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市于2006年开始探索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及防控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初步构建了以生态工程为核心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目前,核心示范基地天敌增加了10~100倍,化学农药用量减少了85%以上,再现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情景,基地生产的稻米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稻米价格翻了一番。通过基地示范,农民逐步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绿色农业理念,改变以往见虫治虫、见病治病的习惯,从而促进了金华市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全面开展。2017年,金华市《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成为浙江省地方标准,并被列入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主推技术向全国推广应用;累计创建示范区88个,示范面积8.43万亩,辐射推广面积40.5万亩,绿色防控由盆景向风景转变。
探索核心技术,生态“底色”变“绿色”。一是以农业措施为基础。选用抗性品种,提倡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提高水稻抗逆能力。采用适时灌水杀蛹、集中统一供育秧、调整播期避害等措施,降低病虫基数。二是以绿色防控技术为重点。采用诱虫植物香根草诱杀技术,性诱剂诱杀技术,以田边留草(花)和插种茭白为主构建天敌银行技术,种植芝麻、波斯菊等保育天敌技术,释放寄生蜂技术,稻田养鸭养蛙养鱼种养结合技术,生物农药使用技术等,恢复构建农田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提升自然生态控害能力。三是以化学应急防控为保障。针对病虫害有暴发性、突发性、流行性的特点,积极开展化学农药筛选和使用技术试验,选用符合绿色防控要求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的化学农药进行应急防控,确保水稻稳产高产。2017年减少化学农药用量71.1吨,稻田生态系统得到不断优化。
打造示范样本,推广“盆景”转“风景”。一是建立核心示范区。金华市在婺城区汤溪镇寺平村寺平稻米专业合作社建立了1000亩“水稻病虫害生态工程实验示范基地”,实验示范基地被列入首批全国示范区,先后召开8个国际国家级研讨会和现场交流会,40余位国际专家学者、500余位国内领导和专家前来考察调研指导。二是力促产学研合作。本地团队和国内外专家产学研相结合,在示范基地先行先试,大力开展绿色防控技术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三是积极传导绿色理念。借力本地及省内知名媒体及互联网等,通过宣传实验示范基地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引导农户树立绿色农业理念。
集聚要素保障,发展“短效”成“长效”。一是整合项目强基础。先后启动了省级和国家级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区域站建设,配置了较完备的病虫监测预警和防控技术应用研究基础设施。2010年,在国家级区域站建设基础上,金华市投资建设了金华市农作物安全生产技术研发中心。二是搭建平台引人才。先后与国际水稻所、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中国水稻所、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合作研究,并通过柔性引才等方式,成立了金华市植物保护站院士专家工作站,进站国内外专家12位(其中院士2位),形成了强大的应用技术研究集成能力。三是政策保障促长效。专门设立了金华市病虫绿色防控财政专项,并提出了建设绿色高效现代农业强市的发展目标。制定《金华市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工作方案》,积极依托示范区创建,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和美丽田园建设,实现绿色防控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绿色防控的社会影响力。
(浙江省金华市农业局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