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部门助力精准扶贫 念好“降提促”三字经——对河南省济源市两个村庄的调查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向朝阳 林湛椰 冯华兵 李汉堡 字号:【

为更好了解当前精准脱贫特别是产业扶贫有关工作,找准兽医卫生工作助力产业精准扶贫的具体举措,2016年6月中下旬,我们一行4人第5次来到愚公移山精神的发源地——河南省济源市,到基层联系点思礼镇涧南庄村走访慰问困难群众。通过此次实地调研,结合近期到各地开展业务调研和研究分析,我们认为,兽医卫生工作在产业精准扶贫过程中大有可为,念好“降提促”三字经,可帮助广大从事畜禽养殖的贫困户实现“养了能够活、养大卖得掉、年年都能养”的愿望,使他们通过畜禽养殖脱掉贫困帽,走上致富路。

“降”,就是要着力提高兽医卫生水平,降低畜牧业生产风险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畜牧业是重要的支柱产业。相对于全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约三分之一的比例,老少边穷地区畜牧业产值占比往往更高。以济源市为例,2015年,全市生猪饲养量发展到180万头,家禽饲养量上升到460万只,奶牛饲养量突破2万头。畜牧业产值实现1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46%;农民人均牧业现金收入达7000元,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45%。由于肉蛋奶较一般农产品价格更高,利润率也更高,因此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促进农民致富,发展好畜牧业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但是,畜牧业是农业中自然风险、市场风险都比较大的行业。自然风险中,最主要的就是动物疫病带来的风险。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表明,人畜共患病防治的关键在于加强“畜”这个源头治理。

要想通过发展畜牧业来提高农村地区特别是增强贫困地区的致富“造血”能力,就必须把兽医卫生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做到畜牧兽医工作联动。近年来,济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兽医工作。在畜牧产业方面大力实施“退川进山、龙头带动、科技兴牧、依法治牧”战略,不断加快双汇生猪、伊利奶牛、柳江蛋鸡、阳光肉兔“四大”集群建设,着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组织化、生态化、品牌化、信息化“七化”进程。在兽医工作方面,除了按上级要求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等日常工作外,积极探索兽医与政策性保险工作联动新模式,用好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促进了养殖户防疫意识和行为转变,稳定了基层防疫员队伍,形成了“防保联动促发展,集中处理保安全”的“济源模式”。

兽医部门必须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基础保障,帮助养殖者降低生产风险,提振从业信心、稳定收益预期,形成畜牧业发展与脱贫致富的良性循环。一是重点统筹基层监督执法力量、防疫监管力量和兽医服务力量,形成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与动物检疫、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相互支持,兽医公共管理与社会化服务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为贫困地区发展养殖业提供更加有效的兽医公共服务。二是管好和放活乡村兽医与村级防疫员队伍,重点加强对贫困地区基层兽医人员的业务培训,让其成为当地兽医服务的生力军,同时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兽医向执业兽医发展,通过提升专业技能提高收入水平。三是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由政府向具有资质、具备能力的兽医服务组织和其他市场主体购买兽医服务,向从事畜禽养殖的建档贫困户提供高质量的免疫、诊疗、用药等“一条龙”的兽医卫生服务。四是针对贫困地区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引导贫困地区具备条件的规模养殖场完善生物安全措施,建立无特定病原场(群)。五是做好贫困地区养殖户和一线兽医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人畜共患病防治知识和政策的宣传力度,落实并提高农业有毒有害保健津贴和畜牧兽医医疗卫生津贴,结合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大病补助等措施,解除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

“提”,就是要着力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我们延伸调查的水洪池村,位于思礼镇西北部山区,坐落在豫晋交界处的一个山间小盆地之中,距市区38公里,平均海拔1300米,最高峰阳炉顶海拔1460米,是济源市海拔最高的村。近几年,该村在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的同时,利用当地丰富的草山草坡资源,组织贫困户发展肉羊养殖,放养波尔山羊。这些羊生长周期较长,有利于羊肉中沉淀独特的风味物质,因此肉质格外鲜美,每斤价格比市场上的普通羊肉要高15元以上。他们还利用当地丰富的野花资源,运用当地传统的方法养殖土蜜蜂,出产的土蜂蜜虽然产量不高,但表观较现代蜂箱出产的蜂蜜明显更为黏稠。每户人家在房前屋后放上五六组,每年就能产出60斤左右的土蜂蜜,按50元一斤计算,每年能带来3000元左右的收入。这些土特产品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外来的游客在游玩之余买上一些就直接装上汽车的后备箱带回城中,被村干部称为“后备箱扶贫”。但是,我们也觉察到,随着该村畜禽养殖量和外来游客的不断增加,动物疫病的发生风险随之加大,而这些养殖户均为散养户,安全用药意识和防疫意识相对淡薄,不规范用药的隐患难以得到消除。一旦发生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不但会影响消费者身体健康,当地畜禽产品“绿色、健康”的金字招牌将会随风而去。

在水洪池村山下的济源市夏神庙奶牛养殖合作社,我们看到了问题解决的希望。据该合作社负责人黄虎刚介绍,该社是全国农技推广科技示范户,始建于2013年7月,当年年底基本建成,按500头规模设计。该场在建场之初就高度重视兽医工作,专门花重金聘请了2名专职的执业兽医。凭借优美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动物防疫屏障、优秀的日常管理和动物疫病防治水平,该社积极争取到世界银行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200余万元支持。2014年,该社与伊利集团签订了为期十年的原奶销售合同,每天生产的5吨以上优质鲜奶,全部直供伊利,2015年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吸收周边富余劳动力21人入社。2016年“五一”小长假,该社还成功接待了100余名慕名而来的省内外游客。下一步,该社准备大力发展休闲畜牧业建设,建设河南省首家欢乐牧场。

兽医卫生工作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做好贫困地区的兽医卫生工作,可以有效消除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化学性风险和生物性风险,把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优势真正转变为产品质量优势,从而提升这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是严把养殖环节风险控制关,以强化养殖档案管理为突破口,全面掌握贫困地区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出栏补栏、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的动态情况,严厉打击兽药违法添加和制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引导养殖户自觉规范兽药使用行为,从源头控制兽药残留风险。二是加强养殖场所动物疫病风险管理,深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综合利用金融保险杠杆,发挥扶贫资金“放大”效应,结合养殖补贴等项目和动物防疫条件管理,调动企业主体能动性,支持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企业(生物安全隔离区)。三是为有条件开展无疫区建设的贫困地区提供专业兽医服务支持,打好区域动物产品的“安全牌”,推动这些地区做优做强区域公共品牌,提高区域产品的品牌溢价,使贫困农民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收益。

“促”,就是要着力强化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促进养殖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贫困地区大多数位于江河上游、湖库水系源头、农牧交错地带,生态系统脆弱,生态地位重要。未来一段时期,贫困地区养殖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将越来越强,必须想方设法解决资源紧缺问题、环境保护问题。一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降低疫病风险本身就是提高养殖效率,减少疫病造成的损失本身就是保护资源、增产增收。另一方面,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一直是制约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难点问题。无害化处理问题不解决,资源环境对养殖业发展硬约束的“紧箍咒”就可能勒得更紧,贫困地区就难以放开手脚发展养殖业特别是规模化养殖。

从各地的实践看,与养殖业保险联动,是破解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难题的有效手段。济源市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做到了“监管零缝隙、死畜零流失、疫病零传播、环境零污染、保险零盲区”。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保障工作开展。市委市政府把此项工作作为强农富民工程来抓,专门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将养殖业保险工作纳入到目标考核范围,并将养殖业保险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予以足额保障。二是强化技术支撑,突出以防促保。市农牧局组织200多名防疫、检疫人员经过岗前培训参与到养殖业保险的各个环节中,并把养殖业保险工作纳入防疫员的绩效考核。三是强化政策宣传,营造工作氛围。将保险政策、条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成宣传彩页,由防疫员进村入户向养殖户进行算账式宣传,此外还采取广播、电视、宣传车、群众会、手机短信、固定标语等形式,使保险惠农政策家喻户晓。四是强化机制创新,规范工作程序。探索建立了“清查登记三签字、投保签单两统一、死亡查勘两到场、无害化处理两集中、保险理赔一卡通”的“32221”承保理赔无害化处理工作机制并严格执行。五是强化保险联动,确保处理规范。将无害化处理作为出险动物理赔和享受无害化处理补助的必要条件,现场查勘结束后,直接将病死动物装车运往无害化处理厂集中处理,保障了利用民间资本投资1600余万元建成的两个无害化处理厂高效运转。六是强化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率。研发了手机视频查勘系统、运输处理监控系统、保险理赔预警系统,制作了“保险养殖一卡通”,并与畜牧兽医综合信息系统联网,规范了查勘执法行为,同时随时掌握养殖场户入保、出栏、死亡、理赔等情况。七是强化市场运作,提升服务质量。2016年开始对养殖业保险实施了公开招标,促使保险机构加大投入、优化服务、提升养殖业保险的综合服务能力,切实保障广大养殖户的利益。

涧南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信普告诉我们,前几年,村里人环保意识比较淡薄,养殖污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进干枯的河道,也存在随意丢弃病死猪的现象。现在村里的人家多已进入小康,大家开始渴望改善村庄的环境,生猪全部参加养殖业保险后病死猪都被规范收走,但村民对村西南角1997年建成的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养殖小区还是意见很大。2016年,镇上通过对水库进行治理,回水已到村边。接下来,村里要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建好小水利配套工程,使生活污水经过湿地过滤后变成中水再排入水库。同时,村里准备搞循环农业示范区,打算尽快拆除旧的养殖小区,在远离村庄的果园附近建设存栏生猪5000头规模的新养殖小区,并按照“以果带畜、以畜促果,果畜结合、循环发展”的思路,以小区为中心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通过管道,把沼液送进大棚,推广“果沼畜”生态模式,使村里的种养业时隔多年之后再次紧密结合起来。

兽医部门必须发挥自身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努力做好兽医卫生工作,在实现养殖业节本增效、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贫困地区养殖业走绿色低碳循环的道路。一是大力推进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加快形成覆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各环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二是加快构建无害化处理与养殖业保险联动机制,进一步降低贫困地区地方政府的保费补贴比例。三是加强科技攻关,不断改进无害化处理方式,研发适合贫困地区的小型无害化处理设备,同时不断提高无害化处理产物的利用价值,用市场力量加快提升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和资源化利用率。四是加强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等不同产业扶贫之间的规划衔接,努力做到种养加一体化布局,节本增效的同时促进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农业部兽医局)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