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山村如何走好强村富民之路,是浙江开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需思考解决的一大难题。今年3月份,笔者专题了解了乡里关于红高粱产业的发展情况。8月,笔者再次来到大溪边乡,蹲点调研红高粱产业,看现场、聊现状、谋举措、话发展。
高粱红了——染红了千亩山岗
走在上安梯田的田间小道,看到层层梯田里种植的全是高粱,远远望去,绿叶红穗、碧水青山、蓝天白云、素墙古亭,呈现的是一幅自然和谐的乡村画卷。与其他乡镇不同的是,两侧的梯田,红绿相间,基本没有抛荒的田地。
乡党委书记姜美鸿介绍,该乡从2015年在上安村开始试种200亩红高粱,经过3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发展到了今年的810户2138.3亩。目前,全乡12个行政村中有10个村种红高粱,已然成为大溪边乡的第一产业。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3年后种植面积增加了10倍,扩大了这么多当然令人欣喜,但笔者更关注的是,这个过程是如何推动的,老百姓是怎么自发加入的。主要把握了四个方面的积极因素。第一,党员带头种。种红高粱刚开始是新鲜事,农户不敢尝试,所以最初是发动党员带头试种。2015年上安村种了200亩,其中16名党员就带头种了140余亩。到目前,全乡种红高粱810户中,党员占了106户,种植面积占四成多,党员先上,农户就会跟上,有了党员带头,农户种得放心。第二,政策推动种。为了激发广大农户的积极性,乡里在县农办支持下出台了扶持政策,每种植一亩红高粱补助200~500元;同时,村里还以1.5元/斤保底价收购,有了补助加保底,农户种得安心。第三,职能部门指导种。县农业部门专门成立了组团联村专家服务团,不仅每周二定时上门服务,而且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遇到什么技术难题,专家也会随叫随到。农技干部郑校平成了大家的老朋友,总是第一时间上门指导,农户种得顺心。第四,良好效益激励种。发展新项目最关键的还是收益,种红高粱投入成本低、劳动强度不大,但收入不错,尤其是酿制高粱酒效益更好,农户有效益,种得开心。
高粱红了——浸红了百姓心田
上安村72岁的余献虎是个地道的农民,夫妻俩去年种植红高粱3.5亩,总产量4270斤,酿制红高粱酒1620公斤,收入40500元。上安村书记余雄富给我介绍了他村里一位普通农户的例子,表示现在种红高粱的收益非常可观。
他简单算了一笔账,一亩红高粱平均收成800斤,若直接让村里保底价1.5元每斤收购,再加补助200~500元,每亩收入在1500元左右。但农户很少直接出售,而是用来酿红高粱酒,酿酒出酒率40%左右,一亩可出320斤酒,当年售价25元每斤(存一年则翻一倍),收入8000元;除去每斤酒代加工费6元,折算下来纯收入6000元左右,再加上一季油菜收入1000元,平均每亩也有7000元。这比种水稻、其他旱粮作物都要好。
余雄富还说,农户种出来的红高粱基本都拿到酒厂、酒作坊酿酒了。现在有些酒厂高价收红高粱都收不到,市场是供不应求;这么高的收益,相信以后种红高粱的人会更多,规模还会更大。
种红高粱是一条促进山区农民增收的实路子,大溪边乡先行先试、取得成果之后,农业部门应该研究其他乡镇是否可以学习借鉴推广,能否出台县级层面的专项扶持政策,促进种植、加工氛围的形成,加快全县红高粱产业的发展。
高粱红了——催红了集体经济
红高粱可以带动农民增收,那对集体经济发展作用如何?现在几个村发展红高粱都是哪些模式?座谈会上几位村书记纷纷表示,他们村党支部已经通过“村种”“村收”“村加工”等多合一的模式来发展红高粱产业,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新路径。
上安村党支部自2016年以来,就把外出创业农户闲置的田地统一租来,由村集体种植红高粱,租金200元/亩,种植了100多亩,村集体年收入每年增加了10多万元,既完成了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任务,又解决了土地抛荒难题。
黄谷村书记方先荣说,今年村集体在山坡地上种了280亩红高粱。山地有一定坡度,不易积水,更有利于高粱生长,目前长势良好;同时村里还打算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1元的价格,向全村种植农户收购红高粱,再加工成红高粱酒,由村里统一经销。
但在提到全乡红高粱种植面积还可增加多少时,却得知全乡适合种植的地方总共也不会超过3000亩。受到空间环境的限制,村里在继续扩大种植规模的基础上,关键还是要向二、三产拓展,延伸产业链。目前,大溪边只有两家酒作坊稍具规模,加工能力不足,村集体正考虑利用现成闲置房产,建酒作坊,加工销售或者租给大户经营,增加经营性收入。
高粱红了——唱红了小镇梦想
今年以来,大溪边乡党委把打造“红高粱小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抓手,实施“1+X”产业发展计划,即以红高粱为主,因地制宜发展香榧、清水鱼、中药材、油茶、水蜜桃等,培育长短结合、种养结合、产销一体的产业格局。
目前,乡里正筹备“丰收钱江源·美丽大花园”为主题的开化县首届红高粱文化节。同时还谋划打通大溪边乡墩南至淳安县汾口镇坦村的公路,把红高粱产业向淳安汾口镇、枫树岭镇延伸,使上安梯田景区与千岛湖下姜景区紧密对接,开发“上安下姜”旅游线路,推进两地产业、人文融合发展。
对未来的红高粱小镇,乡村干部和广大农户充满了信心,一致认为这是践行“两山”思想的成功实践,是富民强村的有效路径,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应加快步子,多条腿走路,策划好红高粱文化,实现文化、故事、景观、产品相互交融,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响品牌,可以考虑成立红高粱产业协会,注册统一品牌商标,把品牌发布纳入文化节。要加强种植、加工、销售等技能培训,针对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遴选一批乡村干部出去培训,或请师傅进来指导,培养一批种植、酿酒、销售骨干,积蓄人才资源力量。还有村企结对帮扶、标准体系建设、校地合作等等方面,都可以统筹考虑,同步推进。由此想到,无论强村还是富民,关键乡村两级党组织要开动脑筋,因地制宜,只要有责任心,真正当作自家的事来干,办法总比困难多。
高粱红了,一个“高粱满山岗、酒香大溪边”的红高粱小镇正向我们走来。期待更多的强村富民产业在好地方各个角落开花结果。
(作者系浙江省开化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