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刊评论员 字号:【

2016年对于中国农业来说无疑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各级农业部门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调整结构、调整布局,又转变方式、创新机制;既突出发展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破解当前农业供需的结构性失衡,又提高未来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可以说,从2016年起,我国农业发展、农村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2016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农业结构调整有序推进。籽粒玉米种植面积调减3000万亩左右,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6%,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65%,新产业新业态成为新亮点。农业绿色发展大步迈进。农药使用量继续零增长,化肥使用量接近零增长,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5%。农村改革稳步前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面积超过8亿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量超过270万个。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2325亿斤,为历史第二高产年,棉油糖、肉蛋奶、水产品供给充足,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增幅有望继续高于城镇居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重要的“压舱石”作用。

在肯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局良好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更加艰巨的任务还在后头。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如期完成实现全面小康的历史任务,必须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加快缩小城乡差距;要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要赢得参与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必须统筹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我国农业的竞争力。而要为应对以上这些重大挑战做好准备,必须加强农业政策、科技、人才三项储备,既补硬短板也要补软短板,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是一个与政策关联度极高的产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不能完全延续过去的支持政策,但也绝不能另起炉灶再搞一套,而必须对现有的政策措施进行梳理并作进一步改进。改革好比盖房子,随着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出台,一系列“四梁八柱”类的重量级政策已基本搭建起来,下面还要装修房间、充实家具,这就需要加强储备性政策的研究,提高工作指导的前瞻性和针对性,确保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减。

科技创新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动力。过去,我国农业科技聚焦的主要是数量问题,在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发展等方面的科技储备相对薄弱,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需要加快调整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从注重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加快推进重大科研攻关和技术模式创新,打造全国农业科研布局“一盘棋”、科技创新“一条龙”、技术服务“一体化”的新格局。

人才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补短板。与传统农业不同,现代农业属于资本、技术、人才密集型产业,农业现代化水平与物质技术装备和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息息相关。发展休闲农业、品牌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都离不开高素质从业者和创业者的积极参与,这就需要加大产业人才培训和储备,既培训种养加专业技术人才,也培训市场营销文化创意人才,既培育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也培育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人才。

总之,要推动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必须牢牢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既补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短板,也补农业政策、科技、人才储备短板,加快实现农业向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转变。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