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米”的梦想与成长——黑龙江肇源农场实施“三品”战略纪实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北大荒的大地上,农垦改革发展的坚实步伐一步步向前迈进,“努力形成农业领域的航母”伟大梦想早已深深印在北大荒人心中。就在嫩江下游左岸,这条母亲河滋养的肇源农场人,积淀了多年的自信与能量,在“三品”战略的引领下,正在为“一粒米”的美好梦想努力着、奋斗着……

  奉献营养 服务健康

  铸就生态发展“绿色梦”

  肇源农场是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年有效积温在3100度以上,无霜期在135天左右,土壤还是弱碱性,是黑龙江少有的能种植13片半叶稻花香品种基地,6亩水稻全部为无污染嫩江水的灌溉,具有种植优质水稻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保证稻米生产全程绿色安全,农场在水稻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绿色、有机标准,采用“五统一”生产管理方式,并推广应用了大棚高台育秧、叶龄诊断、旱育稀植、浅湿干灌溉以及科学生物防病、灭虫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全力推广减农药、减化肥、减除草剂等种植方式。为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鼓励职工收集废弃农药瓶袋,电池以旧换新,避免了水田及土地的二次污染,倡导施用生物有机肥药和畜禽粪便,改良了土壤品质。

  肇源农场耕地6万亩,有机水稻认证面积达5万亩,其中3000亩获批国家生态环境部第五批国家级有机食品基地。农场被授予“黑龙江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黑龙江省极具影响力生态品牌”称号。今年,农场还成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

  多年来,农场从五常水稻研究所、黑龙江省农科院引进种植“五优稻4号”“松粳22”“龙稻16”等适合农场种植的全省最优质品种,并逐步优化种植结构,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嫩江是少有的无污染江河。在距离嫩江1千米的农场灌溉站,5台水泵齐运转,水到回水渠后再灌回主渠,实现了循环利用。农场6万亩耕地种植的水稻吮吸着母亲河的乳汁,100%嫩江水自流灌。

  农场土壤呈弱碱性,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标准。农场还科学推广鸭稻、蟹稻共育生态农业模式,真正做到生态循环,提升地力。这种“鸭稻”“蟹稻”立体生态种植模式,改变了传统稻田单一的种植结构,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秋翻地不仅培植了地力,还带出了病虫害虫卵,寒冬一冻春夏也就没有那么多虫害。就算白天站在田间,也能听到蛙声一片。

  前两年,种鸭稻、蟹稻提升了米的品质。这两天,54岁的第二作业区种植户赵清禄从安徽买回了400多斤种泥鳅准备繁育,农场在第一作业区3号地水渠口为他提供了养殖场所。“我种水稻180亩,一亩地放两万尾泥鳅,泥鳅的亩效益保守在1000多元,泥鳅稻‘一亩顶两亩’。”老赵算起经济账时高兴地说。

  占据境之极、水之极、土之极、品之极“四极”之地的肇源农场人一直有个“绿色梦”——回馈母亲河的养育、报答大自然的恩情,种绿色有机水稻,奉献营养、服务健康,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直向前。

  诗观绿海 墨香稻花

  铸就稻米产业“文化梦”

  农场文化顾问、著名诗人赵亚东写道:“一粒米的梦想与成长,就是一片土地和她的人民一步步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在肇源农场,人们热爱米、咏叹米、传颂米,米的故事连绵不绝,米文化的力量生生不息。

  “一粒米”能和文化巧妙联姻。2013年,原农业部副部长刘成果来农场考察,亲笔题写了“北大荒第一米”。此后,农场又吹响了“龙江极品米”的号角,开始挖掘、总结并呈现“大荒源谷”的文化内涵——以北大荒精神为背景,以农场1998年抗洪精神为底色,以“奉献营养,服务健康”为目标价值,开启了品牌铸就的征途。著名作家贾宏图为农场写道:肇源农场深入挖掘“米文化”内涵,抓铁有痕地把“米文化”镌刻在这片土地上。

  源自北大荒的“一粒米”底蕴厚重,魅力无穷。农场以推动稻米产业发展、提升米文化品牌价值为目标的系列活动陆续展开,并迅速叫响全国:

  2015年10月,农场与《海燕》文学月刊、大连新闻网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大荒源谷”全球华语诗歌大赛,收到参赛作品2000余篇,其中优秀作品集结成《大荒源谷》诗集。“大荒源谷”有机鸭稻米还被确定为中国诗歌万里行活动组的随行米。2016年3月,农场与大庆摄影家协会举办了“大荒源谷”杯摄影大赛;9月,配合省书法家协会开展了“墨香稻花——龙江书法大讲堂走近肇源农场”公益活动。大型画册《嫩江左岸的明珠》、励志微电影《母亲的农场》、文化地理宣传片《梦回塞北鱼米乡》,潜移默化地放大了米文化的内涵。2018年1月,农场举行了纪念建场70周年活动。省工商联、省艺术职业学院、省书画家协会、大庆摄影家协会等单位的嘉宾,与农场共享70年的收获与喜悦。同时,举行文艺界名人大讲堂。

  走进农场稻米文化展馆,多幅名家真迹珍藏于此。农场与中俄造型艺术研究院合作,邀请了俄罗斯著名画家为稻米种植生产全过程进行油画创作,摄影、油画、书画、书法作品交相呼应,充分展现了稻米文化的底蕴与风采。

  农场党委书记倪金珠告诉记者:“没有文化的企业没有后劲,更没有希望。文化这种软实力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必将成为肇源农场的‘金名片’,助推稻米产业走得更远、香得更浓。”

  务实创新 锐意进取

  铸就大荒源谷“品牌梦”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在推进农场企业化改革的进程中,市场、品牌和营销理念是每个农场及其管理者的必修课。“做中国最好的米”——铮铮誓言就是“大荒源谷”的“品牌梦”,重中之重在于创品牌。

  筑好巢穴,引来凤凰。今年,农场与善耕原(北京)生态农业公司订单种植2000多亩“松粳16”,与肇源县鲶鱼沟生态庄园订单种植5000亩“松粳16”和“稻花香”,与安徽燕之坊食品公司订单种植黑稻400亩。“私人订制”的背后折射出:品牌需要市场拉动,高品质米卖出高价格,再反哺农业,进而提高种植户的积极性。

  2017年,在第二届中国健康大会上,“大荒源谷”有机稻花香系列大米被选为国家孕婴行业发展论坛指定产品,并纳入国家孕婴网电商平台首批入驻产品,肇源农场被推荐为国家孕婴网绿色食品通道示范基地。“大荒源谷”再次名声鹊起。2018年4月,我国籼粳稻区有机水稻标准化生产十大关键技术集成应用典型范例研讨会在江苏省丹阳市召开,肇源农场作为十大典型作技术范例汇报,并被推荐加入中国有机农业发展联盟。

  据农场商务科科长孙万良介绍,今年,农场与杭州市某科技公司推出“鲜米直销”业务,在杭州市和福州市大型超市和高端社区设置直销点12个,消费者可以购买现场磨出的大米。两年内,直销点将发展到100个。

  近年来,农场积极创新营销模式,拥抱“互联网+”。2016年,农场与北京互联网公司合作,通过“订单兔”软件平台直销大米。零投入、门槛低、效益好,吸引了众多农场干部职工参与。

  杨广明场长深有感触地说:“农场企业化改革的重点是由行政思维转变为市场思维,我们要主动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去闯市场、打品牌,讲好一粒米的故事,塑造一粒米的文化,做强一粒米的产业,成就一粒米的梦想。”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供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