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牛羊产业 推进脱贫攻坚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旺泽 字号:【

  甘肃省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资源禀赋差、土地瘠薄,脱贫攻坚担子重、困难多。但是,近年来甘肃省大力开展粮改饲,在推动种养循环、牛羊产业扶贫、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做出了可喜的成果。

  增强抓好牛羊产业扶贫工作的责任感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根据甘肃省政府出台的《甘肃省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印发了“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工作方案。甘肃省政府筹措120亿元支持到户产业扶贫,为“一户一策”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提供了有力抓手,搭建起了包括牛羊产业扶贫在内的政策框架体系,有力推动了牛羊产业扶贫工作。

  近年来,甘肃省牛羊产业扶贫带动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牛产业上,有临夏康美“六位一体”模式,武威顶牛“母牛代养、园区养殖”产业扶贫模式,陇东平凉红牛提质增效模式,河西打造肉牛全产业链、多龙头联动模式,张掖前进模式等;羊产业上,有中天羊业产业扶贫、中盛“331+”肉羊产业扶贫、广河整村推进模式,这些模式都是“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利益联结机制结合当地实际的创新创造。在龙头企业培育方面,甘肃省采取“引进来”和“自主培育”相结合的办法,充分发挥北京德青源、中天羊业、康美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目前,德青源已与宕昌等8县区正式签约,启动实施金鸡产业扶贫项目;中天与榆中县等11个县签订了肉羊产业扶贫合作协议,在会宁等3个县注册成立子公司;康美集团已与临洮、康乐、广河、积石山、古浪、张家川等县签订了合作协议,还有中盛在庆阳,顶乐在武威、渭源、临潭等县也积极发挥带动作用。

  理清思路,加快推动牛羊产业转型升级

  甘肃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造循环农业产业为契机,以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种养循环、实现“绿色”发展为前提,以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健康安全牛羊产品、促进产业“提质”为导向,以打造牛羊全产业链、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养殖环节“增效”为核心,以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有效“链接”大市场为关键,扎实推进牛羊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打造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循环、全要素创新的现代牛羊产业体系,助推产业扶贫和农业绿色崛起。

  近年来,甘肃省以实施粮改饲工程为突破口,以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为重点,推进粮食作物种植向饲草料作物种植方向转变,走上草畜配套、种养循环、产加一体、粮饲兼顾、农牧结合的绿色循环农业发展之路。省农业农村厅整合资金、整合项目加大补贴投入力度,形成强大政策推力,发出鲜明政策信号,确保到2020年粮改饲面积达到800万亩。广河县在推进粮改饲工作中,制定出台了粮改饲9条激励措施,对购买收割加工机械、开展全株玉米青贮的贫困户进行奖补,全县共落实补贴资金600多万元,形成了强大政策推力。

  在产业链打造方面,甘肃省一改过去地方牛羊产业价格不稳定、养殖户利益难保证、牛羊养殖产业链条短、缺乏规模、缺少品牌、缺少议价能力等诸多问题,用全产业链的思维打造现代牛羊产业,对县域内发展牛羊养殖的饲草料生产、良种繁育、规模化养殖、精深加工、流通营销等关键环节统筹考虑,让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利益均衡配置,使牛羊产业在区域内价格稳定、健康发展。

  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甘肃省主推六大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整合资金实施畜禽粪污循环利用工程,加强宣传引导,让养殖场户充分认识畜禽粪污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处理不好是污染,处理好了可以变废为宝;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式,推广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专业化能源利用、固体粪便肥料化利用、废水肥料化利用、污水达标排放等经济实用技术模式,加快建立完善畜禽粪污储存回收利用体系,在畜禽养殖集中区以县为单位建设一批畜禽粪污处理和有机肥生产设施,整县推进畜禽粪污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

  突出重点,做大做强牛羊扶贫产业

  围绕牛羊产业饲草料问题,甘肃省在做大做强草产业上下功夫,在推进粮改饲发展全株青贮玉米饲料的同时,针对部分贫困村出现的撂荒地、四荒地、陡坡地以及山腰梯田,组织开展多年人工草地种植;对退耕还草种植的紫花苜蓿人工草地进行改良、复壮,提高牧草生产效率;积极利用苜蓿、农作物秸秆等开发草粉、裹包青贮饲草,多途径解决饲草料问题。加快培育壮大集牧草基地建设、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草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支持以乡镇为单元建立牧草收购点,引导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发展规模化人工种草。

  在强化产业带动方面,着力培育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甘肃省继续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力度,鼓励各贫困县区积极与中盛、中天、康美、德青源、顶乐等大型龙头企业对接,结合“三变”改革,推出优惠政策,培育发展县域龙头企业。同时与本县或邻县牛羊养殖龙头企业加强协调沟通,扶持发展股份合作性质的龙头企业,就地就近带动贫困户;积极与银行对接,帮助龙头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携手金融机构共同培育有潜力的牛羊养殖龙头企业。而对龙头企业的引进,甘肃省做到了“乡里引不来的由县级统筹,县级无法统筹的由市级统筹,市级统筹不来的由省级层面帮助”。

  甘肃省把强化示范带动作用作为牛羊产业扶贫的重点,通过抓点示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让贫困户身边都有学习的样板,参考的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动牛羊扶贫产业上台阶、上水平,高水平打造一批牛羊养殖全产业链示范点,要求示范企业符合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品牌化的要求,具备集良种推广、标准化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和专业市场培育、“三品一标”品牌创建等关键环节,要在做优品种、做大基地规模、做强龙头企业、做实合作组织、做好产销衔接上抓出亮点来,切实在打造全产业链产业化经营上做出样板、做出示范。

  强化措施,确保牛羊产业扶贫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甘肃省农牧厅各包县督导工作队按照会议的部署要求,加强与包抓县市区协调沟通,督促抓好落实。市州侧重帮助县区引进龙头企业,抓好产销对接和谋划打造全产业链等工作;县区是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攻坚任务的第一责任人,健全完善扶持政策体系、责任体系、工作推进体系、监督考核体系,将龙头企业包抓责任制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确保了产业扶贫到户扶持政策各个环节任务落到实处。

  各地积极学习借鉴产业扶贫到户资金使用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切实加大到户资金使用数量和效率。结合实际制定到户产业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2万元到户产业资金的分配、投放、使用、管理措施,明确产业发展和入股配股资金扶持方式、到户额度、投放流程。到户入股资金选准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科技服务是产业扶贫的长效措施,也是产业发展的关键。面对大多数贫困群众知识水平低,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差,以为养牛养羊就是“一把草料”的问题,甘肃省各级畜牧部门高度重视,加强技术服务,打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把技术服务重心由技术培训向技术帮扶转变,实现技术培训与技术帮扶相结合。与此同时,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已经拿出贫困户“一户一个科技明白人”全覆盖培训方案,依托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项目,以农业龙头企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线为培训主阵地,通过培训达到每个开展养殖的贫困户至少有1人掌握牛羊养殖技术和技能,真正夯实牛羊扶贫产业人才基础。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