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 环境整治让乡村“灵动起来”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傅宇剑 董华 字号:【

  陕西宝鸡地处关中平原西部,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农村面积占八成之多,农村常住人口近一半。2012年以来,宝鸡围绕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目标,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统揽,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给政策、出资金,率先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政村全覆盖,农村环境大大改善。

  聚焦五项任务

  “脏乱差”变“绿净美”

  宝鸡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坚持从解决农民最迫切的环境问题入手,突出村容村貌整治、生活垃圾处置、生活污水处理、养殖污染治理、村庄绿化美化等五项任务,拉网式全覆盖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系统推进,村容村貌大幅提升。探索建立“净化先行、绿化点缀、靓化提升、文化增色”的“四化”村容村貌整治模式。集中开展清理“三堆”、治理“三乱”活动,清除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统一规划柴草堆放点,建立宣传张贴栏,规范村庄秩序。改善民居面貌,充分挖掘宝鸡独特地域文化内涵,结合美丽乡村创建、大地景观建设、主导产业布局,对现有民居、新建民居进行系统改造,建成了太白陕南民居特色村落、凤县徽派民居特色村落及陇县西府民居特色村落等一批富有地域文化特色村庄。

  创新模式,生活垃圾科学处置。大力推进农村垃圾处置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农民将生活垃圾按有机垃圾、可回收废品、日常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等进行分类处理;推行“五个一”长效管理机制,每户一个垃圾桶、每组一名保洁员、每组一个垃圾收集车、每村一个垃圾保洁站、每站一个垃圾清运车,分类推进各村垃圾处理,形成县城周边村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重点镇周边村庄“户保洁、村转运、镇处理”模式,其他人口集中村庄“就地分拣、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模式。扶风县、岐山县探索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垃圾处理经费实行“财政补一点、农民掏一点”的市场化运作方式,保证了农村垃圾处理正常运转,全市基本实现了农村垃圾有处倒、有人管、有车运的处理模式。

  分类整治,生活污水有效处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整治、示范引导,在县城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将污水处理项目和资金向建制镇、行政村延伸,有力解决了村庄污水横流的突出问题。对农家乐、民俗村和人口密集村污水,采用“统一收集、多级净化”的处理方式,建成了岐山县北郭村、扶风县杏林镇等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凤翔县尹家务村、凤县寺沟村与企业联建共享污水处理设施,探索厂地联合治理模式,解决了村庄治污资金匮乏的难题;对移民新村,统一规划,修建村庄排污管网,实行雨污分流、污水集中处理,建成了凤县酒铺村、东河桥村等一批地埋式污水处理站。

  延长链条,粪污污染全面化解。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的要求,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4%。探索建立“小区集中饲养、人畜完全分离、污染集中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模式,采取统一建设养殖小区,实行分户分栏管理,畜禽粪便集中收集,利用沼气池、堆肥池进行无害化处理;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行“粪—沼—果”“粪—沼—肥—菜”生态循环产业链模式,厕所粪污、畜禽养殖粪污实现了资源化利用。

  全民参与,生态宜居环境建成。积极动员,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持续推进关中大地园林化和林带围村,按照“路路有绿篱、村村有游园、家家有花坛、处处有绿草”的标准,全面实施镇区、道路、村庄、庭院靓化美化工程,因地制宜将村组边角地、空闲地改建成游园广场,开展全民植树造绿活动,形成了“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格局。近年来,累计植树2亿株,先后建成省级生态县9个,国家级生态镇19个,省级生态镇53个,省市级生态村673个。

  “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

  宝鸡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中,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的理念,以大投入促进大建设、大治理、大提升,农村综合承载力和环境竞争力逐步增强,农村功能有效完善,居民生活品质、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宝鸡农村形象全面提升。

  带动美丽乡村。宝鸡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建成省级美丽宜居乡村15个,市级美丽乡村100个,县级美丽乡村200个,评选“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

  带动脱贫攻坚。立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做大做强乡村旅游扶贫文章,以旅带农、兴旅富民,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在安排旅游发展资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向有条件的贫困村倾斜,全市把景区建设与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的美丽乡村建设统筹推进,贫困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加快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改善,探索形成了“旅游+服务+创业”“旅游+市场+产品”“旅游+资源+文化”等多种增收模式。2017年,宝鸡依托旅游发展实现60个村3061户1.4万人脱贫,间接带动3.8万人走上致富之路。

  带动产业发展。宝鸡以环境改善为基础,突出“三绿”重点(绿色种植、绿色养殖、绿色加工)、实施“三品”工程(品种、品质、品牌)、推进“三产”融合,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加速发展。绿色农业不断做大,矮砧苹果面积达到98万亩、规模居全国之首;猕猴桃面积60.7万亩,占全国四分之一。特色产业持续做精,建成中蜂养殖示范基地9个,建成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5000亩,实施生态原产品保护认证2000多亩,出口果品、蔬菜等农产品2万多吨。特产品牌更加响亮,成功举办世界猕猴桃大会、全国蜂业大会和中国“槐花·蜜蜂”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挂牌成立陕西猕猴桃研究院和陕西猕猴桃大数据中心,宝鸡被命名为“中国优质蜂产品生产基地”和“中国洋槐蜜之乡”。

  带动乡风文明。红白理事会制度全国推广,针对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攀比成风等突出问题,制定印发《关于在全市范围推行红白理事会制度的通知》,坚持宣传引导转观念、示范引领树新风、完善制度夯基础三措并举,推动婚丧嫁娶费用显著降低,程序得到简化,民风明显好转。农村幸福院养老模式全覆盖,围绕农村养老面临着空巢老人现象突出、物质精神生活匮乏、养老体系发展滞后等诸多新挑战,出台《关于加强和规范农村幸福院建设的意见》,创新探索党政主导、民政牵头、社会参与、多方联动的农村老人“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日托夜归”的养老模式,满足了数万名农村老人就餐休憩以及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需求。宝鸡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农村幸福院建设在中心村全覆盖的地市。良好乡风家风蔚然成风,挖掘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以镇、村为主体,教育和引导村干部、村党员带头学习、宣传、遵守新规矩,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目前,宝鸡67%的村庄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累计建成农家书屋830多个,文化广场680多个、广播室790多个、村史馆100余个,形成了群众向善向上,建设文明家园的良好氛围。

  建立长效机制

  管长远治根本

  强化领导聚合力。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环保、财政、规划、水利、农业、林业、卫生等部门为成员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组织指导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各县区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目标任务考核,年初总体部署,年终考评打分,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注重实效抓推进。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突破口,作为全市环保三大重点工作之一,常抓不懈,持续推进。坚持逐县区召开现场推进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集体观摩现场、检验成果、讲评示范,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加大投入强保障。累计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3亿多元,采用投贷结合方式融资1.7亿元。对环境整治投入大而经济比较薄弱的村组,采取“向上争一点、政府投一点、集体筹一点、农民拿一点”的投入模式,市级每年列支7000多万元,在全市设置了9700多个公益性岗位,用于村庄保洁和垃圾清运。结合生态村创建,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建成的市级生态镇和生态村,分别奖励3万元和1万元补助资金。同时,宝鸡市还将“一事一议”奖补、农村土地整理、危房改造以及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等涉农项目整合捆绑,集中倾斜,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供了坚实保障。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委政策研究室)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