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省湖北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近年来,湖北省农广校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重要抓手,发挥主渠道、主力军和主阵地作用,扎实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培训方法、推进体系建设等基础性工作,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激励机制,从环境、制度、政策层面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进而有效带动了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政校企合作,创业资助项目扶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
“这次培训收获很大,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朋友。我觉得参加这期培训班最大的收获不光是有了一份项目资金的支持,更多的是了解到新时期怎样做一个合格的职业农民。”来自山东东营市利津县的皓月农场主张建利兴奋地告诉记者。近日,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辅导培训班在全国著名创业培训基地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农广校开班,来自全国13个省、区的50名新型职业农民资助对象参加了开班仪式。
据介绍,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设立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资助项目,通过开展创业辅导培训、提供创业发展资金、实施跟踪服务,激发农民创造创新活力,提升其创业兴业能力。本期培训班即是该项目的一部分。培训期间,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专门机构的组织体系、教学指导和资源保障优势,以及全球领先农业科技公司的技术资源和技术服务优势,从帮助职业农民创业致富着眼,在能力提升、资金扶持和跟踪服务上着力。
这次由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出资,设立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资助项目,是一次政校企三方合作。“为确保项目取得实效,我们将从帮助职业农民创业致富着眼,在能力提升、资金扶持和跟踪服务上着力。一是开展创业辅导,围绕农业创业和农业技术等内容模块,为资助对象量身打造项目分析、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田间管理等专题课程,同时,创新培训形式,强化培训实践性,调动学习研究积极性,激发创业兴业热情,促进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二是提供创业发展资金。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捐赠100万元,支持职业农民领办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产业发展,扩大产业规模。三是实施跟踪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为资助对象提供在线学习资源,以及信息推送等远程跟踪服务。同时,提供产业生产全过程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长效跟踪服务机制。”中央农广校常务副校长、农业部农民科教中心主任刘天金说。
2016年,湖北省钟祥市农广校作为创新体系建设试点校,在中央农广校与隆平高科签订的《创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战略合作协议》框架下,达成了《关于钟祥市政校企三方合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建议》,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校企合作”培育模式。钟祥市农广校为主组织办班的“专门机构”,隆平农民大学为协助实施的“多方资源”。计划举办三期培训班,现已成功举办两期水稻种植大户培训班,第三期正在筹备中。培训期间,双方互派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全程参与各环节,现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完善师资库与师资网,创新跟踪服务方法,进一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素质
近年来,湖北省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中,孕育了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爱岗敬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队伍。目前,在全省17个地市级行政区划中,地市级农广校有15个,覆盖率为88.24%;在全省99个县级行政区划中,县级农广校有90个,覆盖率为90%。自2014年以来,湖北省组建师资队伍,建立了湖北省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和师资网,目前,已纳入各类专(兼)职培训师资3200余人,覆盖了省内所有的项目市县(区),涉及种植、畜牧兽医、水产、农机、能源、经管等有关行业或产业,满足不同专业、不同技能、不同模式培训需求,实现了优秀师资资源共享、互惠共赢。
为整合优化师资配置,湖北省农广校按照“分级培养,专兼结合,动态管理,资源共享”原则,建成了“湖北省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系统,明确由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具体负责,并实行省市县三级管理。
“为加强入库教师管理,规范开展教学工作,一是明确遴选入库教师条件;二是明确入库教师职责和教师授课费等有关权利;三是实行双向选择,达成教学意愿后签订聘用协议,规范入库教师聘用工作;四是加强受聘教师教学考核,建立健全动态管理机制,采用‘星级打分+文字评论’结合的形式对教师的授课内容、方式方法及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湖北省农广校副校长胡明辰告诉记者。
据介绍,自2014年起,湖北省农广校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省级配套经费中安排专项经费开展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培训,三年来共举办12期师资培训班,累计培训599人,参训对象以农广校系统为主,也涵盖农业各行业专家、技术骨干和乡土拔尖人才。培训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有成人教学方法运用,还包括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农产品网上交易、电子商务和手机应用等新课程,此外还有新教具使用、教学研讨和实训观摩等方面的内容。
“跟踪服务环节,力度大,重务实。我校着力于帮助学员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开展远程回访和咨询答疑的同时,更多的是入户走访和田间跟踪指导。”湖北省农广校副校长胡明辰说。“一是建立服务导师团队。每班确定3~4名专职跟踪服务导师,每名导师与12~15名学员结对包干,实行‘一对一’的专职跟踪服务。在一个生产周期内(一年),学员跟踪服务不少于3次,其中必须入户1次以上。二是打造跟踪服务平台。每期编印学员通讯录,建立QQ和微信群,指导教师和学员人手一册通讯录,方便教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相互联系。并创建了学员面对面交流平台,为其抱团发展、互相交流、增强市场抗击力提供阵地和技术支撑。三是规范痕迹管理,建立考核机制。制定《踪服务指导手册》,实行记录归档。对服务导师建立考核机制,将纳入教师全年绩效考核。”
发挥体系优势立足科技抗灾救灾,“最美农广人”先行,彰显社会责任与农业情怀
去年6月至8月,湖北省普降大到暴雨,多地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影响。
面对灾情,湖北农广系统发挥体系网优势和远程教育网络优势,立足科学抗灾,技术指导,组织专兼职老师编辑手册、深入灾区现场指导、录制科技救灾微视频,为全省农业“抗灾救灾复产保目标”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湖北省农广校紧急动员、组织实训教师,急赴抗洪救灾一线,现场指导灾区职业农民,现场服务广大学员。
湖北省农广校将实训教师指导学员抗灾救灾、恢复生产的场景拍摄成《农业科技救灾微视频》并及时上线,以扩大辐射范围增强救灾指导成效。在不到20天时间内,战高温、冒雨淋、顶酷暑,刚钻进50多度蔬菜大棚,又冒雨下水田、鱼池,昼拍夜编,加班加点,紧急拍摄《农业科技救灾微视频》,连续上传“湖北农业远程教育网”,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服务科技救灾工作。农广校还组织有关专家会同省广播电台《田园交响》栏目,连续办广播节目,为广大农民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介绍灾后重建措施,接听热线答疑解惑,力争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2016年国庆前夕,农业部寻找“最美农广人”活动结果揭晓,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农广校团队获得最美农广人“助农救灾先锋队”特别荣誉称号。
“这个团队包括农业科技工作者和省新型职业协会会员,他们在今年抗洪救灾行动中主动作为,敢于担当,为湖北抗洪救灾作了贡献。”东西湖区农广校校长刘志说。荣誉来之不易,“最美农广人”团体用他们的爱心和行动演绎出了“农人帮农民,同心抗大灾”的人间大爱;用实际行动阐释了作为中国农广人的社会责任和农业情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