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兴旺引领广东乡村振兴——访广东省副省长叶贞琴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社总编辑 雷刘功 本社记者 王 翔 字号:【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处在改革前沿的广东,如何打好“产业兴旺”这张牌?身为广东省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省长叶贞琴,在大量调研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兴旺的思路举措。他将之概括为“七个一”,即培育一批主体、打造一批平台、创响一批品牌、培育一批人才、强化一批科技支撑、创设一批政策、建设一方良田。

  为什么提出这“七个一”举措?这“七个一”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是什么?“七个一”在产业兴旺中解决哪些问题,发挥怎样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叶贞琴副省长进行了专访。

  ——“‘七个一’既是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也是广东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记 者:“七个一”是您经大量调研和思考提出来的,这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

  叶贞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富民兴村。当前,我省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到了这个阶段。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农业取得了很大进展,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由全国第8位上升至第6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及水果、蔬菜、甘蔗、肉类、水产品等多种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广东农业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有的有品种无品牌,菠萝、香蕉、龙眼、荔枝都是全国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可是很难看到非常著名的品牌,对妃子笑、桂味这些名词耳熟能详,却不知道这都是荔枝品种,而不是品牌;有的有品牌无规模,有些地方有若干品牌,每个地方能数出一大批来,但是这些产品总体规模不大、品牌影响有限;有的有产品无产业,有些产品规模不小,产量也不小,但是产业链条很短,特别是冷链物流、储藏加工,尤其是深加工跟不上,只是卖原材料。此外,包括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在内的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还不充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可以说,广东农业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真正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些重要论断明确了建设现代农业的方向路径和重点任务。培育一批主体,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社会化服务组织、家庭农场等现代农业的突击队和主力军;打造一批平台,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打造一批能够集聚各种要素、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龙头”;创响一批品牌,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广东农业“金字招牌”;培育一批人才,牢牢抓住人才这个强农兴农的根本;强化一批科技支撑,补齐农业科技创新短板;创设一批政策,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设一方良田,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七个一”是我在对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进行大量调研,与省直相关部门和省内外“三农”专家共同研究出的发展思路,既是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也是广东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当前广东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紧迫任务,是有机协调的整体。

  ——“把做优传统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方向,全力打好这三张产业牌。”

  记 者:广东农业农村地区千差万别,如何找准广东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发展方向?

  叶贞琴:找准产业的过程,实质是一个产业发展扬长避短的过程,是一个把脉广东农业产业结构、土地资源、气候地理、人口构成、区位条件、发展水平等资源禀赋差异的过程。通过调研分析,广东农业具有四个方面的优势:一是气候资源优势。四季都可以种植,“插根筷子都能长”;二是生物资源优势。种类繁多、品种多样,几乎囊括了全国所有的农产品;三是消费市场优势。广东人口多,农产品需求旺盛,还有广阔的港澳市场和海外市场,“生产不愁销”;四是经济基础优势。广东GDP、财政收入全国第一,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强大支撑力和推动力。这四大优势非常明显,组合叠加起来形成的综合优势更大,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基础条件。

  基于这四大优势,以及广东省的差异性和多元性特点,广东把做优传统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方向,全力打好这三张产业牌。一是做优传统产业。重点是稻米、生猪、水产、蔬菜。这些大众产品,广东人天天要吃、人人要吃、餐餐要吃。核心是把品质做优,保证质量安全,同时要适应市场的要求,多层次、多样化发展。二是做强特色产业。比如岭南特色水果、花卉、南药等,要在加工和品牌上下功夫,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做大新兴产业。包括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产业,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互联网+现代农业”,农业微生物食品、微生物饲料、微生物农药等微生物新产业,以及设施农业。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在做大做强广东农业企业、支持行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社发展、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三个方面重点发力。”

  记 者:您刚才提到,实现产业兴旺必须要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这方面广东省有什么样的举措?

  叶贞琴:龙头企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社会化服务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的突击队和主力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结构怎么调”“地怎么种”等问题的有效途径。考虑到广东实际,我们将主要在做大做强广东农业企业、支持农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社发展、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三个方面重点发力:

  第一,做大做强广东农业企业。目前,全省龙头企业有3805家,其中省重点龙头企业820家,上市融资企业65家,总量上还很不错,但是也存在数量不多、利润率不高、省内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此,广东在全国首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持续助力广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培育一批大型乃至跨国农业企业集团。在解决农业龙头企业省内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上下功夫,有步骤、分阶段,借助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平台,扶持粤东西北地区具有一定规模基础、发展潜力的小企业快速成长。

  第二,大力支持行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社发展。行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社在行业规范化标准化、组织小农户连接大市场、深化农业分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梅州为例,12个农业行业协会在促进梅州柚子产业发展,特别是在信息、销售、品牌、规范行为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一个合作社可以带动40至70户农户,大的可以到150至200户;原种植大户转变为产加销公司后,就把生产交给合作社,联起手来做市场,实现合作共赢。

  第三,持续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以普通农户为主的家庭经营仍是广东省农业基本的经营方式。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事越来越多。广东将通过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税费减免等措施,把政府支持与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带动小农户结合起来,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农资供应、生产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农产品销售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中央的部署要求,也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要做好‘七个一’。”

  记 者:您提到,抓好农业产业园建设是抓好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广东将如何抓农业产业园建设?

  叶贞琴: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规模化种养基础上,按照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经营集约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一个统领、龙头,把分散的千家万户带动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合力,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使产业规模做大、质量提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中央的部署要求,也是广东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还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今年,省财政在粤东西北地区(含惠州、肇庆市和江门恩平、开平、台山市)支持启动建设5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到2020年创建150个,每个园支持5000万元,加上珠三角(不含惠州、肇庆市和江门恩平、开平、台山市)自行建设的多个园区,将实现丝苗米、优质蔬菜、岭南水果等重要农产品的全覆盖,也将在全省有条件的县(市、区)实现全覆盖。

  广东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主要举措,总结起来也是“七个一”。一是瞄准世界一流水平,设定一个明确目标。广东农业发展的四大优势突出,具有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经验,要瞄准世界一流,提升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和占有率。二是奏好“大合唱”,健全一套好的工作机制。省农业部门是“指挥”和“领唱”,市县党委政府唱“高音”,企业、合作社、农民等主体要发好“低音”,发改、财政、国土、交通等有关部门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要唱好“和声”。三是科学编制规划,绘就一张好的蓝图。建设好现代农业产业园,要有一个好的规划,要选准产业、选好企业、选准短板。四是强化实施主体责任,打造一支建设主力军。企业之间要形成合力,农业龙头企业要起到引领带动作用,非农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五是健全相关配套政策,形成一套好的政策支持体系。省直有关部门制定完善“1+N”产业园建设配套办法,市县政府强化规划引领、机制创新、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从财政、金融、税费、科技、人才、用地等政策给予强力支持。六是凝聚科技资源,插上一双科技的“翅膀”。不仅用好省内农业企业和农业科研机构,也用好国家级的科技资源,特别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院、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科技资源。团队跟产业园实施主体之间要根据实际需求,实行一个产业园和一个科技团队对接。七是加强绩效考核,形成一套责任落实机制。完善督导机制,出台绩效管理办法,建立交流竞争机制,在全省推动形成狠抓落实的浓厚氛围。

  ——“要大力宣传品牌、整合品牌、唱响品牌,以品牌引领产业发展,以品牌强农。”

  记 者:您提出广东省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品牌,以品牌引领产业发展,具体是如何做的?

  叶贞琴:品牌建设是打造乡村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是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为了解决农产品品牌“小、散、弱”问题,广东实施“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创建行动。一是加大品牌创建。围绕特色优势产业产品,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扶强一批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一批企业品牌、精炼一批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强农业品牌商标注册、认证、监管、保护等环境的规范与管理。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产业支撑”的原则,鼓励同区域、同类别的小、散品牌进行整合。二是加大品牌宣传。在媒体及大型农产品交易会、博览会上推介宣传,搭建品牌农产品营销推介平台,定期发布知名农业品牌榜,提升广东农业品牌公信力。三是加大品牌保护力度。建立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健全“田头到餐桌”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完善品牌质量保证和诚信体系,形成崇尚品牌、尊重品牌、维护品牌的良好氛围,为品牌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发展富民兴村产业,要解决好‘人、地、钱’三个问题,打通城乡要素合理流动的渠道。”

  记 者:人才、土地、资金是发展富民兴村产业的三个关键因素,广东省在政策层面有哪些扶持举措?

  叶贞琴:发展富民兴村产业,要解决好“人、钱、地”三个问题,打通城乡要素合理流动的渠道。广东农业发展存在“两散一少”的发展瓶颈:一个是农户散。全省890多万农户,规模化农户只有16万户,大多是小散农户;另一个是土地散。人均耕地不足0.4亩,碎片化严重;还有一个是资金少。农村资金缺口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欠账较多。为解决好“人、地、钱”三个问题,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落到实处,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在“人”的方面。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积极引导各类人才“上山下乡”,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乡村专业人才培育工程、新乡贤返乡工程,推进科技人才下乡。要强调的是,为了让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的轨道,不让小农户掉队,在制定政策时把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与带动小农户的数量挂钩,将补贴量化到小农户、折股到合作社。

  在“地”的方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民互换并地,对在集体经济组织内自愿互换并地、实现按户连片面积在100亩以上、流转期限在3年以上的予以奖补。鼓励承包农户采取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将土地流转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手中。完善乡村发展用地保障,涉农市县各级每年安排不少于10%的用地指标,保障乡村振兴新增建设用地需求。

  在“钱”的方面。完善财政投入持续增长机制,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以农业园区建设为例,2013年至2017年,省级财政5年共投入10.95亿元支持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而今年省财政一年就已拨付25亿元,确定3年共投入75亿元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财政投入力度空前。激发社会资本投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广东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民营经济比较发达。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引导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乡村;实施“万企帮万村”行动,鼓励知名企业结对帮扶。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