一道生态绿色屏障。
筑坝修湖
打通现代农业发展血脉
十月的兰州新区,天气凉爽、空气清新。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游人如织,公园里一团团红柳如烟似雾,一片片芦苇随风摇曳,一个个小湖泊平静如镜,一只只赤麻鸭、红嘴鸥在水面上游弋,让人仿佛置身江南水乡。公园总面积315.77公顷,已经记录到的植物有127种,动物86种,其中鸟类达到58种。
秦王川是个盆地,自北向南倾斜形成一个漏斗,地下潜流在低洼处汇聚渗出地表,形成了半咸水内陆盐沼湿地。“现在公园地下水位不断升高,湿地面积也不断扩大,标志着兰州新区水系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新区农林水务局副局长王集桂说。
水是一个城市发展尤其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对于快速建设发展中的兰州新区来说更是至关重要。早在20世纪70年代,先辈们把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的大通河水,跨流域东调引到秦王川盆地,这就是引大入秦工程,被称为“中国的地下运河”。随着兰州新区的建设发展,引大入秦工程为这座现代化新城的崛起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保障。
六年来,石门沟、尖山庙、山字墩、二号湖、五号湖等大小十几个水库以及人造湖相继建成。“今年甘肃雨水比较多,好多地方都遭了水灾,我们兰州新区几年很平稳,这得益于我们区管委会的正确决策,小水库起到了很好的滞洪作用。”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长张爱明这样说:“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从实用出发,所有的小水库建成后,新区的大部分土地将实现自流灌溉,巨大的社会效益即将成为现实!”水库和湖泊的修建不仅解决了新区工农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用水,而且好多都变成新景区,吸引兰州、白银等周边市民纷至沓来度假游玩。
植树绿化
建立现代农业发展生态圈
水秦路是兰州新区的东大门,道路两边有200多米的绿化带,色彩各异的绿植勾勒出“美丽新区欢迎您”七个大字,彰显出新区人民的热情友好,“绿水青山 金山银山”的字样,更是表达了兰州新区“一带一路”的经济特色主题和建设生态文明和谐美丽新区的理念。
近年来,兰州新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同步推进。“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努力形成‘城在绿中、林在城中、楼在园中、街在景中’的绿色生态大体系,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新区,这是兰州新区的建设目标之一。”兰州市委常委、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建忠对新区生态提出明确要求。
六年来,兰州新区全面实施道路绿化、荒坡造林、空闲地复绿、生态修复等各项绿化工程,启动建设了东一干大型防护林带、8条核心道路景观绿化工程、二号生态湖、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等一系列生态工程;全面加强对石门沟、山子墩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0万亩、生态修复4万亩,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农田林网、生态防护林网、城区道路林网三网并行,生态防护体系相对完备、生态景观特色鲜明的总体格局已初步形成,一个宜居、宜游、宜业、充满活力的绿色新城正在崛起。
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新区旅游商贸产业发展日益完善。目前,兰州新区已完成投资43.02亿元,建成西部恐龙园、兰州国际嘉年华、晴望川民俗文化村等10余个大型景区。自2017年以来,新区共接待游客33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57亿元。
智慧种植
开启现代农业发展新时代
在兰州新区纬一路以北、东一干以南、经十五路两侧,一座座温室大棚依次排开一眼望不到头,这里是兰州新区现代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总占地面积1万亩,包括农业综合产业绿廊、人文景观带、农业示范园带和生态精品蔬菜林果生产基地,总投资为22亿元,已完成投资近7000万元。
兰州新区农投集团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雷亚东说:“这是从以色列引进的柔性预应力双膜大棚,单体面积超过7000平方米。其优点是棚内空间宽敞,机械化操作性强,土地利用率高,用水量少,便于乔木林果栽植,目前主要用于育苗。大棚采用物联网监控技术,通过手机APP或者PC端网页,对大棚内温度和湿度实施远程操作。空气湿度、空气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土壤的PH值,都能随时知晓,所有软硬件设施都围绕育苗的生长需求而设计,像是一个精细化生产工厂。”
据悉,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共开工建设柔性预应力双膜大棚27座,一般日光温棚120座。力争到2019年,建成节能日光温室750座,生态精品蔬菜林果生产基地1157亩,主题农场观光区2500亩,将该项目打造成集现代智慧农业、休闲农业、新能源、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按照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兰州新区统一规划建设10个以上万亩规模特色种植基地;规划建设3个万亩高效设施农业园区,大力推进高效设施农业、戈壁农业、智慧农业发展,推动新区农产品向绿色、有机发展,打造区域产业品牌;分片区分种类规划10个以上现代化养殖园区。同时鼓励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建设,力争到2020年新增林下经济项目30个,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发展农田艺术景观、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同时,结合文化旅游,大力发展空港农业、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农产品采摘园等村镇旅游业,打造一批特色小镇、风情农庄等乡村旅游胜地。目前,兰州新区国家现代农业公园、甘肃康瑞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千亩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一批高标准、大投入的现代化农业综合体正在兰州新区如火如荼建设。
建立在荒漠上的兰州新区艰苦创业,攻坚克难,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2017年以来,兰州新区推出了以深化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为核心的六大改革和以城乡环境整治为核心的八大整治,破除了很多禁锢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藩篱,闯出了一条有利于新区高质量快速发展的新路,实现了新区发展史上的一次大的跨越,一座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于阡陌沟壑交错的荒原上拔地而起。
对于兰州新区的发展,杨建忠充满了自信:“农民进了市区打工,大量的土地被撂荒,我们要结合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把那些分布在偏僻沟岔中近乎荒废的村庄进行整合,把腾出的土地和撂荒地打包流转,政府对土地质量进行提升然后出资把水路等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吸引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现代化农企进驻。很快,我们兰州新区现代化的大型养殖场会源源不断地向西部贡献着放心的肉类食材,大量的家畜粪便经过处理就是很好的有机肥,兰州新区会被一个巨大的花园式观光农业、高效农业装扮起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