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日-4日,全国畜牧总站组成调研组赴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开展肉牛产业发展调研。调研组实地走访湾沟门乡苇塘沟村养牛户,考察养殖和屠宰加工企业,与当地政府、畜牧部门和农户座谈,交流学习十九大精神的体会,共同研究促进隆化县肉牛产业兴旺的思路和措施。总的来看,隆化县肉牛产业基础较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较为完备的技术支撑体系,但发展方向不够清晰,养殖技术是短板,产品营销是弱项,今后应重点在规划引导、提质增效、技术服务、品牌塑造上下功夫,做优做强做美做亮肉牛产业,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带动农民脱贫奔小康。
围绕“一头牛”抓扶贫
隆化县是典型山区农牧业大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环京津贫困地区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隆化县地处农牧交错带,具有一定的养牛资源优势,早在1978年就被列为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县,是省级肉牛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目前,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47.7万头,其中存栏27.5万头,基础母牛存栏14.3万头,已建成百头以上规模牛场520个,省部级肉牛标准化示范场8个。在粮改饲等政策支持下,全县累计建设永久性青贮窖22万立方米,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11.1万亩,年处理秸秆25万吨以上,秸秆饲用率达85%以上。2017年养牛产值预计超过17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60%以上,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贫困养牛户人均养牛收入达到5400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7%以上,带动1980个贫困户、5800个贫困人口脱贫。
加大政策扶持。隆化县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印发《“十三五”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和《农业主导产业和重大事项推进工作方案》,把肉牛产业和精准扶贫紧密联系起来,构建“一业一策一队伍,一事一责一干部”和“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套政策、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确保肉牛产业发展和扶贫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能够落实到位。县政府整合涉农资金3000万元,对新建舍饲存栏肉牛200头以上、深度贫困村新建存栏5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圈舍建设按照实际存栏量每头牛6平方米、每平方米14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并在水电配套主体工程上予以适当补贴;同时安排100万元,支持肉牛品种改良和新品种繁育。
创新发展机制。针对养牛缺资金的突出问题,隆化县探索建立“政银企户保”的肉牛产业发展机制,将金融、扶贫与肉牛产业有机融合,构建了政府、银行、企业、贫困户、保险“五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县里成立财政金融担保中心,给肉牛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提供金融支持,按照参股贫困户每户5万元的额度提供免担保贷款,并进行贴息支持,对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户人数占60%以上的肉牛龙头企业或合作社贴息100%,对贫困户人数占30%~60%的贴息50%,2016年全县累计安排肉牛贷款4.6亿元,较好地化解了养牛企业和农户贷款难、贷款贵难题。养牛户入股后,还有较好的分红收入,京堂公司带动周边40个养牛户,去年每户分红不少于3600元,企业得到了发展,贫困户享受到了收益,一举多得,深受企业和养殖户欢迎。
建立健全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品种改良服务体系。实现了县有服务站、乡有改良站、村有改良点,全县肉牛改良点达300个,技术队伍350人,年改良黄牛6万头以上。二是建立疫病防控体系。全县有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10个基层防疫分站,技术人员达452人,村村都有防疫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三是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全国畜牧总站组建了隆化扶贫专家组,充分发挥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等团队的技术优势,在肉牛选育、疫病防治、优质饲草料保障以及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帮助养牛场户和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加强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隆化县积极承接周边地区肉牛产能转移,并给予政策支持。北京市顺义区企业在当地建立了京堂公司,县政府补贴其牛舍建设资金196万元,占基础设施投资的三分之一,企业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饲养模式,带动周边乡村贫困户48户、182人,户均养牛增收1.2万元,人均增收3000多元;流转青贮玉米饲料地5000余亩,安排贫困户60余人到企业务工,人均增收8000多元。不仅引企业,还引入先进养殖理念和技术。华商恒益公司采取胚胎移植技术开展肉牛繁育,饲养红安格斯母牛180头,移植胚胎71枚,移植成功率超过45%,提高了繁育效率;建设标准化牛舍,采取托管模式,饲喂配方日粮和育肥牛专用饲料,指导帮助贫困户转变养殖理念,实现科学养牛。针对屠宰加工滞后的短板,县政府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年屠宰10万头的肉牛加工厂,目前厂区主建筑已完工。
品牌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隆化县着力建设冀北山区肉牛产业生态循环示范区,培育了北戎、福泽等一批本土龙头企业,积极树立隆化肉牛品牌。“隆化肉牛”已经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荣获“2017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北戎公司注册“北戎生态牛肉”商标,饲养的和牛肉质好,通过微信平台,全程冷链直接销往北京市场,1.5公斤装的生态牛肉和雪花牛肉售价分别达到260元和990元,大大提高了牛肉产品的附加值。
制约肉牛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隆化县肉牛产业快速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但离产业兴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良种化水平不高、饲养管理不先进、技术服务不到位、品牌不够强、规划引导不足等是当前制约隆化县肉牛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良种繁育滞后。在繁育环节,缺少肉牛种牛场,养殖企业特别是中小养殖户仅简单通过观察体型外貌来选留种牛,基础母牛质量普遍不高。在杂交改良环节,肉牛经济杂交方面使用品种过多,未能找到适合当地的最佳杂交模式,特别是杂交父本没有形成当家品种。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陆续采用西门塔尔、夏洛莱、红安格斯、黑安格斯、利木赞、阿奎登、草原红牛、弗莱维赫、和牛等多个品种进行经济杂交,盲目杂交、无序杂交现象比较突出。
养殖方式粗放。养殖企业硬件设施较为完善,软件设施明显不足,养殖户对科学养牛的认知水平低,难以实现精准化饲养。粗饲料主要是风干玉米秸秆,切割粗放,有的甚至超过20厘米,不仅不能充分利用,还容易损伤牛的消化系统;精饲料主要是玉米,辅以油葵渣等农副产品,营养不均衡,转化率低,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降低了养殖效益。当地政府对合作社和养殖户修建牛舍有补助,其他投入由养殖户自行承担,受制于资金压力,养殖户普遍缺少饲草加工、清粪等设施设备,主要靠人工,劳动强度大,养殖效率低。
畜牧技术推广和服务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求。调研发现,养殖户主要是凭习惯和传统经验养牛,不了解科学繁育、饲养、管理、防疫等知识,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亟待加强。从机构上来说,隆化县县、乡、村三级畜牧技术服务体系是齐备的,但技术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问题比较突出,技术人员反映“老办法不管用、新技术不会用”,不少养殖场户出现技术难题很少寻求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帮助。
产业链一体化和品牌建设不足。隆化县是养牛大县,但大而不强。养殖环节以架子牛育肥为主,自繁自育的养殖企业很少,随着架子牛价格的不断上涨,养殖户的收益受到挤压;屠宰环节很薄弱,全县目前仅有北戎公司一两家企业从事肉牛屠宰和牛肉分割,而且每天屠宰量只有几头,未能达到规模化屠宰,饲养的育肥牛主要是销往内蒙古、东北等地屠宰,把利润的大头拱手让人;产业化开发是短板,虽然“隆化肉牛”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还没有市场占有率高、叫得响的企业和产品品牌,产业市场竞争力比较弱。
规划引导有待加强。在全县层面,肉牛品种选择、饲草料种植布局、产品营销等重点环节,还缺少可操作性强的规划来统领引导整个肉牛产业持续发展。调研中了解到,一些养殖企业和大户之所以没有使用青贮饲料养殖,除了设施设备投入大之外,最关键的制约因素是土地流转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土地流转成本太高。苇塘沟村人均耕地1.64亩,以种植玉米为主。县乡政府多次鼓励引导流转土地种植青贮玉米,但种植户观念比较陈旧,要么不愿流转耕地,要么要价超过每亩900元,让养牛户“望而却步”。
虽然当前隆化县肉牛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还不强,但长远来看,肉牛产业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从外部看,发展机遇难得。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为隆化县肉牛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河北省规划将隆化县打造为百万头肉牛产业基地的核心区、国家储备肉基地和供港澳活牛基地。隆化县具有承接京津冀地区养牛产能转移的优势,中能昊龙集团等周边省区企业已经开始在隆化投资养牛,建设了京堂养殖有限公司等一批规模大、设施装备先进、养殖水平高的肉牛产业化企业,必将有力地带动当地肉牛产业驶上快车道。从内部看,政府重视养殖户。隆化县将肉牛产业定位为农业第一主导产业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产业,拿出真金白银大力扶持肉牛产业发展,为肉牛养殖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养殖场户特别是贫困户积极响应。调研组在苇塘沟村了解到,这几年,当地牛肉价格高位运行,育肥牛出栏价格比全国平均每公斤高3~5元,养殖户的收益比较可观,农户的养殖意愿强烈。从合伙创办合作社的刘井义,到自繁自养个体户段荣田,都对养牛很有信心,希望继续扩大规模,新建圈舍,增加养殖数量。
做强产业要做好四件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产业兴旺,乡村才能振兴,脱贫才有保障。作为隆化县的对口帮扶单位,全国畜牧总站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部党组关于环京津农业扶贫的决策部署,以双方签署的《扶贫帮扶合作协议书》为抓手,以肉牛产业为核心,加强科技、人才、政策支持,扩大肉牛优质增量供给,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竞争力,以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助推脱贫攻坚。
重点是抓好四件事:
一是抓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协调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等专家力量,深入隆化县开展系统调研,摸清养殖场户、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肉牛产业发展实情,坚持问题导向,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对接政府、农户、市场需求,制定一份切合实际、可操作、前瞻性和指导性强的发展规划。配合当地政府,瞄准百万头肉牛产业基地核心区的目标定位,与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规划等国家政策对接,设计一批养牛业的大工程和大项目,补短板、强弱项,支持肉牛产业做优做强做美做亮。
二是抓技术,促进提质增效。促进良种良料良机配套,提高肉牛养殖效率和效益。组织肉牛遗传改良计划专家组,在开展科学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适应当地饲草料条件和饲养管理方式的肉牛繁育和杂交改良技术模式,合理选择杂交品种,夯实产业兴旺的种源基础。同时,利用实施中德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