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养定种 运用市场机制推进“粮改饲”——河北省“粮改饲”试点情况调查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刘光明 苏晓宁 字号:【

  为了解“粮改饲”试点进展和做法,我们于2016年11月到河北省开展专题调研,听取了省畜牧局推进“粮改饲”工作情况介绍,在石家庄市行唐县、定州市与畜牧部门进行了座谈,走访了部分合作社、规模养殖场、龙头企业。总的看,调研地区“粮改饲”试点进展顺利,带动试点地区快速调减籽粒玉米生产的作用明显,有力推动了奶牛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取得了种养双赢的效果。

  河北做法的主要特点

  行唐县和定州市均是奶牛养殖大县,也是河北省13个“粮改饲”试点县中以粮食作物改种全株青贮玉米为主的地区,其中行唐县是2015年的首批试点县,定州市是2016年新增试点。在“粮改饲”试点实施过程中,两地坚持“以养定种”,以补贴规模养殖场收贮为主,以灵活的收贮协议链接种植农户,较好地平衡了养殖场和种植农户的利益,促进了种养结合发展。

  以补贴规模养殖场收贮为主,契合当地实际。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落地,关键是要找准“粮改饲”补贴对象。行唐县和定州市将“粮改饲”补贴资金主要安排支持规模养殖场(小区)收贮全株青贮玉米,两地实施方案均要求每个项目承担单位需收贮500亩以上全株青贮玉米,并分别安排补贴资金的至少80%和67%用于收贮补贴。此外,明确了安排用于收贮机械、种植和饲喂对比试验、贷款贴息等的项目资金的结余部分全部用于收贮补贴,因此实际执行的收贮补贴将高于实施方案安排的比例。调研地区将补贴对象确定为规模养殖主体收贮全株青贮玉米,一方面契合实际,当地玉米种植农户比较分散、地块复杂,种植面积不易核实,而奶牛规模养殖主体发展相对成熟,管理规范集中,易于审核验收;另一方面让“粮改饲”成为一项“遍地开花”的惠农工作,按照奶牛养殖场大小牛平均下来每头约需要2.3亩全株青贮玉米测算,收贮500亩青贮玉米全部自用的话,养殖场奶牛存栏规模需达到200头以上,将500亩作为补贴起点可以把当地绝大多数奶牛养殖场和部分肉牛养殖场纳入补贴范围。

  以实际收贮量核算补贴,易于操作。实现政策预期目标,必须做到“粮改饲”补贴精准投放。两地均采用收后补贴的方式,根据实地测量收贮量确定收贮补贴金额并一次性发放。行唐县的做法是:成立由县畜牧部门、乡镇政府、养殖场(小区)代表组成的联合验收组,贮前查验青贮池容积、贮中查验收贮现场、贮后查验实际青贮容积,逐场、逐池核实青贮量。全县验收完成后,根据核实的青贮量测算每个养殖场的补贴金额并张榜公示。与核实收贮面积相比,收贮量的核实简单易行,通过事前测量收贮池容积可以很精确地查验实际青贮了多少立方米,按照每亩全株玉米平均可青贮4立方米的标准就能折算出青贮面积。这种做法公开透明,易于操作,也有利于做到受益对象明确、贮存地点清晰、收贮数量准确、款物台账详细,确保项目资金不冒领、不流失。

  采用灵活的协议收购方式,交易成本低。“粮改饲”试点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生产组织方式。行唐县和定州市采取的主要是协议收购方式,养殖场在申报“粮改饲”补贴项目时,需要提交与种植户签订的“全株青贮玉米种植收购协议”,明确青贮玉米的种植收购面积等内容,约定由甲方即养殖场负责收割和运输,并经村委会同意盖章。实际操作中,养殖场多选择与农户代表签订协议,以规避与大量农户直接谈判的负担,政府也允许这一做法。当地把这些农户代表称作经纪人,一般是养殖场主指定,多是养殖场主的熟人或村干部,养殖场根据需要会选择1个或几个经纪人帮助组织青贮玉米的收购。调研中相关部门和养殖场主、经纪人反映,这样做一方面是当地缺乏种植合作组织,与种植农户直接签订合同谈判和执行成本高;另一方面土地租金高,当地集中连片的土地一般在每亩800-1000元,与养殖场流转土地自种相比,协议收购方式成本更低,也符合当地交易习惯。

  由市场形成收贮价格,种养双方更易接受。“粮改饲”试点,必须兼顾种养双方利益。行唐县和定州市制定的“全株青贮玉米种植收购协议”范本,对收贮价格给出了两种选择,一种是约定每亩多少钱,另一种是“按当地全株青贮玉米收贮市场价格确定”。实地调研中,我们看到的农场主与农户代表签订的合同,都没有写明收购价格,而是随行就市。不少养殖场反映,2015年玉米价格高,农民对青贮玉米的要价也高,还要求按亩定价,算上收割和运输的费用,平均下来收贮1吨青贮要花400元左右;2016年,玉米价格低,不好卖,可以按吨定价,农民还会拦着收割机,不收不让走,收贮成本降到了1吨360元。调研地区目前没有针对全株青贮玉米的政策性保险等降低价格变动影响的机制,也缺乏约束种养双方履约的办法,因此青贮价格随行就市可操作性强,也有利于平衡种养双方的利益。

  不限定玉米品种,有利于全株青贮推广。选择饲草料品种,既要符合养殖业需求,也要考虑农民种植习惯。

  行唐县和定州市根据奶牛养殖业转型升级需要,重点引导养殖场使用全株青贮玉米,但都没有对青贮玉米品种作具体规定。除个别养殖场尝试种植了少量青贮专用品种外,绝大多数养殖场收贮的是当地种植的普通玉米。从行唐县的种植对比试验结果看,青贮专用品种的全株产量为3.8吨/亩,比籽粒玉米的3.2吨/亩高19%;干物质含量为22%,比籽粒玉米的28%少6个百分点;亩均纯收入为192.4元,比籽粒玉米的109.6元多82.8元。当地畜牧部门和养殖场普遍认为,虽然专用品种的产量和效益高,但营养成分相对较低,而且易倒伏,收割成本高;同时专用品种销路单一,一旦出现养殖场经营困难,无力收贮的情况,将给种植农户带来很大损失。因此,不硬性规定必须收贮专用品种,有利于快速调减籽粒玉米产量,下一步在养殖场和种植农户之间建立起更加稳定的合作关系后,可逐步引导农户扩大专用品种的种植。

  总体上看,调研地区在“粮改饲”试点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粮改饲”试点政策给予地方在生产组织方式、资金使用方向等方面的自主权,结合当地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较快发展和玉米主产区的实际,建立了以支持全株青贮玉米收贮为主,以市场机制平衡种养收益的实施模式,充分调动养殖主体和种植农户的积极性,确保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调研地区的做法可操作性强,易于复制,为全国同类地区调整种植业结构,推动种养结合发展提供了范本,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可在更大范围普及推广。

  “粮改饲”试点多方受益

  河北省畜牧局介绍,全省实施“粮改饲”的积极性很高,2016年共安排150万亩计划,落实了200.5万亩,其中13个试点县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燕麦等优质饲草料105万亩。调研中基层普遍反映,“粮改饲”政策指向精准,公开透明,是“一项举措多方受益”的好政策。

  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奶牛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截至调研时,行唐县和定州市已基本完成2016年“粮改饲”验收工作,分别收贮全株青贮玉米12.1万亩和6.83万亩,比计划目标多5.1万亩和1.83万亩,超额完成计划72.9%和36.6%。按照调研地区全株青贮玉米平均单产约每亩3吨折算,相当于两地共调减籽粒玉米面积18.93万亩、约占当地玉米总播种面积的20%,增加优质饲草料产量约57万吨,“粮改饲”试点调减籽粒玉米、增加优质饲草料供给的作用非常显著。

  同时,“粮改饲”试点有力支持了调研地区奶牛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改造。2013年起,河北省加大标准化奶牛场建设力度,明确要求全部饲喂苜蓿等优质牧草和全株青贮玉米。行唐县畜牧工作总站介绍,2014年底,生鲜乳价格进入下行通道,当地乳品加工企业逐步将全株青贮玉米饲喂作为奶源基地认定的一项重要标准,倒逼养殖小区改造升级和养殖场加快标准化建设,一些资金实力较强的养殖小区领办者通过收购退出养殖户奶牛,逐步将养殖小区改造成独立经营的标准化规模饲养场,开始使用全株青贮玉米。2015年成为“粮改饲”试点县后,行唐县全株青贮玉米快速推广,当年安排任务5万亩,实际落实了10.5万亩,全县基本普及泌乳牛饲喂全株青贮玉米。河北省畜牧局介绍,2015年启动的“粮改饲”试点,在河北省奶牛养殖业转型,饲喂技术向全株青贮玉米为主的全混合日粮技术过渡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稳定了玉米种植收益。行唐县和定州市实施的玉米全株青贮,多为普通籽粒玉米品种,对种植农户来讲只是收获方式的改变,即由收获籽粒改为收获全株玉米。据行唐县畜牧工作总站介绍,两种收获方式在前端生产环节成本相同,不考虑人工成本的话,收获籽粒平均每亩产值约720元,减去每亩约80元的机收费用和前期投入,亩均纯收入400元左右;如果卖全株青贮,平均每亩可卖约750元,且不用负担收割、运输等环节费用,减去前期投入,亩均纯收入510元左右。玉米种植农户卖青贮比卖籽粒亩均纯收益高110元,约提高27.5%。调研中奶牛养殖场主普遍反映,收割青贮的适宜期一般只有不到10天,如不能收到足够的青贮玉米,会影响全混合日粮配制,最终影响奶的质量和产量,他们“熬不过农民”,所以青贮玉米价格不可能低到让种植农户觉得比收获籽粒吃亏的水平。综合调研了解的情况看,由于全株青贮是在玉米蜡熟期收割,比收获籽粒提前约15天,如果价格低,农民认为卖青贮不划算,可以等到玉米成熟后卖籽粒,相当于玉米种植农户多了一次卖粮机会,有利于稳定农户种植收益。

  促进了养殖场提质增效。使用全株青贮玉米配置的奶牛全混合日粮,其适口性、消化率和营养价值更高,可改善奶牛体质、有效提高生鲜乳质量和产量。行唐县旺源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张国栓介绍,2014年饲喂玉米秸秆黄贮,泌乳牛平均每头每天产奶约20公斤,当时1公斤可卖4元,扣除50元饲喂成本,平均每头每天纯收益约30元。2015年投入350万元青贮了全株玉米3000亩,225头泌乳牛全部饲喂添加全株青贮玉米的全混合日粮,每头日均产奶量提高到29公斤,脂肪和蛋白含量也显著提高,虽然目前每公斤只能卖到3.5元,但产值达到101.5元。不考虑固定资产折旧,扣除饲喂成本60元,泌乳牛每头日均纯收益可达41.5元,比2014年提高11.5元。石家庄市畜牧水产局总兽医师赵洪明介绍,采用添加全株青贮玉米的全混合日粮饲喂等标准化技术后,石家庄地区泌乳牛日均产奶量可提高7~8公斤,蛋白和脂肪含量各提高约0.3个百分点,体细胞、微生物等指标也有显著改善,全株青贮玉米提质增效作用明显。

  总之,从两县实地调研了解的情况看,“粮改饲”试点缓解了试点地区草食畜牧业优质饲草供应问题,促进了玉米就地转化增值,提高了生鲜乳产量和质量,实现了区域性种养结合发展。据行唐县畜牧部门测算,国家支持行唐县1000万元开展“粮改饲”试点,带动全县增加养殖效益、降低玉米收获成本等节本增效4200万元,种养双方都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